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雨果在《悲慘世界》裡說:「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
的確如此。人這一生沒有誰不會犯錯。
但雨果也說了:「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為人的準則。」
有些錯誤,犯了,你能吸取教訓;但有些錯誤,犯了,會拖垮你的生活。
人生在世,這四種錯誤你決不能犯。
抱怨,是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它會悄然無息地潛入你的生活,吞沒你的好心情,毀掉你的社交圈。
偶爾抱怨,是一種情緒發洩;但無休止的抱怨,只會讓自己更消極,讓身邊人更尷尬。
做人,不能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無休止的抱怨。
來看這麼一個故事:
瑞士有位年輕人,因為受到迫害而離鄉背井,逃往別處。
有一天,他路過一個村莊,發現村莊都被洪水衝垮了。
看著這滿目瘡痍的小村莊,又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年輕人不禁悲從中來,怨嘆不已。
在這個破敗的村子裡走著走著,年輕人在田地旁遇到了一位農夫。
農夫臉上帶著笑意,似乎絲毫沒受到這場天災的影響。
年輕人很詫異,於是上前詢問:「為什麼你不悲傷,也不抱怨上天帶來的災難?」
農夫氣定神閒地對著年輕人說:
「災難已經造成了,這無法改變。抱怨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雖說洪水淹沒了莊稼,但也帶來了豐沃的養料,足以滋養土地,我相信明年會有好收成的。」
聽完農夫的話,年輕人深受啟發。
於是他也不再抱怨命運不公,開始從一名藥劑師助手做起,不斷努力奮進,後成為了優秀的奶粉研發大師。
這位年輕人正是雀巢的創始人亨利•內斯特爾。
在後來的人生境遇中,不論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都會想起農夫的話:不抱怨,不放棄。
李笑來老師說:「人最該戒掉的惡習就是抱怨。」
抱怨無濟於事,它甚至會營造一種良久的負面情緒,把你裹挾其中,覺得木已成舟,主動放棄掙扎。
而真正的勇者,會將怨氣碾成粉末,帶著樂觀的情緒跨步前行。
白巖松說:「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比」字兩把刀,一刀損人,一刀傷己。
處處與人比較,比不來快樂,也比不來幸福。
看過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次,孔雀向上帝哭訴:「上帝啊,你給了我美麗奪目的羽毛,怎麼就忘記賜予我柔美的嗓音呢?」
上帝聽後不語,孔雀接著說:「你對夜鶯比對我和其他的鳥都要寵愛。你賜予它動人的嗓音,讓它以優美的歌聲博得人們的喜愛。我的歌聲無法與夜鶯相比,這太讓我傷心鬱悶了。」
這時,上帝說話了:「對每一種生物,我都授予它應有的天賦。確實,夜鶯有動人的嗓音,但它羽毛卻只是灰色的。你沒有好聽的嗓音,但有一身五彩繽紛,鮮豔華麗的羽毛。有了嗓音夜鶯就滿足了,你也該對你的羽毛滿足了吧。」
聽完上帝的話,孔雀也只能悻悻地飛走了。
曾國藩說:「君子之自處,不與眾人絜量長短。」
人生最大的缺憾,就是處處和別人比較。
與高人相比,會讓我們自卑;與俗人相比,會讓我們自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真正的智者,懂得常懷一顆平常心。
不與人處處比較,不跟人斤斤計較,能真誠欣賞他人的長處,也能笑談自己的短板不足。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它是指人們對於那些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經處理好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對於一些遺憾和缺失,會陷入無意義的悔恨中,不能自拔。
人生決不能犯的錯誤,第三個就是無意義的悔恨。
電影《功夫熊貓》裡有句臺詞: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人不能活在過去,過去已經成為歷史;人也不能活在未來,未來還很神秘。今天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控的真切實際。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憾的,但有些人會心有執念,讓自己身陷囹圄;有些人則會奮起直追,彌補遺憾。
好友喬就是第二類人。高考發揮失常,喬只是進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後又陰差陽錯讀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外語專業。
但喬並沒有讓自己陷入這種悔恨的情緒中太久。她很快就調整狀態,一邊學好本專業,一邊輔修自己想讀的法律,更積極為考研做準備。
四年後,喬順利被自己理想的法學院校錄取。
《聖經》裡說: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
後悔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讓自己被後悔的情緒籠罩,因為它會衍生出一種破罐破摔的心態。
泰戈爾說:「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你也將錯過群星了。」
與其在這種無意義的悔恨中糾結怨懟,不如在遺憾中總結反思,揚帆再啟航。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說過這麼一句話:
「通往地獄之路,往往都是由善意鋪就的。」
因為這世界從來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性和克制。
人生在世,決不能犯的第四個錯誤就是:低智商的善良。
記得以前看TVB電視劇《法證先鋒1》的時候,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時刻:
男主角高彥博的妻子古澤瑤身患癌症,且癱瘓在床,護工玉姐為了救她,拿老家的抗癌藥方煲藥給澤瑤服用,卻不知藥中含有「斑蝥素」反令澤瑤身亡。
玉姐是出於善心,但這種沒有知識水平的善良卻讓古澤瑤丟了性命。
低智商的善良總是感動了自己,為難了別人,甚至會迫害了別人。
而生活中像這樣的「好人」處處可見:
一旦出現災情,你總能聽到有人說:「XX這麼有錢,就該捐個1億」;
公交車上熊孩子亂打人,你還沒發火,圍觀群眾就開始扮演正義使者:「別生氣別生氣,孩子還小嘛」;
哪怕被丈夫打得鼻青臉腫進了醫院,也會有些過來人苦口婆心地勸你:「他動手打人是不對,可是你都這把年紀了,老一輩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還是忍忍吧」.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低智商的善良則是:己所欲,強施於人。
它是別人的枷鎖,也是自己的刑具。
甚至久而久之,純厚的善良會被那幾絲戾氣所侵蝕,失去原本美好的模樣。
所以你的善良,不僅要有點情商,更要長點智商。
在保持一顆善心的同時,要學會分辨立場,看清形勢,有分寸地釋放善意。
總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發現,你的每個經歷,每次錯誤,每次失敗,都幫助你走向了你應該成的那個人。
但感恩失敗,是成功者對失敗者的鼓舞;
感恩錯誤,是犯錯者醒悟後的託辭。
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一定非得經歷這些錯誤。
真正的聰明人,不僅是在犯錯之後懂得及時止損,更是會在一開始就掐斷犯錯的可能性。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