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作為高等院校的領軍集團,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建設名單中,全國共有137所高校入選。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雙一流建設採取滾動淘汰機制,因此排名靠後的大學地位就不是很穩固啦!隨著次輪評選工作的日益臨近,中國高校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這其中,老牌部屬大學長安大學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學校甚至面臨次輪被淘汰的危險。
那麼如何判斷學校能否進入雙一流建設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四個指標:
指標1:教育部學科評估排名為主,A類以上學科為重中之重學科。 指標2:以QS學科世界排名前50名為輔。 指標3:ESI學科排名前1‰或接近前1‰為輔。 指標4:五年內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技術發明一等獎或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以上的第一獲獎單位所依託的學科擁有一票上位的特權。
對照以上指標,我們來一一進行分析:
長安大學學科評估成績打臉,ESI學科和QS排名均不達標。
長安大學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是教育部與交通運輸部等共建高校。學校前身西北交通大學始建於1951年,奠定了長安大學的第一塊基石。1958年學校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學院,成為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公路交通高級人才的高學府。2000年,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和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前身之一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在中國公路交通領域影響力巨大,交通領域學科辦學實力不容小覷。學校培養了大量的公路管理和技術人才,被稱為「公路界的黃埔軍校」。不過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長安大學的學科評估成績卻讓人很難滿意。學校作為一所部屬211大學,此次學科評估中沒有一個A類學科,甚至B類學科也屈指可數。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引以為傲的交通運輸工程僅獲評B+,土木工程獲評B類,學科建設成績慘澹。
那麼在ESI學科排名中表現如何呢?我們參考長安大學官網,可以看到截止2020年,學校有4個學科進入了ESI全球1%之列。分別是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學科,但是沒有學科進入全球1‰之列,因此同樣不滿足雙一流標準。
我們再來看QS學科2020年全球排名,18所中國大陸大學的100個學科進入世界50強。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諸多名校上榜,不過長安大學並不在其中。也就是說學科評估成績、QS排名和ESI學科排名,長安大學均不符合雙一流標準。
學校科研工作發展緩慢,國家人才項目建設和國家獎勵差強人意。
長安大學作為部屬211重點大學,科研實力應該不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基礎科研的試金石,最能反映一個學校的科研水平和潛力。長安大學在該領域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立項數量常年徘徊在全國百名左右,甚至不如同城的省屬院校西安理工大學。尤其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這兩項人才項目,長安大學更是常年掛蛋。僅僅在19年收穫一項優青項目,算是緩解了一下尷尬局面。
那麼作為雙一流評選重要標準的國家獎勵,長安大學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通過統計近五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成績同樣不樂觀。2017年以來,長安大學共獲得兩項國家獎勵,其中一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一項進步二等獎,不過可惜的是,長安大學均不是項目的牽頭單位,對於雙一流評選用處不大。
長安大學發展差強人意,學科冷門和辦學經費不足或是主因。
那麼為什麼長安大學發展如此緩慢,筆者認為原因有幾個。其一:學校主打學科偏冷門和應用,導致學校科研工作更偏重於工程應用,理論研究工作相對薄弱。這就導致學校在學科評估,ESI論文等評價工作處於劣勢。其二:學校領導管理理念落伍,導致學校各項工作進展緩慢。其三:學校辦學經費不足和西北地區經濟落後,導致學校各項工作都捉襟見肘,難以吸引來優秀的人才加盟。這就是一個惡循環,導致學校發展越來越落後。近年來,國家和陝西省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長安大學的辦學經費也逐年提高,辦學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結語
長安大學作為首批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各項工作進展緩慢。在雙一流大學評選重要指標的學科建設,國家獎勵等項目中,學校的表現均差強人意。因此,在即將來臨的次輪雙一流評選工作中,學校極有可能面臨淘汰的命運。長安大學校領導目前正勵精圖治,努力提升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的水平,長安大學的命運會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祝願長安大學越辦越好!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