國家隊體能測試標準洋相百出:用力過猛還是惡補短板?

2020-12-18 騰訊網

慧跑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2020年是大賽年,奧運會是重中之重,而恰恰在這個年初,疫情的發生讓各行各業均受到影響,體育行業自然也不能避免。

在備戰奧運會的關鍵時候,疫情讓國家隊備戰著實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雖然中國女籃在奧運會預選賽中三戰全勝進軍東京奧運會讓國人為之一振,但中國女足歷經艱難才得以保留與韓國進行最後落選賽資格,國家柔道隊出國比賽被拒籤導致無法參加奧運積分賽……,節骨眼上中國遊泳領軍人物孫楊被禁賽八年等等,仍然讓人揪心。

就在近期,國家體育總局官網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由於是公開文件,導致一個看似較為專業的工作卻引來大眾的眾多吐槽,甚至根據小編的了解,一些教練員、運動員也對這一標準一臉懵逼。

一、這次出臺國家隊體能標準有多硬核?不達標不得參加奧運會

長期以來,由於對於體能訓練認識不足、實踐不到位,造成一些運動員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並導致我國部分運動項目長期處於落後狀態,這一現狀顯然是客觀存在的。

國家體育總局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也試圖嘗試加強隊伍體能,但似乎怎麼解決都無法克服這一頑疾,看起來這一次總局是鐵了心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絕招就是以體能標準為抓手,以奧運參賽名額為槓桿,來推進這項工作。

首先,我們應當積極肯定總局這樣以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思路,既然要強化體能,就得講方法講手段,克服以往大會小會開不少,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毛病。

對於運動訓練這項實踐性、科學性極強的工作來說,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關鍵要落實在行動上。

那麼總局為了達到全面提升國家隊運動員體能的目的,總局採取了哪些硬核措施:

● 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

● 向體能不達標運動員下發《基礎體能不達標警告通知書》,也即最後通牒的意思;

● 對體能測試不達標的運動員及相關人員堅決扣除部分訓練津貼;

● 一把手工程:備戰單位「一把手」是抓體能訓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求由備戰單位負責人親自抓體能;

● 強化落實,實施問責制,對落實部署敷衍應付,打折扣、搞變通,不擔當、不作為的;對搞形式主義,畏縮不前、推進不力的,將依規依紀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問題嚴重的予以免職;

那麼這些看上去極為強硬的手段是不是真的能說到做到呢?

我們只關心一點,如何落實「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可能不同項目運動對於這一點存在不同情況:

● 對於中國優勢項目,比如跳水、桌球、舉重、射擊等等,隊伍裡人才眾多,基本上屬於誰去都很有競爭力,那麼落實「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是有可能的。

反正在專項考核、成績考核基礎上再增加一條體能考核就是了,但即便是這樣,對於這些項目來說,恐怕考量也並沒有那麼簡單,一個體能稍微差點的運動員但其他方面乃至綜合素質較為全面,隊伍是否派其參加?

● 對於需要拼了命才獲得參賽名額的運動項目怎麼辦?對於很多項目來說,必須參加系列積分賽或者比賽才能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而不是想派誰去就誰去,這就意味著運動員是憑自己實力拿到奧運名額。

如果真的體能不達標,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揮淚斬馬謖」?

稍微有點正常思維的人都會知道這根本做不到,你可以讓已經拿到奧運名額的運動員努力提升體能。

但如果奧運會之前真的達不到標準,就讓這名隊員放棄奧運會,你說有可能嗎?

● 對於集體項目比如球類,隊伍是整體獲得參賽名額,這時可以將體能作為選拔隊員的標準,但如果主力隊員體能不如替補隊員怎麼辦?

當然有人會說,體能差就不可能成為主力,這話沒錯,但同是國家隊隊員,年輕隊員體能優於老隊員,但老隊員更有經驗,這也是常有的事,希望主力都是全隊體能最好的運動員;

所以綜上所述,「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這一剛性措施很有可能的情況是在部分運動項目和運動隊得以落實。

但是否真能做到全項目全體參賽運動員100%覆蓋,一方面要看體能訓練標準的高低,二要看各項目實際參賽情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體能標準。

二、科學性不足是國家隊體能標準被吐槽的主要原因

這次出臺的國家隊體能標準被人吐槽很大程度是因為從整體設計到指標科學性都存在較大問題。

根據文件,體能標準包括:基礎體能測試,軀幹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

三項測試各100分,單項不低於75分、總分不低於240分者視為體能達標。

其中被人吐槽做多的就是基礎體能,基礎一共測試了BMI、坐位體前屈、縱跳、深蹲、臥推、引體向上、腹肌耐力、背肌耐力、3000米/2000米測功儀(20000米測功儀是水上項目專項測試內容)二選一一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10分。

從這些指標看,主要是從身體成分、柔韌性、爆發力、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核心力量、耐力等維度評估運動員基礎體能。

國家隊體能訓練標準基礎體能部分測試內容與指標含義

有人說,該體能標準沒有考慮運動專項,應該按照不同專項或者項群理論來制訂不同項目的體能標準,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實這並不是問題的本質,因為國家隊體能標準本身主要考核的就是基礎體能。

所謂基礎體能就是指基本的身體能力素質,與運動專項並沒有直接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說,制訂國家隊體能標準也並無不妥,不妥更多出現在具體項目的標準上面。

身體形態指標

首先BMI這項指標,從該標準看越瘦得分越高,BMI又叫身高體重指數,其評價標準為:

BMI=體重 /(身高×身高)。(體重單位是公斤,身高單位是米)

一般18.5以下是低體重,18.5-24是超重,24-28是超重,28以上是肥胖。

BMI作為大眾身體成分評價是沒問題的,但在運動員身上運用就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有的運動員比如男子舉重運動員、男子體操運動員身高較矮,而他們肌肉發達,測試其BMI往往達到超重,但他們超重顯然並不是脂肪過多引起的,而是肌肉發達造成的。

按照該標準,除了體操、藝術體操、跳水等需要控制體重的項目的運動員可以接近滿分,絕大多數項目運動員得分都在5-6分。

另外,藝術體操運動員就一定BMI低於18才好嗎?

太低的BMI有肌肉力量嗎?會不會營養不良?

這本身也是疑問,也是槽點之一。

其實,運動員應該用體脂率這個指標評價體型也許更優,並且不同項目體脂率的評價標準也應該有所不同,擁有較低脂肪百分比,較高的肌肉含量才是運動員對於身體成分的最基本要求。

柔韌性指標

坐位體前屈指標小於25釐米為零分,這個標準顯得有些過高。能夠摸到25釐米說明柔韌性不僅不差,還算比較好的。

運動員標準高於普通人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有些項目或者有些運動員柔韌性即便是0分,也不代表其柔韌性就不好,只要達到專項所需要的柔韌性其實就算基本達標了。

柔韌性差通常認為與受傷風險有關。

縱跳標準顯得偏低。

男性達到55釐米,女性達到50釐米以上就是滿分,相信很多運動員都能達到。

即便是普通大眾估計也有不少能輕鬆達到3-4分所需要的40多釐米。

深蹲標準偏低。

深蹲是反映下肢力量的重要指標,國家隊標準顯示只要能做到自身體重就能拿到5分,1.2倍體重就是滿分。

這個標準對於運動員來說,尤其是男子運動員標準就顯得偏低,男子運動員下蹲應當達到1.5-2倍體重才算擁有比較好的下肢力量。

臥推標準對於男子偏低,女子偏高。

由於該項測試不分男女標準,只是看與自身體重的關係,臥推能達到1.2倍體重對於男子運動員比較容易,而1.2倍體重對於女子運動員顯然標準偏高。

引體向上是最被人吐槽的測試指標之一。

男性要達到40個,女性要達到35個才是滿分,而如果男性做不到18個,女性做不到13個就是零分。

相信除了體操等項目運動員,如果按照標準引體,不進行身體擺蕩,90%以上的運動員都無法在引體向上這個項目上拿到分。

引體被扣10分,那麼其他9個項目上最多只能被扣15分才能確保基礎體能這一大項拿到最低限——75分,也就意味著其他項目平均要達到8-9分,這相當不容易。

有人說,小編剛才不是說縱跳、深蹲等項目標準偏低,容易拿滿分嗎?

這樣一些項目拿滿分一些項目拿不到分也沒關係呀?

邏輯不對啊!

故意讓一些項目容易拿滿分,而讓另一些項目壓根拿不到分,這什麼狗屁設計邏輯啊!

每個項目的得分從高到低應該體現出難度從高到低,項目不同但得分高低難易程度應該是一樣的呀。

如果為了讓國家隊隊員都通過體能標準,設計這樣一個大多數項目很容易拿滿分,少數項目拼死也拿不到滿分的標準有何意義呢?

那還不如不要制定體能標準了!

耐力指標

3000米滿分10分的成績為11分鐘,平均配速3:40,最低分1分的成績為14分鐘,平均配速4:40,這個標準要達到滿分並不容易,要達到1分標準不是太難,總體較為合理。

較為奇怪的是在耐力項目設置了兩個項目二選一,另外一個項目測功儀2000米,但如果不是水上項目的運動員基本不知道合理規範的技術。

軀幹穩定性測試、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由於不清楚測試項目以及解釋,不予置評。

第三部分測試是攀爬機測試,評價指標較為古怪,其目的是觀察運動員在80%以上最大心率的保持時間。

小編理解是運動員從安靜狀態開始,進行最大能力快速攀爬直至力竭,因為從安靜到80%以上最大心率需要一定時間,所以理論上達到80%以上最大心率的保持時間短於攀爬時間,正如方法中的舉例。

根據評價,意味著保持80%以上最大心率的時間越久得分越高,雖然測試方法中也說了評價指標也包括了攀爬距離,但測試本身並沒有要求運動員以最快速度攀爬,這也就意味著運動員只要達到80%以上心率,保持一定節奏就行了。

這下好了,運動員可以一直在攀爬機上做「有氧爬行」,因為80%最大心率並不是絕對無氧高強度所應該達到的心率,而是混氧心率,很多大眾跑者可以以80%最大心率跑上很長時間!

一名20歲的運動員,以80%最大心率,也即160次/分的心率爬行半小時肯定沒問題,又沒有要求以最快速度爬行,簡直就是「沒完沒了」的測試。

三、基礎體能絕對重要絕對需要加強,但用力過猛不講科學適得其反

有人說,本文是吹毛求疵,專門找國家隊體能標準的問題,怎麼不說好處呢?

此言差矣!

作為一個公之於眾的國家最高水平的體能標準,接受大眾的檢驗和質疑是很正常的事情,既然公開發布,就不要害怕社會提出不同意見。

如果這些意見是對的,有則改之即可,如果大眾由於專業知識欠缺曲解了標準,向公眾進行必要解釋就是了,無則加勉。

事實上,小編極力贊同實施國家隊體能測試標準,通過這種帶有一定剛性的制度來倒逼國家隊訓練改革,讓教練員運動員重新審視和重視基礎體能,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

至於標準對不對,適用不適用那是技術層面的事情,標準對不對可以繼續優化,但實不實施標準,則是體現了總局是否有所作為,看起來總局是非常想有所作為的。

競技能力構成

長期以來,我們一些運動項目,輕視基礎體能,認為只要專項好就是一切,或者口口聲聲說體能訓練重要,但實際上把訓練的垃圾時間用作體能訓練,這是部分項目長期落後的根源之一。

基礎體能就如同大樹的根基,地基不牢地動山搖,沒有良好的專項之外的基礎體能,運動員的專項體能和專項技術發展也會受到極大限制。

一些教練員認為專項體能最重要,而忽視基礎體能,把自己不喜歡的體能訓練手段比如蹲槓鈴都認為是非專項化的,這種觀點同樣值得商榷。

基礎體能也是專項體能的基礎,沒有全面的身體素質也不可能在專項體能上實現深度發展。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硬拉150公斤的運動員,無論怎樣說,都比硬拉只有100公斤的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要強,沒有力量就是白扯。

再舉一個例子

一個基礎體能好的運動員未必是運動專項上非常好的運動員,比如Corssfit運動員身體素質全面,但他們未必擅長某個專項。

但一個專項好的運動員一定是一個體能好的運動員,也就是說Corssfit運動員讓他們去訓練某個專項,他們也許比其他人更容易成才。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世界冠軍未必是體能測試各項都是最好的運動員,但體能更好的運動員接近世界冠軍的機率顯然會比體能較差的運動員更大。

一個世界冠軍是綜合因素充分發酵的過程,體能、技術、心智、天時、地利缺一不可,我們強調體能是因為它居於基礎地位。

相當多的項目,只要加強基礎體能,運動表現就會獲得神奇的提升!

此外,我們還有一些教練員一方面過度依賴體能教練,把運動員的體能問題都歸結於體能教練沒有練好,一方面認為:體能教練的訓練內容不夠專項化,太過偏向基礎體能,而不是他們喜歡的專項體能,這樣的觀點同樣值得探討。

體能教練的核心工作就是加強基礎體能,體能教練可以深入學習專項,讓體能訓練更加結合專項,但這屬於錦上添花。

本質上說這並不是他們的首要工作,體能教練的核心工作是加強運動員的基礎體能,專項體能則需要體能教練和技術教練共同創造性實施,體能訓練在體能房進行為主,而專項體能訓練在運動場進行更為合適。

還有一些教練員認為體能訓練就是蹲槓鈴、臥推、擼鐵,這些手段當然是體能訓練的主要手段,但現代體能訓練的理念和方法已經進步了一大截。

動作準備、基礎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快速伸縮複合訓練、功能性力量訓練、有氧耐力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再生與恢復等等各種方法、手段、理念得以廣泛應用。

現在體能訓練手段儘管圍繞槓鈴啞鈴壺鈴三大鈴的訓練主體沒有變,但手段和方法已經豐富了太多太多,體能訓練已經變得非常有趣和生動。

國家體育總局這次以「體能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為抓手強力推進體能訓練,可見其雄心壯志和堅定決心。

但落實到具體方法上,呈現出來的體能測試標準卻漏洞百出,莫名其妙,表現出很明顯的倉促上陣,缺乏必要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所以被大眾吐槽也就不奇怪了。

從技術角度來說,基礎體能測試設置的項目並沒有太大問題,但標準忽高忽低,且沒有考慮不同專項對於基礎體能的需求側重有所不同被人詬病,並非不能用一套測試方法測試所有項目。

而是不同項目的評價標準是否該有所差異,或者說可以在一大類比如力量測試中設置多個方法,讓不同專項運動員選擇性使用。

另外,如果要說標準制訂流程,從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先用一套方法去測試相當數量運動員,這樣就可以得到常模,根據百分位數或者平均值標準差去制訂測試標準,這樣的標準才是有依據的,而不是幾個人拍腦袋大致定個標準。

從總局出臺國家隊體能測試標準這一事件來看,再次體現了出發點是好的,但由於過程考慮欠周全,成了好心辦壞事,好心不被人理解的典型。

有些網友甚至開玩笑說,以後國家隊就天天練引體向上了,加強體能的導向當然會使得國家隊的訓練發生某些變化,比如隊伍更加重視體能訓練。

當然隊伍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訓練,多練引體也不見得都是壞事,對於很多項目來說,良好的背部力量對於預防上肢傷痛,提升運動表現也很有幫助。

四、總結

今年是奧運年,正如文件所說「打好東京奧運會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歷史節點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總局深知如果東京奧運會沒有打好,要面臨全國人民的千夫所指。

表面上很多媒體大談不要「唯金牌論」,但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仍然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最喜聞樂見的,所以總局想必也是壓力極大。

同時,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奧運備戰陡生變數,不知總局是否充分考慮到疫情帶來的各方面新的挑戰和考驗。

比如

● 一些項目更換比賽地點需要重新籤證?

● 運動員出國比賽是否面臨被拒籤?

● 達到比賽地點被隔離的被動局面?

● 一些沒有足夠話語權的項目還有可能被其他國家「落井下石」?

這些情況事實上已經發生了,而孫楊的禁賽雖然是個人行為,多少也讓總局和遊泳協會臉面無光,且中國代表團又失去了一員大將。

但作為體育大國,我們自己不要亂,不要不作為也不要亂作為,要積極應對,要有系統性全局性應變思維,要提前做好預判,要做好最壞打算,要做好最充分的預案。

什麼是體育大國?

體育大國的底氣就是東邊不亮西邊亮。

在一些項目面臨不利局面的時候:

● 中國女子籃球隊在奧運會預選賽中三戰全勝進軍東京奧運會;

● 隋文靜、韓聰六奪國際滑聯花樣滑冰四大洲錦標賽雙人滑項目冠軍;

● 劉佳宇問鼎國際頂級單板滑雪賽事冠軍;

● 任子威奪得短道速滑世界盃分站賽1500米冠軍也都是對全國人民抗疫工作的極大鼓舞,並因此受到總局嘉獎。

總局在這個關鍵時期,推出國家隊體能測試標準,並將其與奧運參賽資格綁定,不是不可以,事實上體能也是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升的。

通過強化體能來拗動傳統的存在缺陷的訓練局面,強力推進訓練水平提升,也可以視作是備戰奧運的奇招,也許可行。

但由於該標準出臺可能比較倉促,存在較大問題,所以招致社會的吐槽,好心得不到好報。

當然,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要相信我們教練員、運動員的責任感、專業能力和創造力,也要相信總局勵精圖治,有所作為。

2020年東京奧運會對於中國代表團而言,可能是近幾屆奧運會最難的一屆,但中國人什麼時候怕過困難,越困難越能激發我們的鬥志!

中國體育人加油!

中國運動員加油!

國家的運動精英們都開始重視基礎體能了,對於希望不斷提升自己水平的成熟跑者是不是也要好好重視一下基礎體能。

對於大眾跑者而言,基礎體能主要是基礎耐力和基礎力量,特別是後者,往往被大眾跑者所忽視,疫情導致大家沒法出門跑步,跑者是不是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惡補力量?

我們特別為大眾跑者推出慧跑總教練,精英跑者和體能訓練專家鄭家軒的跑者力量訓練課程。

最大化地避免跑步能力下滑,提升將來跑步的經濟性。

試聽學習

● 即學即用,30+訓練動作精細化講解,手把手教你力量訓練;

● 全面科學,3套力量訓練方案,適合不同水平的跑者;

多場景教學,告別條件限制,足不出戶也能練成跑步能力!

導師簡介

掃碼

練好力量為PB打好基礎

▼點擊原文,學習更多專業跑步課程

相關焦點

  • 「體能測試」衝上熱搜,體能短板應該怎麼補
    短板短在哪兒「2019年初,參照英國賽艇協會體能訓練標準,當時國家隊100多位運動員只有一位能達標。」中國賽艇協會主席劉愛傑提供的這個數據令人吃驚。當然,體能短板不僅存在於賽艇項目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補強如何去補剝絲抽繭地分析,將預賽排名靠前者攔在決賽場外的並非是「體能測試」,而是「體能測試與比賽成績掛鈎」。根據本次全國遊泳冠軍賽的規定,預賽成績前16名選手中,取體能成績前八名選手進入決賽。體能成績相同,再按照遊泳成績排名進入決賽。
  •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
    ,體育總局為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二、堅持「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的選拔標準,持續強化體能訓練工作(四)確定各項目基礎體能達標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體能達標測試分為:基礎體能測試,軀幹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三項測試各100分,單項不低於75分、總分不低於240分者視為體能達標(評分標準見附件)。
  • 體能測試——名將「殺威棒」
    國家體育總局今年嚴格推行的「國家隊基礎體能達標測試」這兩天因全國遊泳錦標賽再次備受關注,這個基礎體能達標測試成了名將們的「殺威棒」。 體能測試有何要求?
  • 體育總局遭諷刺 體能測試到底是"毒藥"還是"良藥"?
    為此,總局從國外多次聘請體能團隊到國內授課,比如全球最專業的運動表現公司AP,國外大小體能訓練領域專家邁克·鮑伊爾、JC桑塔納。國家隊也聘請許多外籍體能教練,希望解決體能短板。可這一切,依然是杯水車薪,各個省市基層訓練隊伍還是沒有重視體能訓練。
  • 中國國家隊3000米測試大比武,多布傑、許雙雙奪冠
    7月25日上午九點,中國國家隊3000米測試大比武在全國各駐訓基地同步舉行,各地分為專項組和非專項組,全國30餘個基地的近600名運動員同時參加了這次測試。北京奧體中心3000米測試視頻;視頻來源:中國國家田徑隊(官方微信)本次測試活動旨在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黨組「強化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檢驗體能訓練效果,進一步提升決勝賽場的能力和實力。
  • 掀起中國體壇「軒然大波」的體能測試,到底是咋回事
    可是,運動專項技能達到頂尖水平的運動員為何被體能問題絆住?體能測試成績何以直接與比賽成績,甚至奧運參賽資格掛鈎?這一切都要從「惡補體能短板」說起。 事起「惡補體能短板」 早在年初的2月,國家體育總局就已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這一問題,要求「強化體能訓練,補齊短板」。以「體能是東京奧運會入場券」作為選拔標準,基礎體能不達標者不得參與奧運選拔。
  • 中國足協開展專項活動 強化基礎體能訓練短板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中國足協6日發布通知稱,將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要求,倡導各級國家隊、職業足球俱樂部開展專項活動,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
  • 一刀切難倒眾名將:體能測試到底什麼來頭?
    ,體育總局為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對此,女子遊泳世界冠軍徐田龍子認為,在遊泳專項訓練的同時,體能必不可少,但是幾項成績的達標標準有些苛刻。 一位曾在奧運會拿到獎牌的前國家遊泳隊運動員向界面新聞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遊泳國家隊成體測「重災區」,不是遊泳運動員體能不好,而是這個規則有問題。
  • 體測標準要追求統一與差異相結合
    今年2月24日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將體能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通知》設置基礎體能測試、軀幹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並附帶相應的評分標準。
  • 體能測試成「攔路虎」,科學決策應貫穿每一步
    翻看新聞即可發現,近期舉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全國桌球錦標賽等項目比賽中都增加了前置的體能測試,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體測成績成「攔路虎」的現象。今年2月24日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提出,將體能達標作為選拔運動員的前提條件,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
  • 「深度」一刀切難倒眾名將:體能測試到底什麼來頭?
    這些,都與今年被熱推的「體能測試」撇不開關係。強推體能競賽,出發點其實是反興奮劑2020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文件中寫道: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以來,體育總局為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劍指東京奧運會 中國田協投擲項目國家隊赴淮安冬訓
    記者了解到,本次訓練測試主要包含高翻、硬拉、臥拉、臀拉以及鉛球前後拋等專項體能測試和專項業務研討等內容,世界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女子標槍名將呂會會、劉詩穎,女子鏈球名將羅娜、王崢等代表目前中國田徑投擲項目的頂尖運動員均齊聚淮安。  按照此次訓練計劃,12月8日—9日,國家隊一行進行了專項體能測試和業務交流討論。
  • 教練組從多方面惡補短板,大滿貫以身作則
    2020年5月27日國乒繼續在澳門進行封閉集訓,就在今日國際乒聯向外界球迷公布了國乒的最新動態,在這段時間除了訓練和參加了兩次隊內賽之外,劉國梁還組織大家學習英語,教練組安排運動員惡補短板除了加強體能訓練,還考慮到大家在其它方面的問題,因此組織英語小課堂讓每個人都去學習。
  • 中超球衣上拼音「洋相百出」,呂文君的「呂」應該是LV還是LYU?
    英超聯賽中的球員球衣球衣拼音,洋相百出但,就在新賽季聯賽第一輪過後,細心的球迷還是在球員球衣的拼音上,發現了一些「洋相」。是LV還是LYU?首先,「李提香」那個名字拼音肯定是有問題的,對對此無需多議。而對於「呂鵬」和「呂文君」背面球衣上「呂」的拼法而言,在標準的漢語拼音使用規範中,到底哪一個更準確呢?
  • 北京體育大學體能中心訓練器材及設備採購公開招標公告
    北京體育大學體能中心訓練器材及設備採購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ZB2020/20項目名稱:北京體育大學體能中心訓練器材及設備採購預算金額:750.0000000 萬元(人民幣)最高限價(如有):750.0000000 萬元(人民幣)採購需求:北京體育大學國家訓練基地體能中心現有器材設備均為2012年前購置,目前均已達到報廢年限,並且現有設備中基礎有氧設備和單一肌群訓練設備過多
  • 棋類比賽引入體能測試 聽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日前在安徽開賽的2020年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由於首次引入了基礎體能測試備受關注,引發了一些爭議。棋類項目選手究竟是否需要測試體能,對此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 衰漫畫:衰衰「鑽木取火」洋相百出?臉臉:大言不愧看鐵頭
    衰漫畫:衰衰「鑽木取火」洋相百出?漫畫中衰衰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在電視上看到鑽木取火非常容易,他也就學著模仿了一番,誰知道他在怎麼用力,火苗就跟商量好了似的不願意出來,這一點筆者不希望大家學習,鑽木取火看著簡單,實際可是很需要操作的喲。
  • 用力過猛,是足壇少帥躲不過的命運
    但海哥不才,看了本賽季這些少帥在球隊管理,戰術安排,最終結果後,感覺用力過猛,或許是這些少帥造成目前困難現狀的一個問題。用力過猛頭腦發熱型用力過猛。代表人物:齊達內,索爾斯克亞。症狀:想要成為教父型主教練,團結一切,掌控一切。
  • 河北省冬季項目雙周體能訓練營收官,測試結果有喜有憂
    7月7日,完成體能測試規範動作比武后,河北省越野滑雪隊運動員郭思聞一邊擦汗一邊說。當日,河北省冬季項目雙周體能訓練營最後一項測試圓滿結束。圖為運動員正在進行體能測試規範動作比武。河北省體育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東介紹,體能大講堂包括體能達標測試技術示範公開課、體能達標測試技術示範課、基礎體能訓練課,穿插在大講堂期間的體能大比武包括摸底體能測試、體能測試規範動作比武兩項,而體能訓練大討論則安排在兩次大體能比武之間,以便讓運動員們與教練、專家深入溝通,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短板,查漏補缺。圖為運動員正在進行體能測試規範動作比武。
  • 傅園慧預賽第一卻無緣決賽,體能測試到底是個啥?
    如此一來,雖然傅園慧在26日比賽當天女子100米仰泳中遊出了59秒48的預賽第一成績,也是唯一一名在預賽裡突破了1分鐘大關的運動員,但卻因體測不達標最終無法晉級決賽。名將傅園慧也倒在了體測上。新華社圖片傅園慧接受採訪時也直面了這個問題:「我體能進不了前八,因為我體能特別特別差,這次來之前一直在惡補體能,之前五個項目加起來只有6分,這次比完26分,在所有運動員裡排在中下。雖然進步還挺大的,但進入決賽還有差距,但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