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術,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吧?
也許有人會說:學術大概就是做研究吧,做科研吧?
也許有人會說:學術離我有點遠,我就是寫寫畢業論文。
也許有人會說:學術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也許有人會說:學術是大牛們的事情,我們就是一份工作而已,還談不上學術。
也許有人會說:啥是學術,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
那麼,究竟什麼是學術?我們一直自詡為學術人,我們也一直倡導要以學術為志業,我們做的是學術嗎?我們能做好學術嗎?我想,我們最開始需要知道究竟什麼是學術?其實,同其他詞彙一樣,「學術」的內涵也因時代、地域、主體的背景和個性不同而有所差異,具有強時空特性。
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學術」有兩種表達:
第一種是academy,這個表達來源於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創辦學園,在學園裡學者們因對真理的嚮往而聚集。
第二種表達是scholarship,scholar最早出現於11世紀,意思是在特定的導師指引下開始學習。到了16世紀,scholar開始指向哪些受過良好訓練並且博學的學者。「scholarship」是「scholar」的名詞形式。在後再的發展中,「academy」更側重於集體、側重於從事學術活動的機構,而「scholarship」更側重於個體、側重於從事學術活動的人。
在中國對學術的理解中:
最早見於《說文解字》釋「學」曰「覺悟也」、釋「術」曰「邑中道也」。「覺悟也」更多的是在「學習」的意義上釋「學」,「邑中道也」講的是「路徑」或者「手段」。在古代,對於「學」和「術」的理解是分開的。
最早將「學」與「術」聯繫起來理解的是近代學者梁啓超。他認為:「學者術之體,術者學之用。二者如輔車相依而不可離,學而不足以應用於術者,無益之學也;術而不以科學上之真理為基礎者,欺世誤人之術也。」
根據以上,學術一直就是和大學相關、和老師相關、和真理相關、和探究相關。學術史也可以看做是大學的發展史,學術史也可以看做是真理的發展史。
於是,我在知網搜集了2019年以C刊為檢索範圍,篇名為「學術」檢索得到1675篇文獻,導出其中的500篇文獻,共計得到關鍵詞2069,用excel做關鍵詞的詞頻排序,用詞雲圖展現,得到得到了一下的圖片(如圖1所示)。
也就是當我們在說學術時候,我們在說:學術研討會、學術期刊、學術年會、學術出版、學術思想、學術評價、學術共同體、學術交流、學術體系和學術規範。當然,學術創新也提到了,3次。即在我下載的500關於學術的文獻中,只有3篇提到了學術創新。
那如果直接檢索「學術創新」呢?在中國知網還是以篇名「學術創新」為關鍵詞檢索,範圍是C刊資料庫,共得到222篇文獻,其中除去會議通知、發刊詞等等之後,剩下的關於「學術創新」的文獻為:164篇。(註:知網可以分析200篇以下的文獻,因此以下採用的是知網分析結果)
我們可以看出,學術創新和學術研究、學術自由、學術共同體、大學老師、學術創新力等等密切相關。在這剩下的164篇文獻中,大致可以做一下的分類:倡導做學術創新、學術創新的相關作品分析、學術創新的實證研究、學術創新的相關筆談。
圖2:「學術創新」知網期刊數據趨勢圖
當我們可以跳出學術界看創新的時候,似乎在其他領域的創新進行的如火如荼,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區域創新、產品創新、知識創新、協同創新、創新主體、創新效率等等。但學術界還很謹慎,我們要「慎談學術創新」。因為一不小心學術創新很可能就是生產「學術泡沫」。其實,我們要知道「學術創新」不是「造詞」,不是「接著講」。
學術創新是認知的創新
學術創新是理論的創新
學術創新是方法的創新
學術創新是閱讀的創新
學術創新是寫作的創新
學術創新是應用的創新
學術前沿助力學術創新
彼時,我們知道學術創新的重要性。
我們也知道學術創新對於我們個人的學術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我們也知道學術創新對於學科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但僅僅知道重要,有一種現實的無力感!就像我們都知道理論的重要性,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何生成理論的路徑。那麼,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有一套教你如何做「學術創新」的課程?
真的有!
學術志團隊在過去的5年裡,都在研究如何推動學術創新。一路走得很艱難,創新坎坷,但不創新,學術就沒有發展。終於在2020年,我們經過了7論討論,請教了國內的數位專家,確定了最終的課程大綱!
在這套課程體體系下,我們請了全國人文社科各個領域的50餘位專家、打造了7大創新模塊、50節創新大課,並且每個月有直播課互動,爭取為學術人打造一個創新的學術平臺,讓所有的智慧在這裡萌生,讓所有的困惑在這裡得到解答。
在認知創新模塊中,我們重新認識認識論、方法論、本體論和價值觀,刷新既有的思維結構,重塑你的思想框架,最終的目的是形成屬於你的學術底層能力。
在理論創新模塊,我們重新認識概念和理論的關係,我們從歷史轉向、語言轉向、空間轉向3個新的轉向帶來認識社會科學研究的新方向,帶你重新形成自己的理論地圖。
在方法創新模塊,我們重新認識社科學研究方法體系,建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框架,帶你做好研究設計,並且從新認識既有的量化研究、質化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給你帶來研究方法的創新使用,讓方法突破學科界限,讓方法突破時空界限。
在閱讀創新模塊,我們帶你快速找到合適的文獻、並且高效閱讀文獻,讓經典和前沿為你的學術學術研究添磚加瓦,從記錄到整合,形成你自己的文獻檢索和閱讀最優路徑。
在寫作創新模塊,我們教你「套路」和「規律」,我們也教你突破「套路」和「規律」,讓你的學術寫作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我們也會教你如何申報國社科基金申報、學位論文寫作。讓你愛上學術寫作,也讓學術寫作成為你的思考方式。
在學術應用模塊,我們聚焦行動、對策建議、項目評估、幹預改變、證據為本等最近的學術領域應用。讓你看到別人的研究如何「活」起來,也和您分享如何讓您的研究「活」起來。
在學術前沿模塊,我們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人文、學術本土化等等話題,
當學術帶領我們更好的前進。完成學術創新的使命,開啟新一輪的學術創新之旅。
認知、理論、方法、閱讀、寫作、應用、前沿都是我們學術創新路上的一小步,走好每一小步,我們就向著學術創新的頂峰更進一步。
無限風光在險峰,作為學術人,其實就和攀登者一樣,儘管路上的坎坷、曲折、挫折都在勸說著放棄吧,但我們都知道在學術領域中發現新知識的那種幸福是無法言說的,也就像攀登者只有在頂峰才可以看到最美的風景。
做學術不孤獨,我們可以一起攀登學術這座高峰。向上每一步,都是新高度。
2020年,學術創新學院等你加入。
那麼,如何加入學術創新學院?成為攀登者,享受學術創新之旅?
請掃碼加入
▼
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