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第33個國際禁毒日
圖源:iStock
據《2019世界毒品報告》,全球每年約有2.7億人吸毒,近3500萬人成癮,近60萬人直接死於毒品濫用。《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現有吸毒人員214.8萬名,18歲到35歲104.5萬名,18歲以下7151名。
自從18世紀西方殖民國家將毒品當做武器對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侵略後,毒品便在全球蔓延泛濫。日趨嚴重的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災難。
毒品的危害不僅在於「毒性」,更在於生理和心理的重度依賴性」,即毒癮。
那麼毒品是怎麼讓人上癮的?
毒品上癮之源——多巴胺
人類大腦中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組成神經網絡。
大腦中的神經網絡|作者自製
最常見的突觸為化學突觸,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傳輸信息。
神經遞質在大腦神經元間傳遞信息|圖源:iStock
人腦能夠合成和釋放上百種神經遞質,每種神經遞質在調節我們的行為、情緒和認知方面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的分子結構|圖源:iStock
獎勵系統是人腦系統中一個重要的迴路,大腦的獎勵系統就與多巴胺密切相關。
大腦獎勵系統|圖源:百度
多巴胺在受體和轉運體作用下收放|作者自製
當人參與了令人愉快的活動,會刺激腦腹側被蓋區的神經元A產生神經脈衝,並沿軸突向下傳播至突觸的末端,導致突觸中的多巴胺被釋放到突觸間隙中。
然後,多巴胺結合併刺激鄰近神經元B上的多巴胺受體,在神經元B中產生信號。接著,多巴胺分子會從突觸間隙中移出,並通過多巴胺轉運蛋白轉運回傳輸神經元A。
神經元B會繼續將信號沿著神經網絡一路向前傳遞,當信號一路從中腦腹側被蓋區傳遞到伏隔核和前額葉時,這種刺激就能產生愉悅的感覺或獎勵的效果。
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獎勵系統會強化對生存至關重要的行為的刺激反應。這些行為包括飲食、運動、愛情及社交互動等。
圖源:iStock
比如,獎勵系統會確保你在飢餓時伸手去拿食物,因為你知道吃東西會感覺很好。換句話說,獎勵系統使飲食活動令人愉快和難忘,當你感到飢餓時,你會想要一次又一次地吃東西。
圖源:iStock
毒品上癮之因——被「綁架」的多巴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濫用藥物會增加獎勵途徑中的多巴胺水平。
酒精、海洛因和尼古丁等藥物均會促進多巴胺釋放。
古柯鹼會和突觸上的多巴胺轉運蛋白結合併阻止多巴胺回到神經元A,導致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積累量提高。
古柯鹼對多巴胺的影響|作者自製
甲基苯丙胺不但阻止多巴胺轉運蛋白回收多巴胺,還會讓神經元在沒有神經脈衝時也觸發多巴胺的釋放。
甲基苯丙胺對多巴胺的影響|作者自製
這些不同的藥物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但共同的結果是多巴胺在突觸間隙的積累量比正常情況多得多。這會導致連續的刺激,可能會過度刺激接收神經元,並導致吸毒者經歷長時間和強烈的快感。
藥物改變了獎勵中心與大腦其他部分的交流方式,從而影響情緒、運動、推理和決策。反覆接觸由藥物引起的多巴胺激增,最終會使獎勵系統失去敏感性。該系統不再對日常刺激做出反應,唯一值得獎勵的刺激變為藥物,從而形成藥物上癮。也就是說,濫用毒品會劫持獎勵系統,將人的自然需求轉化為對毒品的需求。
被藥物「綁架」的大腦|圖源:iStock
但是,一段時間後,藥物也會失去獎勵能力,這時需要更高劑量才能達到獎勵效果,最終導致藥物過量而中毒。
讓自己保持快樂的辦法很多,想產生快樂的多巴胺並非只能從毒品中獲取。不斷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豐富,找尋開心的事物,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才是真正的快樂之源。
【來源:上海科技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