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寶媽私信留言:5歲的孩子愛看動畫片愛出門,怎麼辦?
我想這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吧。動畫片也不可怕,篩選合適的動畫片,確實可以在趣味觀看電視或平板中,學到很多生活常識,控制單次觀看時間就好。
不外出,在家家長和孩子怎麼玩呢?參考了家裡親戚間經常走動的10名不同性別的0-6歲孩子的喜好,《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你的N歲孩子套裝》2本育兒寶典,整理了如下一些在家玩的親子遊戲,讓孩子在家待得也開心也樂意。
第1個遊戲:照鏡子
適合年齡:0-3歲
鍛鍊能力:
家長可以通過鏡子遊戲來增強寶寶的自我意識【1】,也可以藉此鍛鍊寶寶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道具:能照全身的試衣鏡
遊戲步驟:
0-1歲①把寶寶抱在鏡子面前,確保寶寶的眼睛可以看到鏡子。
②家長對著鏡子做各種表情,告訴寶寶你在表達的情緒叫什麼。
③跟鏡子裡的投影玩藏貓貓。
1-3歲1歲的孩子喜歡照鏡子是有自我意識的表現。
①家長可以告訴寶寶鼻子、眼睛、耳朵的位置,然後要他指出來,也要他指出家長和鏡子裡人身上各個器官的位置。
溫馨提示:注意不要讓孩子碰到鏡子傷害到自己。
視頻為我家右右5個半月時,他爸抱著他看鏡子,斜抱著,右右使勁向後蹬腳想靠近鏡子,一個勁大笑很開心。
第2個遊戲:捉迷藏
適合年齡:0-6歲
0-1歲嬰兒出生時具有邊緣視覺(能夠看到側面的能力),他喜歡注視距離他面前20.3~38.1釐米的物體。到滿月時,他最遠將可以看到約91.4釐米處的物體。1-3個月的孩子對家長的臉非常感興趣。【1】
鍛鍊能力:幫助寶寶鍛鍊用眼睛跟隨或跟蹤移動的物體的技巧。
遊戲步驟:
①家長可以跟他玩跟蹤遊戲。面對面地抱著他,然後慢慢將頭從這一側轉到另一側;或者遮住自己的臉,又突然出現,孩子會很喜歡很開心。
1-6歲鍛鍊能力:鍛鍊孩子的動作發展和方向認知。
道具:玩具、布、絲巾、浴巾。
3個捉迷藏遊戲:
①把幾個孩子喜歡的小玩具,藏到家裡不同的地方,比如枕頭下、被子裡、床頭柜上;鼓勵孩子去尋找:「寶貝,兔寶寶在等著你哦,快去找找看」;孩子尋找的時候,給予適當提醒:「兔寶寶藏在床頭柜上面了」,「小汽車在枕頭左邊」。
②用一塊柔軟的布或絲巾、浴巾蓋在寶寶的頭上,問:「寶寶在哪兒呢?」我家2歲孩子目前兩兄弟自己玩這遊戲玩很歡,會自己拿掉布,笑嘻嘻把頭露出了,甜甜叫我一聲。家長也可以把自己藏起來,讓寶寶拿掉浴巾,和寶寶輪流來。
③爸爸媽媽自己躲起來,躲在門口或者家具後,對3歲以下孩子,爸媽可以留出一點身體部位讓孩子看到,他會高興地跑來找你。我每次躲迷藏只有2個固定地方,但是我家2歲雙胞胎還是樂此不疲和我玩得很盡興。
溫馨提示:事先將家裡桌角、門邊這樣的硬角包好,現在沒包角買,買點寬膠帶貼一貼也是好的。要排查細節,以免孩子被磕傷。
第3個遊戲:自己收玩具
適合年齡:0-6歲
鍛鍊能力:精細動作能力、手指靈活性、歸類整理習慣、記憶力
遊戲步驟:
①8-12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為孩子專門設計一系列練習精細動作能力的遊戲,比如,打開關閉一些物品,把玩具倒出來又放回去。而沒有什麼比學會自己收玩具,更讓家長滿意。
②讓孩子感受到玩完玩具,必須收好才能玩其他的;不玩了就得收好;歸類收拾,下次也更方便找到玩具,可以通過一些繪本灌輸這種理念。
③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整理,讓他意識到這是自己責任,媽媽並沒有玩,是我自己要玩的,我就得整理。鼓勵孩子,也幫助孩子分辨和記住不同玩具要放在不同盒子或柜子裡,這也是為孩子將來學習多門功課時,能夠自己歸類知識做準備。
溫馨提示:
①家長多鼓勵少批評,可以引導幼兒園的玩具也得玩了放回原位的,對吧。
②不要等不及孩子收拾,就自己去收拾。
③可以等一等,讓孩子嘗試下找不到玩具的滋味,自然就會收拾了。
第4個遊戲:畫畫
適合年齡:1-6歲
鍛鍊能力:創造力、抓握能力、精細動作能力
道具:一支筆、一張紙,或者一塊畫板,
遊戲步驟:
①給孩子一支粗點筆,1-2歲孩子鼓勵他畫點、畫豎線、橫線、畫圈。
②3歲的孩子,孩子已經有模仿畫圖的能力。家長可以百度簡筆圖,給孩子畫小貓、畫汽車,也鼓勵孩子自己畫出自己想法。
③4歲的孩子,
畫一個人,那麼你能認得出他畫的是個人,只不過這個人有個土豆形的身體,而且五官也可能長在「土豆身體」上。他也有可能畫一個有頭、有眼睛、有身子、有胳膊、有腿的人。如果你要他把一個不完整的人畫完整了,他多半會再加上五個部分,往往會是腿、腳、胳膊、手、眼睛或頭髮或耳朵。等到了4歲半時,如果你要他把一個不完整的人畫完整了,他則多半會加上七個部分,除了剛才的那五個部分之外,還會在身子和腦袋之間加一條線,代表脖子。他這時畫的小人兒也常常顯得很張狂,頭髮、胳膊和腿都會比半年之前畫得更長。而且,許多4歲半的孩子,本著他們對衛生間和肚臍的偏好,大多會給他畫的小人身上加上個肚臍眼兒。【1】
④塗色遊戲。給孩子畫一張圖,鼓勵孩子塗顏色,蠟筆、粉筆、油性筆都可以,讓孩子隨性發揮。
⑤連字遊戲。家長可以寫些數字,讓孩子按順序連起來,可以讓認數字變得有趣也記憶深刻。也可以畫2個蘋果,寫上數字2,教孩子認識數的概念。
溫馨提示:
①建議畫畫前,家長給孩子穿上罩衣,戴好袖套。
②孩子即使弄髒衣服,也不要過多指責打壓孩子興趣,可以提醒下次注意。
③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傷到眼睛,畫完後把筆套套好。
第5個遊戲:教孩子打電話
適合年齡:1-6歲
鍛鍊能力:認識數字,記憶力,學習生活常識
道具:手機或有線電話一臺,或一個塑料杯都可以
遊戲步驟:1歲以下的孩子就愛對著電話咿咿呀呀了,教孩子打電話既是學習生活技能,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①教孩子認數字。
模擬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模仿對話,教孩子打電話的禮儀:「你好,我是右右,是爸爸嗎?我今天在家和細毛玩了積木,我堆了一個裝甲車。」也讓孩子學會自我表達。
②模擬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模仿對話,教孩子打電話的禮儀:「你好,我是右右,是爸爸嗎?我今天在家和細毛玩了積木,我堆了一個裝甲車。」也讓孩子學會自我表達。
③教孩子記住父母電話。
④教孩子記住119、120、110這三個急救電話,模仿對話,讓孩子在家人遇到危險時,也可以幫助求援:「你好,我奶奶摔倒了,沒有醒來,我住在某某小區9樓,我打開了大門,請快來救我奶奶。」
第6個遊戲:堆積木
適合年齡:0-6歲
鍛鍊能力:創造力、動手能力、立體思維能力
道具:任意積木均可(磁力片積木、塑料積木、瓦片積木、拼插積木、木塊積木,還有樂高積木)
遊戲步驟:
相信每個孩子家裡都有至少一桶積木,無論哪種,都是可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只要能讓孩子靜下心來自己玩。家裡沒有的,去超市購物時,也很容易買到。
①家長示範:沒有哪個孩子開始就喜歡積木的,家長必須先陪玩。其實早教機構也是很多孩子一起玩,老師帶著玩,孩子才喜歡的。
②尊重孩子的想法,積木不一定非得堆高或者堆特定形狀,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才是目的。
③積木不止一種玩法。孩子可能堆著堆著就把積木裝桶子裡,裝汽車裡,或者拿個鏟子炒菜一樣炒積木,在不會傷害到自己的情況下,建議不阻止孩子怎麼玩。
④當孩子愛上玩積木了,你一天的至少30-60分鐘,甚至一下午就解放出來了。
⑤4-6歲孩子,磁力片積木、樂高積木會更有吸引力,也更多變化,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立體思維能力。年三十那天,我家7歲的侄兒,帶著2個雙胞胎弟弟玩磁力片積木,玩了一下午。
⑥4歲以上男孩,喜歡用積木搭建公路、軌道、橋梁、隧道、卡車、飛機、消防車,女孩喜歡用積木搭建一個洋娃娃的家。
第7個遊戲: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也鼓勵孩子自己說故事
適合年齡:0-6歲
鍛鍊能力:語言能力、記憶力
遊戲步驟:
①成語故事,家長用簡單語言描述,讓孩子感興趣。當然更好方法是聽一些語音工具,或者家長照著繪本讀。
其實也很簡單,比如有次細毛覺得有輛玩具車擋著他的路了,他移不開,我覺得可以鼓勵他團結哥哥,並且要堅持努力,就想到愚公移山故事。
就和雙胞胎說了這個故事:「從前有個老爺爺,他門前有2座大山,他就不能出來玩不方便。他想移開,找來全家幫忙,有比你們大點點的小哥哥,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全家一起去搬山,一點點撬開石頭搬走。有另一個老爺爺過來笑話他,說他這樣是移不走山的。這個老爺爺說:只要我堅持下去,總會有搬走大山的一天。最後感動了天上的神仙,就幫忙把2座山移走了。他家小哥哥就可以出來玩了,他家的蘋果也可以運出來給細毛給右右吃了。」
家長要結合生活中孩子的喜好講故事,比如我家孩子想著怎麼方便出去玩,山裡的蘋果可以運出來給他倆吃。
②堅持每天30分鐘以上的親子閱讀時間,讓孩子養成愛看書的習慣。
看什麼或者學到什麼不是很重要,重點是孩子能愛看書,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甚至可以是報紙或者大人書本上的圖片、廣告紙,教孩子認識形狀、飛機、汽車等等,給孩子講各種不同的故事。只有家長多說,孩子才會也願意多說話。
③4歲孩子,可以教一首童謠或兒歌,讓孩子享受文字遊戲。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個,我來數一數,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找媽媽,媽媽不在,骨碌骨碌掉下來。
④鼓勵孩子自己說故事,鼓勵孩子表達。
要認真聽,並且給孩子提問,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有認真聽他說故事,也對他說的故事有興趣。也可以在提問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邏輯性。或者完全沒有邏輯也是正常的,也沒關係。4歲的孩子,就能在誘導下很好的自己講故事了。
溫馨提示:孩子即使到5歲,故事中也充滿著幻想,可能不符合現實,沒關係,不要去刻意糾正,可以表示驚訝,「原來馬是可以飛起來的呀!一定很漂亮,對吧?是什麼顏色的馬?」同時鼓勵孩子創作和繼續編故事說故事。
第8個遊戲:過家家遊戲
適合年齡:2-6歲
鍛鍊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想像力
遊戲步驟:
①2歲的孩子,已經會和娃娃、動物和其他人玩角色扮演(假裝)遊戲。我家孩子,會帶娃娃睡覺,給娃娃蓋被子,拍打娃娃身體模仿哄睡娃娃,雖然他倆是男孩子,也喜歡玩扮演遊戲。會帶娃娃一起選書,一起看書,餵娃娃吃東西。
家長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並問問孩子,「娃娃是不是睡著了?你要不要給它蓋好被子。被子是怎麼蓋的?」
②3歲的孩子,在遊戲中扮演「爸爸」或「媽媽」。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我是做老闆的。」「我當警察,負責指揮交通。」玩這樣的遊戲,孩子會感到非常快樂。
還可以鼓勵孩子一人同時要扮演幾種角色。比如動物園裡的各種動物,也可以鼓勵孩子模仿,模仿動物的動作,描述周圍的遊客,或者家長扮演遊客。
玩醫院遊戲,當醫生、當病人,一起假裝帶布娃娃去醫院打針,照顧生病的布娃娃。
③4歲的孩子,可以和他玩玩買賣貨品的遊戲,孩子都是樂於做售貨員的。
把家長乾淨的舊衣物、圍巾、帽子,給孩子自己裝扮自己,可以玩「婚禮」遊戲,培養孩子的基本審美。
④5歲的孩子,鼓勵孩子做個「小大人」,照顧娃娃,給娃娃穿衣服,推嬰兒車帶娃娃出去散步。他們過家家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爸爸」或「媽媽」要出去「上班」,另一個人則留在「家」裡,照顧「寶寶」,忙活「家務」。
⑤6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當老師,家長可以虛心當一回學生,讓孩子模仿老師上課。
女孩子會熱衷給娃娃裝扮小衣服、小提箱、小家具、小書包。
男孩子會喜歡假裝當牛仔、當強盜、當警察,更喜歡玩打仗遊戲。朝敵人射擊,並且把自己藏到隱蔽處。
溫馨提示:孩子喜歡扮演什麼角色,保證安全情況下,都順著就好,告訴清楚孩子具體職業是做什麼的就好,慢慢就會明白了。孩子僅僅是覺得好玩,並沒有過多概念。
有個大點小男孩就模仿警察,說「你們都是小偷,要好好待監獄裡,不要逃出來,我會再把你們抓過來的。」
作為孩子的父母,請記住,你不可能「培養」出孩子的任何創意;但是,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有益於孩子充分發揮並且發揚他創造力的環境。【2】
讓我們宅在家也好好玩,玩中學常識、學技能、學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美國)斯蒂文.謝爾弗(主編)
【2】《你的N歲孩子套裝》,(美國)路易斯.埃姆斯,(美國)弗蘭西斯.伊爾克,(美國)卡羅爾.哈柏,格賽爾人類發展研究所(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