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桂教授出版《新兒童文學教程》《當代兒童文學》《幼兒文學閱讀與指導》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學教材10本。
兒童詩與兒歌同屬於詩歌類,它們雖然都具有詩歌的共性特徵,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1.從讀者對象的角度看,兒歌是以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兒童詩則是以學齡中後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
2.從主題思想的表現看,兒童詩的主題思想常常以間接方式表現出來,比較深刻、含蓄;兒歌則往往是比較單純淺易地表現它的主題思想。如兒童詩《小弟和小貓》與兒歌《洗手》都是以要講究衛生為主題的作品,但表現方式卻明顯不同。柯巖的《小弟和小貓》
我家有個小弟弟,
聰明又淘氣,
每天爬高又爬低,
滿頭滿臉都是泥。
媽媽叫他來洗臉,
裝沒聽見他就跑;
爸爸拿鏡子把他照,
他閉上眼睛格格地笑。
姐姐抱來個小花貓,
拍拍爪子舔舔毛,
兩眼一眯「妙,妙,妙,
「誰跟我玩,誰把我抱?」
弟弟伸出小黑手,
小貓連忙往後跳,
鬍子一撅頭一搖,
「不妙不妙!太髒太髒我不要!」
姐姐聽見哈哈笑,
爸爸媽媽皺眉毛,
小弟聽了真害臊:
「媽!媽!快給我洗個澡!」
這首詩通過對小弟弟不講衛生,不僅大人不喜歡,甚至連小貓都不和他玩的情節的描述,形象生動地把主題表現出來了。《洗手》:
譁譁流水清又清,
洗洗小手講衛生,
大家伸手比一比,
看看誰的最乾淨。
在這首兒歌中,以「洗洗小手講衛生」、「最乾淨」等詞句,把所要表現的主題,說得清清楚楚,兒童一聽就會明白,不需做更多的思考。
3.從體裁形式看,兒童詩的形式較兒歌自由。兒童詩是自由體詩,「詩無定句,句無定言」,不受句式、押韻、長短的限制,甚至短短兩三行也可以成詩;兒歌則有基本的格式,句式工整、押韻上有較嚴格的規定。例如謝採筏的《蘑菇》:
媽媽,我打著小傘穿過森林,
會不會變成蘑菇呢?
全詩僅有兩行19個字,卻是一首有情趣、有意境的兒童詩。
4.從語言表現形式上看,兒童詩與兒歌的語言均要求凝練、簡潔、有概括性。由於表現深度的不同,兒童詩的語言比兒歌的語言更含蓄、更集中、更細膩,更講究用精練、雅致,更富有想像的張力。在韻律方面,兒童詩不像兒歌那樣講究音韻的和諧和節奏的整齊。
5.從意境上看,兒童詩追求充滿兒童情趣的意境,感情的內涵更豐富,主要讓兒童在聽賞中得到審美愉悅和情感的陶冶,恰如著名兒童詩人金波所說:「詩是兒童感情上的營養品」;兒歌追求琅琅上口的節奏、韻律,給孩子更多遊戲的快樂,讓幼兒在誦讀中增添生活的樂趣。例如臺灣作家林煥彰的《小貓曬太陽》:
小貓在陽臺上
曬太陽
它喜歡把自己捲成一個
小小的毛線球
收集冬天的陽光
作品開始僅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司空見慣的鏡頭,但結尾卻意境深邃,別有趣味。
我將學生的兒童文學習作反覆修改,編輯成四本書,交接力出版社正式出版。
6.從篇幅長短看,兒童詩有長有短,不受限制,其中敘事詩、童話詩的篇幅都比較長;而兒歌因為有口頭創作、供幼兒吟唱的特徵,一般都較為短小。
7.從歷史的長短看,兒童詩的歷史較兒歌短。從五四時期產生兒童詩到現在,還不到百年的歷史。正如茅盾所說:「在百花園中,兒童詩是個嫩芽。」而兒歌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當然,兒童詩與兒歌的區別是相對的,在劃分時不能過於刻板。比如劉饒民的《春雨》,可視之為兒歌,也可以視之為兒童詩。但兒童詩與兒歌在總體上的區別是明顯的。
由於兒童詩與兒歌有以上不同,因此,兒童詩對培養兒童美好的品質、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提升幼兒的審美趣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兒童文學評論家樊發稼所說,兒童詩「能在更深的一個層次上,以詩的感情、詩的形象、詩的意境、詩的語言來啟迪孩子的心智,開闊他們情感的領域,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作為未來的兒童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鑑賞兒童詩、創作兒童詩的能力,繼承我國「詩教」的優良傳統,從而把幼兒領進詩美的天地,使他們的感情更細膩、豐富。
我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創作出一萬多篇兒童文學作品,交學校並由中文系編印成三本。
下篇更精彩 敬請您期待
2020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