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在昨日上午正式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納米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照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額在120億美元。那麼臺積電為什麼要赴美建廠,目的是什麼,對華為有什麼影響?
01臺積電赴美建廠的原因
臺積電是最早一批接受到在美建廠邀請的企業,期間陸陸續續報導雙方一直在談判,就在5月13日,還有報導說臺積電確認已經拒絕美國政府的邀請,但臺積電真的能決定自己不去「赴美」嗎?
臺積電有78%的股份由外資控制,在2019年財報中顯示,美國市場佔臺積電營收的59%,中國客戶則是19%,雖然華為在2019年給臺積電貢獻了361億人民幣的營收,但是臺積電的最大客戶還是美國。最重要的是,美國很有可能對華為展開第三次打擊,將美國技術佔比的禁售門檻從25%下降至10%,而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的美國技術佔比大概是9%~10%之間,也就是說美國即使將禁售門檻下降至10%,臺積電依然可以繞過美國向華為提供晶片生產。而將工廠徹底搬到美國就不一樣了,臺積電必須接受美國司法部的長臂管轄,在中美博弈戰中,臺積電一直在試圖避免捲入戰火,盡力做到兩邊都討好。
02臺積電赴美建廠的目的
這次美國除了邀請臺積電以外,另一個受邀請的廠商就是英特爾。雖然英特爾是一家典型的IDM企業,也是AMD在2008年將格芯拆分出去以後,除了三星以外為數不多的大型集設計、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IDM企業之一。英特爾這類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曾經是有優勢的,比如說在內部資源整合方面,從IC設計到IC製造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短,又比如由於晶片大部分都是自產自銷,所以利潤率會相對較高。但是近些年,IDM模式缺點也在逐漸凸顯,特別是在晶圓代工領域,一方面由於自己需要給自己製造晶片,自身的產能本來就有限,就沒有能力提供給其他廠商。另一方面,即使有產能,比如AMD、英偉達,也不會冒著自身核心機密洩露的風險來找英特爾代工,而且代工需要很大的前期投入,能給自己代,還真不一定能給別人代,所以,我並不看好英特爾能夠做代工。
2017年,英特爾宣布Feb 42廠計劃落在亞利桑那州,而此次臺積電可以說是把廠建在了英特爾的老家,臺積電真的是來搶英特爾的飯碗嗎?其實並不是,5納米工藝雖然是目前最先進的製程,但根據臺積電自家的製程路線圖,3納米工藝應該是在2023年量產的,按照這個情況來看,這個工廠並不是給蘋果、華為、高通來代工用的。而英特爾能夠在2024年造出7納米就很不錯了,所以臺積電的這家工廠其實是在為英特爾、AMD、英偉達來準備的。
03對華為的影響大不大
筆者認為影響並不是很大,而且我有一種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失敗的感覺,美國企業和亞洲企業文化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全球半導體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下,美國的環境、成本、人員能否支撐這麼巨大的產業,筆者是持懷疑態度的。美國很少有人學習電子、電路的,環境、成本倒不是很大的問題,政府可以補貼,但是低成本的專業人才是缺乏的。
我們都知道晶片製造廠一般是不停工的,而老美從來不加班,臺積電宣布將會創造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且間接創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工作崗位有了,但是川普政府又在收緊移民,同時又聽說H1B也要停掉,那麼,人才從哪裡來?
大家覺得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廠能不能成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