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衛華通訊員溫紅蕾
    海洋球深受孩子們喜愛。
    海洋球樂園可以說是城市兒童遊樂場的標配,極受幼童的喜愛。但是,這些海洋球乾淨嗎?
    玩了海洋球回家就病了
    6月22日,市民李女士帶著4歲的兒子來到解放大道一商場兒童遊樂場玩耍。第二天,兒子的手腳便出現了小皰疹,在醫院檢查後確診為手足口病。李女士懷疑可能是遊樂場的海洋球不衛生,孩子被感染。
    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消化科副主任醫師羅燕軍說,醫院接診的孩子中,通過相互接觸發生交叉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小患者比較多,還有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也是通過接觸傳染的。孩子在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兒童遊樂場所玩耍,一些攜帶傳染性病毒或細菌的兒童在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或者流到玩具上的口水都存在極大的疾病感染性。
    雖然在一些遊樂場所裡,會有工作人員對進入場內的孩子進行消毒,定期清洗玩具,但對付不同的病毒和細菌,需要不同的消毒劑。羅燕軍告訴記者,例如一般家庭使用的75%濃度酒精,對於手足口病病毒的消毒效果就不太理想,對付這種病毒的最有效辦法是紫外線燈。
    消不消毒靠商家自覺
    6月29日13時許,青山區某大型商場內,兒童海洋球樂園人聲鼎沸。按照遊樂場規定,家長和孩子都必須脫鞋穿襪進場。但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場內部分人光著腳丫。
    海洋球被孩子和家長踢來踢去,踩在腳下,坐在屁股下,有的孩子直接頭朝下,整個人埋進海洋球堆內。有的小朋友則拿著小球又啃又舔。不少孩子和家長玩得起勁,流了不少汗,汗液直接黏在海洋球上。
    記者發現,不論是進場還是離場時,基本沒有工作人員提醒小朋友或者家長要進行手部消毒,進場時也沒看到測量體溫的儀器。
    當日16時許,記者來到洪山區某大型商場,海洋球樂園的隔壁就是一個沙場。
    孩子和家長全部光著腳丫從沙場經過鞋子堆放處,然後沒有消毒沒有穿襪,就直接走進海洋球樂園。地板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沙粒,不少孩子和家長的腳底已經布滿了黑黑的印跡。
    在談及對孩子玩海洋球有什麼擔憂時,家長口中提及最頻繁的詞,就是「不乾淨」。「每次都是白襪子進去,黑襪子出來,可以想像這海洋球池裡面可不是太乾淨,甚至可以說很髒。」
    在記者探訪的4家兒童遊樂場入口處均擺放著入場須知,寫明要求穿好襪子和襪套方可入場,禁止飲食,禁止自帶玩具等。但是對於消毒措施,並沒有相關告知。
    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詢問工作人員消毒措施,得到的答覆也各不相同。有的說一個月消毒一次,有的說一周消毒一次,有的說用消毒製劑噴灑,有的說用洗球機進行消毒。而商場方給出的答覆均是「消不消毒、如何消毒,均由項目方自己制定,完全靠自覺」。
    標準缺失帶來監管真空
    兒童海洋球樂園裡面的設施,應該何時消毒、如何消毒才算規範安全?到底有沒有統一的標準?場館內的衛生狀況該由哪個部門來監督呢?
    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綜合監督局了解到,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二條、《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湖北省衛生廳關於公布湖北省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範圍的通知》所公布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範圍中,商場兒童遊樂園未納入我省衛生行政許可、監督範圍。
    兒童海洋球樂園等公共遊樂設施消毒和把控目前存在盲區,這就為疾病的傳播,公共衛生的安全埋下了隱患。
    羅燕軍特別提醒,目前,像兒童海洋球樂園這類兒童遊樂園大多都在密閉場所,正是呼吸道等傳染疾病的高發傳播地段。而孩子的抵抗力較弱,所以,在有關法律法規尚未出臺之前,家長應該自己學會如何防控。孩子在遊樂場裡頻繁觸摸遊戲物品,可能會出現交叉性傳染。室內遊樂場孩子相對集中,如果遊樂設施不能保證清潔,可能會通過空氣傳染病菌。因此,建議家長儘量不要在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高發期帶孩子到遊樂場所玩耍。孩子在遊樂場所玩耍後,要及時給孩子清洗雙手。孩子在遊樂區玩耍時,喝水前要洗手或拿溼紙巾擦手,儘量不要在遊樂場給孩子吃東西,避免造成細菌交叉感染。
    一些地區的經驗值得借鑑。據介紹,我國香港的室內兒童遊戲室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大部分遊戲室每天上午7時50分開到晚上9時40分,每50分鐘為一節,中午固定關閉70分鐘做清潔。入口處像醫院一樣,設有免洗消毒液,所有人入內必須脫鞋,場內也禁止飲食。對懷疑患有傳染病的兒童和大人明文禁止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