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球池裡玩一會,襪子變黑了
記者探訪數個海洋球池,發現消毒清洗不到位;衛生監管尚屬空白
現在的孩子都金貴,不僅要讓他們吃好穿好,還要讓他們玩好。城市裡的孩子,恐怕都去過兒童遊樂場。面對各種各樣的遊樂場,家長們很糾結:那麼多孩子在裡面爬來爬去,衛生有保證嗎?衛生狀況看上去不錯的高檔遊樂場,收費又太貴,孩子隨便玩玩,爸媽一天的工資就沒了。「孩子們在海洋球中爬來爬去,球上肯定有很多細菌,這是否會帶來健康安全隱患?」在眾多兒童遊樂設施中,五顏六色的海洋球最受幼兒喜愛,但其衛生狀況卻讓很多家長心存隱憂。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探訪了合肥數家遊樂場的海洋球池設施,的確發現了一些問題。
球上沾有黑色汙垢
地點:繁華大道與翡翠路交口附近
昨日上午,記者走進位於繁華大道與翡翠路交口附近的一家商場,找到了很多兒童遊樂設施,人氣最旺的就是與滑滑梯相連的海洋球池。
面對記者關於衛生方面的詢問,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會對園內遊樂設施進行清洗消毒,時間在每晚的8:50到9:30,早上正式營業前還要再忙半個小時,對海洋球池用稀釋的消毒液進行消毒。
得到工作人員允許後,記者靠近了海洋球池,一眼就看到有的球體上沾有黑色汙垢,用手摳可以摳掉。「在這個海洋球池裡玩玩就好,但絕對不能跟嘴巴接觸,上面有細菌。我的寶寶剛才就把球放到了嘴巴上。」一位年輕的母親對此有些擔心。她認為,池內有那麼多海洋球,每天一一清洗消毒要花費太多時間,管理方未必能做到。
頂多半月消毒一次
地點:祁門路與潛山路交口
在這家遊樂場內,地上的「幼樂園衛生與消毒制度」告示很顯眼,其中「場內設施消毒規定」欄寫著:每天用紫外線燈照30分鐘或消毒液消毒;設備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一次;玩具消毒,兒童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並曬乾。
此外,這份告示還明確規定了消毒及消毒液的管理與配置,針對一般物體表面、白色織物和汙染物品三種對象,消毒液和水的配置比例各有不同,消毒方法也不同,非常詳細。
不過,當記者詢問海洋球池如何清洗消毒時,工作人員乾脆地回答:「跟你說實話,我們頂多半個月清洗一次。」而提及紫外線燈的使用,這位工作人員則搖了搖頭:我們沒有紫外線燈」。
襪子一會就變黑了
地點: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
在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的一家室內遊樂場中,一位老人正帶著孫子在海洋球池裡玩。記者觀察了大約十五分鐘,發現孩子的白色襪子底部基本上變成了黑色。
記者看到,遊樂場旁邊的提示牌上明確寫著:不要讓孩子把玩具、食品飲料、有毒、尖銳的物品帶入場內。可就在離提示牌一米多遠的臺子上,放著一袋沒有吃完的餅乾,一些餅乾碎屑散落在遊樂場地面上,旁邊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把餅乾清理掉。
隨後,記者詢問這位工作人員,遊樂場內的海洋球多久會消毒一次,該工作人員表示,大約每個星期都會用水清洗一次。當記者再問會不會每個球都消毒時,這位工作人員沒有回答。
在離這家遊樂場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家遊樂場,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表示希望進入場內看看。你穿襪「子了嗎?如果沒穿就不能進去。」一名工作人員看到記者確實穿了襪子之後,才把記者帶了進去。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遊樂場的地面每天晚上都會進行消毒,而海洋球和玩具一般一周消毒一兩次。
衛生監管還是空白
「我們只對公共場所的衛生情況進行
監管,兒童遊樂場所不在我們監管的範
圍內。」合肥市衛生監督所環境衛生監督科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根據相關規定,我省的7類25種公共場所被列入衛生行政許可監督範圍,包括賓館、飯店、商場等,並未提及兒童遊樂場所。「可以說,合肥市對於兒童遊樂場所的衛生監管還是空白。」
安徽省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省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管主要是依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行的,由於目前國家層面還沒有將兒童遊樂場所納入公共場所的範疇,地方也無法出臺相關規定。「在沒有硬性規定的情況下,保證兒童遊樂場所的安全衛生還只能依靠商家的自覺。」
玩後至少洗手半分鐘
「在門診中,因為孩子在遊樂場玩耍造成的外傷和生病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普兒科主任顏成明告訴記者,兒童遊樂場內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除了飛沫傳播能夠造成病毒感染,接觸傳播也是一種重要途徑。」顏成明表示,病毒感染造成的感冒的傳染性特別強,一旦孩子得了病毒性感冒,他摸過的玩具就成了感染源。「健康的孩子一旦摸了帶有病毒的玩具,很快就會被傳染。」
怎樣才能夠避免在兒童遊樂場所感染病毒呢?顏成明提醒家長,孩子出了遊樂場後,一定要用流動的清水衝洗雙手至少半分鐘。「家長要注意,孩子在生病期間抵抗力較弱,也不要前往遊樂場所玩耍。」
孩子玩得歡,爸媽玩不起
你算過帶孩子去商場的遊樂場玩一次要花多少錢嗎?合肥的小莉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一天下來花了150元,並直呼「玩不起」。
玩一次花了150元
小莉有一個4歲的女寶寶,平時忙於工作的她,在周末時都會給女兒做「全陪」。「第一次去遊樂場是小區一個媽媽請的,當時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後來妞妞就愛上了遊樂場,經常嚷著要去玩。」小莉再次去遊樂場,就被那裡的價格嚇了一跳。「不辦卡的話,玩一次要60元,為了節省錢,我們都會儘量玩久一點,中午在商場吃個飯,下午繼續進去玩。」小莉發現,在遊樂場裡,妞妞會主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食物和玩具,性格比以前變得開朗了。
除了遊樂場外,小莉還會陪妞妞做一些彩陶、捏橡皮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遊樂場外的展廳就是一個手工區,一個帶有蕾絲花邊的芭比娃娃,售價是480元,較簡單的玫瑰花也要50元。「進了一次遊樂場,用黏土做了一個相對便宜的公主玩偶,150塊就沒了,這還不包括我們一家中午在商場吃飯和買飲料的錢。」小莉一邊心疼自己的錢袋子,一邊又欣慰女兒玩得很開心。
辦卡感覺被套牢
政務區一家室內遊樂場報價是:非會員單玩一次60元,辦理儲值卡即可享受會員價。
該店店員介紹,充值300元可以玩6次,充值400元可以玩10次,目前正在做活動的套餐是「880元玩50次」,平均下來每次不到20元,不過必須在一年內消費完。
陳女士說,「之前辦了一張儲值卡,有時周末有事就不能帶孩子去。卡裡錢剩了不少,卻不能退,而且一年有效期內沒消費完,第二年就歸零了。」
另一位寶媽夏芸則吐槽說,遊樂場的儲值卡不能掛失,「我們家辦過一張500元的卡,玩了3次就丟了。」
對於「辦卡」,很多家長表示,不辦卡覺得太虧了,但辦了卡又感覺被深深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