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能觀 發布時間:
作者:智能觀 發布時間:
新加坡理工學院講師Teo Shin Jen是一名TCM從業者。
但是這個TCM並不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縮寫。這位35歲的TCM從業者所說的TCM分別代表著教學(T)、教練(C)和導師(M)。
他提出了一個三步教學框架:TCM,並開始在學院裡施行。
T——教學,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並向他們灌輸計算的基本要素;
C——教練,指導學生運用上述基本原理來解決問題,既要按照標準的操作程序,也要跳出思維定勢;
M——導師,指導學生在成為合格工程師的道路上前進。
Teo Shin Jen的TCM理論框架經過了多年的試驗和檢驗,同時也證明了他對終身學習的承諾。
儘管在新加坡理工學院擔任講師有11個年頭,但他的教學之旅實際上早早就開始了——當時他也在現在任教的學校就讀。
在學生時代,作為合作課程活動的一部分,他就教會了大家各種與計算機相關的知識。 這些知識包括編程、網絡安全、數字製作、微控制器,甚至雲計算——當時很多人對這些概念並不熟悉。
他甚至還訓練同學們參加競賽和黑客馬拉松。「我有訣竅,」 Teo Shin Jen說,「我只是想分享技術和方法。」
因此,畢業後他又返校走上教書的道路就不足為奇了。在一家大型諮詢公司做了一段時間顧問後,Teo Shin Jen決定回到母校,尋找自己的最愛——教書。
他強調,在計算機行業,終身學習是很重要的,或許是最重要的。
「計算機行業變化非常快,」他說,「如果你仔細看新聞,會發現焦點從物聯網轉向區塊鏈,轉向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所有這些都是過去五年內發生的。」
儘管科技行業瞬息萬變,但Teo Shin Jen通過在線學習和面對面的會議交流,跟上了該行業的發展步伐。他還參加了黑客馬拉松,和學生們一起不斷試驗新技術。
除了讓學生參與上述所有項目外,他還強烈鼓勵他們做出切實的承諾,比如,就具體技術進行相關行業認證。
他解釋說,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對所有的計算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並激發他們去理解「底層」的意義。
他警告,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信念,就很容易被淘汰——就像他使用過的技術一樣。
他說:「教師也必須跟上最新的技術和發展,才能保持知識的領先。」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有助於培養有能力、有競爭力的畢業生——用Teo Shin Jen自己的話來說,老師就要像「大學裡的大男孩」一樣去引領學生。
Teo Shin Jen的學生,20歲的Nikhil Raghavendra是個典型的例子。
在來到SP(新加坡理工學院)之前,Raghavendra從未見過Teo Shin Jen,但早已久聞其大名。那時,這位有抱負的工程師就受到Teo Shin Jen的激勵,包括他的思想,也包括他如何在之前的課程中,帶領學生在各種競賽和黑客馬拉松比賽中獲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Teo Shin Jen的「創客態度」激發了他的興趣:通過將常見的小零件和消費品組合起來,不斷創造有用的東西。
在通過Facebook Messenger與Teo Shin Jen取得聯繫後,Raghavendra最終與這位後來成為他導師的人建立了關係,並在其敦促下,借用他的電子設備來進行改造修補。
Raghavendra說,這是他想成為一名創客的催化劑。
Raghavendra在Teo Shin Jen的指導下完成了很多項目,其中有一個是利用機器學習模型設計人工智慧代理; 另一個是開發了Parsley——基於機器學習的配方推薦系統,可以根據用戶手頭的配料提供烹飪建議。
Raghavendra的成績已經引起全世界開發者的關注。他的人工智慧代理出現在人工智慧公司OpenAI的網站上,使他在全球創客排行榜上連續兩天位居榜首。
但可以說,迄今為止,他最大的成功是成為SP創客團隊Sudo Coders的一員。SP擊敗了其他16支新加坡團隊,在2018年博世維爾黑客馬拉松(Bosch Ville Hackathon)中奪得了冠軍。
他們團隊概念化並構建了一個城市農業工具包,使用了傳感器、機器學習和雲計算技術,以幫助農民更有效地種植作物。
想知道他們的秘密嗎?文檔記錄。
像以前做過的每一個項目一樣,Raghavendra和團隊在記錄整個事件的過程中非常辛苦。
他解釋說:「雖然記錄可能是一項痛苦的任務,但當我們將來想要製作類似的東西時,它可以成為我們和其他人的指南。」
他繼續說,這是從導師那裡學到的無價之寶。嚴謹的文檔記錄不僅有助於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方式,支持其他人對終身學習感興趣。
「我只是為學生樹立榜樣,」在被問及為何對文檔記錄那麼重視時,Teo Shin Jen說,「通過這樣做,並付諸實踐,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
「你可以儘可能多地給予學生TCM,但最終,他們自己的成長心態和企業家精神,才能真正幫他們實現夢想。」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智能觀」編譯,原文來源The New Paper,原文作者Bryant Chan,原文連結。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智能觀;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