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文獻檢索及引用心得

2021-02-20 青法在線

文獻是寫好論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礎。在寫作法學論文時需要看大量的文獻,這是必不可少的。當你選好論文題目去檢索文獻時,打開知網、萬方等資料庫就會發現文獻數不勝數,在錯綜複雜的文獻中你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文獻進行閱讀,以及從哪些文獻開始讀起。我在第一次寫作論文時也是打開知網就按照知網的文獻順序來看,但是才看了幾篇文獻就看不下去了,一方面是文獻太多了看不過來心理上就有一種倦怠感,另一方面是有的文獻內容重複部分太多就索然無味,然後也是在看文獻這部分駐足了很久。後來我就去看專門的法學論文寫作方面的書,比如何海波老師寫的《法學論文寫作》,王雨磊老師寫的《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指引》,陳瑞華老師寫的《法學論文寫作與資料檢索》,劉國濤、餘曉龍老師寫的《法學論文寫作指南》,然後在借鑑老師的文獻查閱方法的基礎上對文獻查閱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各位同學有所幫助,如果寫作偏頗之處,還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對某一個學術主題來說,如果較為主題熱門或學界研究較為透徹,那麼這個主題就會有大量的文獻存在,因而就需要從大量的文獻中挑選出對自己寫作益處較大的文獻。我個人主張在查找文獻時第一步就是要明確不同文獻之間的關係,總體而言文獻之間存在同意關係、繼承關係、反對關係和並列關係四種關係,你只需要找到處於同類關係下的代表性文獻即可,這樣一方面你所看的文獻內容基本上都涵蓋了當前學界的最新和最全的研究成果,你不會因為某一觀點的缺失而對你的認識產生偏差。另一方面,你對所看的文獻分類之後也不會因為文章存在大量重複內容而產生心理上的倦怠。當然,你要找到不同文獻之間的同類關係也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看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是論文的精簡版,裡面包含了作者對當前學界研究動態的評析和自己的觀點,通過看文章摘要你就能夠極為便利的了解文獻是否是同類關係,以及同類關係文獻下的研究觀點和視角是否有所差異。然而,有的文章摘要部分並不表明作者的態度,但這種文章也是極少部分,對於研究生來說,一方面時間較為寶貴,另一方面不可能將所有的文獻都看完,個人認為較為方便的文獻處理方式就是通過將文獻按同意關係、繼承關係、反對關係和並列關係分門別類後,再進行仔細閱讀。

將文獻按上述四種關係分門別類後也會發現同種類下也會有較多的文獻,如何看待這些文獻也是有技巧的。我個人一般是通過將同種類下的文獻按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引用量、下載量來進行閱讀,發在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一般都是建立在作者閱讀大量的文獻基礎之上的而且作者的觀點較為新穎,可以通過看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一方面間接了解當前學界的動態和研究視角,另一方面也能直接了解文章作者的研究觀點和見解,這樣對了解學界動態幫助較大。然後至於筆者為什麼要將引用量放在下載量前面,因為文章引用肯定要下載看了之後作者覺得文章合適或者文章較為出色才會引出,所以將引用量放在下載量前面也是符合邏輯要求的,通過按照這樣的順序來看文獻也就會對當前的學界動態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將大量的文獻按照一定的順序分類進行閱讀,極大的便利的我們的文章檢索和文章閱讀部分。

看完文獻之後要寫文獻綜述,其實也就是說出你看完文獻之後的心得。我個人覺得看文獻不僅要了解作者觀點,更要看作者的文章結構和文章部分語句是否能為我所用。因此我在看完文獻後的心得一般都包括這四個內容:1.用一句話概述文章觀點;2.文章結構是否可採;3.文章有用語句數量;4.文章的啟示意義。

之所以要用一句話來概述文章觀點是因為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自己檢測文章是否認真在讀,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對文章的印象。如果看完文章之後不能用一句話來總結文章觀點,就說明自己對文章的某些部分看的還不夠仔細,這樣就能快速定位到文章看的不仔細的地方進行閱讀,極大的節約了時間。

之所以要對文章結構是否可採進行分析,因為雖然當前學界文章內容大不一樣,但是文章性質卻大多相同,如某某制度構建啊,某某觀點否定啊等等,你可以通過總結性質相同的文章寫作模式,這樣你就能通過比較發現對某一文章採取某種文章架構更為合適,對你以後的文章寫作排版和文章布局大有幫助。

當然,我們看完一篇文章後也要積累文章有用語句,我們經常會有這樣一個困擾,就是想到一個好的語句可以運用在文章中,但是卻不記得這個語句在哪出現,然後就特別煩惱,我以前也是深受其害,通過把文章有用的語句記錄下來這樣就不會產生後面的困擾了。當然看文獻最重要的部分便是看文章對你寫作的貢獻,也就是文章對你寫作的啟示意義。看完文章之後必要總結文章對你寫作的幫助,這樣文章才算是讀透了,你也能了解到當前學界對這個研究主題還有什麼有待完善之處。

文獻綜述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成文體的綜述性文章,這種綜述性文章有的學術期刊也願意刊發,另一種也是使用最廣泛的就是作為論文開題的文獻綜述,這是為論文撰寫所做的必要準備。但無論是哪一種情形,文獻綜述的基本格式都大體相同,由引言、主體、總結和參看文獻四部分,但研究生大多都省略了引言這部分,直接開門見山的介紹文獻講了什麼內容。但文獻綜述的引言部分就是要介紹撰寫本綜述的目的和意義,由此引入文章主題,如果缺少對引言的撰寫,那麼就很大可能造成撰寫的文獻綜述偏離文章主題,使得詞不達意。當然,文獻綜述的最主要的部分便是文獻綜述的主體,也就是對不同文獻的評析體會。由於看的文獻較多,文獻的評析也會較為複雜,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對文獻評析進行規範排列,就會顯得文章雜亂無章,作者的思維也是混亂的。

一般文獻綜述的通用順序為由主到次、由表到裡、由因到果、從概括到具體、從整體到部分和從具體到一般六種,而就我個人來說一般是結合文獻的時間順序和由表及裡來撰寫對文章的評析,這樣一方面我能清晰地發現不同文獻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直觀的感受到哪些文章對自己更為有用。而在撰寫文章評析的內容一般要回答一下問題:對於你要研究的問題這篇文章涉及哪些部分;這篇文章是怎麼研究的研究到了什麼程度;這篇文章的貢獻和不足在哪;文章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以及還有哪些可以突破的地方;你的文章是開創、推進還是駁斥了本文的研究等等。

而筆者一般是則撰寫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創新處、研究不足、作者觀點和發展方向等內容,如我寫的文獻評析格式一般為「XX學者於XX年在XX刊物發表XX文章,該文章以獨特的XX研究視角對XX進行分析,創造性的提出了XX的觀點,但卻存在XX不足,應從XX方向繼續努力,而我的文章將對本文從XX方面進行推進/開創/駁斥。(載xx文章)」如果我覺得文章立意較深或很有代表性我會將文章評析的內容說的更為細緻周到。文章的評析一定要結合全文進行評析,而且要有新穎性,能指出新研究、新方法、新進展,從而發展新問題或新規律等。因此,主體部分應特別主要對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文獻的引用和評述。

第三部分就是各位文獻的總結陳述,通過對所看文獻的系統總結,從整體上把握研究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提出有爭議或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對當前的現狀進行批判,提出自己的見解。總之,文章總結部分就是不僅要讓自己明白也要讓讀者明白學界對這個問題已經展開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進展,還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以及自己可以怎麼做。

第四部分便是附上參考文獻了,將參考文獻排列清楚,保證內容的準確無誤,以後也方便查找。同時,附上的參考文獻數量也要足夠多,我個人一般附上15-20條參考文獻,而且中英文文章都要有,因為這是有文獻綜述的「綜述」性質決定的,文獻太少就不足以反映情況,得出的結論也很可能是片面的。

再就是關於文獻綜述的一些小技巧,第一個就是中英文文獻的資料查找,關於中文文獻,運用知網、萬方、維普、北大法寶等資料庫均可以查找,而且基本上很多的學校都為學生開放了期刊資料庫,找到一些中文文獻很容易,但對於英文文獻來說,雖然知網,萬方等也會收錄英文期刊,但畢竟不是主打品牌,和專業的英文期刊資料庫在資料詳實度上還是有一些差距。在查找英文文獻時我可運用Lexis電子期刊資料庫、Heinonline資料庫和West law法律資料庫,但Lexis資料庫速度太慢,建議在凌晨或大清早使用,然後Heinonline資料庫和West law法律資料庫一個是案例豐富,一個是論文最全,個人推薦使用後兩個資料庫,而且大多數學校的法學院都購買了這些資料庫資源,用起來很方便。再就是查找法律法規和案例檢索,我個人推薦使用北大法寶,其一是速度快,其二是內容豐富,其三也就是篩選條件很多,能快速定位到你想找的案例,非常實用,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購買了北大法寶的資料庫,我們也要及時將這些資料庫運用起來。

在自己寫論文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引用一些優秀著作,但是在引用文獻時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規則,不然文獻引用了但是卻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成了自己寫作文章的敗筆。

對文獻的引用可分為直接引用文章觀點和將文章觀點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通俗來說,對於直接引用的文章寫出原文內容即可,而對於參考文章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的,在引用文章前還需加上「參見」二字。就當前學界來說,大多數學者都非常重視「參見」的引用。因為「參見」表明了你對文章的分析評述過程,如果對文章過多使用直接引用,很多原文作者就會覺得你只是單純為了引用文章的某句話而沒有仔細去看該文章,然後就可能造成你對原文作者的誤讀。當然注釋「參見」也以必要性為前提,如果沒有必要則無需注釋參見。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注參見,都需要忠實於原文內容,所「評」要以所「述」為基礎,不能脫離所「述」而妄加議論。在引用文章是要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引用文獻一般是最近幾年出版的文獻較為適宜,如果引用的文章年代久遠,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經過這麼多年學界的討論,這個觀點是否還成立甚至是否作者本人都推翻了這個觀點呢。因此,在引用文獻時一定要注意文獻的時效性,而且這也是很多期刊編輯老師所注意的,也是你的文章最容易受到質疑的一點。然後引用文章還有具備可靠性,一般來說,學術文獻經過專家審稿,學術質量有保障,而報紙、科普類期刊、網頁資料等文章,學術性較差,而且可靠性也不足,應儘量避免此類文章的引用。當然,對於政府官方文件、法律法規等資料進行引用是沒問題的,但是在引用還要注意必須要找到官方文件或法律法規的原始網絡出處,如某某政府官網,某某人大網等等,在引用此類資料時一定要注意其原始出處,而且現在有一些學術期刊已開始規定引用政府官方文件必須註明其原始出處,也就是政府官網,否則視為不符合資料引用規範。

在引用文獻時可能有很多人就是摘要別人文章中的文獻,然後自己也沒有對照過原文文獻,從而讓自己的文獻引用受到抨擊,筆者就曾親身遭遇過這件事。

筆者在寫一篇文章時看見別人的文章中引用了某句話然後自己也就直接引用,沒有去看全文,然後把文章拿給導師看,導師就說這個文獻你肯定沒有看全文,因為這個文獻已經修改了,而且是我主持修改的,當時筆者也是一臉尷尬,但是這的確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為了圖方便很多時候都沒有去看過原文文獻便直接引用,要是期刊編輯沒有發現還好,但如果期刊編輯發現就會直接認為你根本就沒有看全文是偽注,你的文章缺乏可信度,從而直接將你的文章斃掉。因此,在引用文獻時如果能找到原文應當核對原文內容是否正確,如果實在找不到原文,那也需註明「轉引自」,這樣至少你誤引的責任就輕多了。然後在引用文獻時也要注意標註完整,保證作者、年份、頁碼等信息的齊備和準確。

最後,希望各位同學都能砥礪前行,在研究生階段厚積薄發,早日發刊。

投稿郵箱:qmfmbjb@sina.com

主題;篇幅;體例

相關焦點

  • 法學外文文獻檢索
    最近被我導盯上瘋狂的做外文文獻檢索和閱讀,正好後臺有人問英文文獻檢索有沒有什麼可供參考的方法,整理了一下我個人的蹩腳方法。
  • 法學文獻檢索課,你學到了什麼?
    、中國法學創新網…3、圖書的檢索複合影響因子是以期刊綜合統計源文獻、博碩士學位論文統計源文獻、會議論文統計源文獻為複合統計源文獻計算,被評價期刊前兩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的被引用總次數與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
  • 英文法學論文的文獻引用格式知多少
    在美國的法學論文中,單篇論文的引用文獻往往都有上百個,我們甚至經常看到論文的引用部分所佔有的篇幅甚至比正文還多。對於這種近乎瘋狂的引用情懷,也遭到加拿大等其他國家法學家的諷刺(來自渥太華大學法學院優秀畢業生徐之冠同學的轉述)。然而,無論文獻引用數量多少,我們需要做的基本功就是引用規範。
  • 美國法學會法律重述、法律原則、示範法項目成果總覽(附英文法學論文文獻引用格式)
    文/劉雲一篇法學學術論文往往在在大量文獻引用和邏輯分析基礎上得出的研究成果。在美國的法學論文中,單篇論文的引用文獻往往都有上百個,我們甚至經常看到論文的引用部分所佔有的篇幅甚至比正文還多。在Google Scholar檢索中自動生成的Citation形式裡面,就有MLA、APA和GB/T 7714三種可選,其中第三個是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標準《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在國內高校的畢業論文引用規範和理工科學術期刊中採用較多。
  • 論文選題前必做的文獻檢索
    一)初步檢索——初步拆分關鍵詞(二)二次檢索——擴展檢索詞(三)資料庫推薦四、英文文獻檢索技巧——以HeinOnline高級檢索為例(一)閱讀最新核心期刊目錄,通過目錄尋找熱點主題進入北大法寶資料庫首頁,點擊法學期刊法學期刊頁面下放具有核心期刊目錄,
  • 【SMART研學】法學英文論文的引用格式
    法學英文論文的寫作尤其注重規範的文獻引用格式。如果了解不多或有所遺忘,那就趕緊跟隨小研一起多多溫習吧!第一項:參考文獻的代號一般在不同的中文期刊中論文的文獻引用格式各不相同,而在論文中引用的英文文獻則基本上是一致的格式,中文論文文獻引用的主要的格式代號有:1.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
  • 第九篇 | 日本法文獻檢索指南
    D1-Law.com | 第一法規の法情報総合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ビス https://www.d1-law.com/此網站是集現行法規、判例體系、法律判例文獻信息等各資料庫的綜合檢索系統。需要帳號,可以詢問學校圖書館是否有資源。
  • 檢索中英文文獻
    我渣:師兄,為什麼非得檢索文獻?◎ 我們為什麼需要檢索文獻呢? 首先,電子資料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途徑。整個這一系列過程都需要通過檢索文獻,來獲得對研究項目的宏觀認識和微觀把握。◎ 那麼文獻的類型又可以分為哪些呢?
  • 法律文獻檢索和閱讀方法(日本、德國),都給你找全了!
    我們經常在法律學習中會遇到德國和日本的法律文獻檢索和閱讀的問題,畢竟中國的很多法律來源於大陸法系,所以,原汁原味的德日法律文獻檢索和閱讀
  • 易智編譯:科技文獻檢索系統的詳細分類介紹
    這篇文章中,易智編譯主要介紹了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兩大分類下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的有過一些了解,但是如果要投文章的話,一定要有個詳細的了解。ISI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其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所謂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是指報導這些成果的文獻大量地被其它文獻引用。即通過先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的引用,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及先前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
  • 如何查找文獻和引用文獻
    從Barber這篇文章的文獻綜述(literature) 和參考文獻(reference)可以找到之前的研究;點擊圖中 「被引用次數:1301「 搜索引用這篇文章的文章,按時間排序可以找到較新的研究。此次搜索運氣比較好,很快就能搜到一篇比較經典的論文。如果搜索結果不理想,可以試試替換同義詞;按照時間或者引用次數排序檢索效率可能更高。
  • 教育文獻的檢索的過程
    查閱文獻只有遵循一定的檢索過程和檢索規範才能使查閱的結果真實有效,教育文獻的檢索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過程:一、確定與研究相關的主題和關鍵詞確定研究的主題與關鍵詞是查閱文獻的第一步驟,準確地確定關鍵詞可以提高文獻檢索的準確性和效率。
  • 文獻檢索大課堂(第三期)
    Web of Science是多學科文摘資料庫,不僅包括生物醫學文獻,也包括人文社科等學科。Web of Science下包含多個子庫,如 SCI、SCIE、ESI、SSCI、JCR 等,很多國內的大學都已經開通全部或部分子庫的接入。這三個資料庫是英文文獻檢索的常用門戶且文摘收錄各有側重,做薈萃分析或系統綜述常常都需要查到。
  • 臺灣地區法律文獻資源的檢索及利用
    根據法律文獻的效力,臺灣地區法律文獻可分為兩類: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資源,包括「憲法」、法律、命令、司法判例和司法解釋、行政規則、地方自治法規、國際法暨條約協議、兩岸及港澳協議、行政法人規章等;二是對法律的解釋、研究,包括法學專著、法學論文(公開出版的期刊論文、論文集以及不公開出版的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法學工具書等。
  • 寫論文,如何檢索臺灣法律文獻?
    根據法律文獻的效力,臺灣地區法律文獻可分為兩類: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資源,包括「憲法」、法律、命令、司法判例和司法解釋、行政規則、地方自治法規、國際法暨條約協議、兩岸及港澳協議、行政法人規章等;二是對法律的解釋、研究,包括法學專著、法學論文(公開出版的期刊論文、論文集以及不公開出版的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法學工具書等。
  • SCI文獻檢索,你會麼?(上)
    「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SCI )收錄50個國家發行約3300種重要科技期刊,作為其引用文獻索引,提供各期刊及其刊載文獻的「引用與被引用」之相關數據,可使論題相近的論文產生關聯性,收錄的文獻再分100多項主要科技專業選輯。
  • 全世界最權威的文獻檢索工具,這6個檢索技巧必須要掌握
    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或引用的數量,已被世界上許多大學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基本檢索直接在首頁即可進行文獻檢索,以 lung cancer 為例,點擊選擇基本檢索。被引參考文獻檢索被引參考文獻檢索可用於查找引用個人著作的文獻,屬於WOS較為突出的特點。①點擊所有資料庫,選擇文獻來源資料庫。
  • 臺灣地區法律文獻資源的檢索及利用匯覽
    根據法律文獻的效力,臺灣地區法律文獻可分為兩類: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資源,包括「憲法」、法律、命令、司法判例和司法解釋、行政規則、地方自治法規、國際法暨條約協議、兩岸及港澳協議、行政法人規章等;二是對法律的解釋、研究,包括法學專著、法學論文(公開出版的期刊論文、論文集以及不公開出版的學位論文、學術會議論文)、法學工具書等。
  • 沒想到吧,原來文獻檢索這麼簡單
    想要寫出一篇能過關或是比較優秀的論文,對前人的文獻資料的閱讀不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學位論文還期刊論文,總是要包括國內外文獻綜述這一部分的。那麼怎樣獲取自己專業相關的論文吶?第一,中文文獻,對於本科生來說,從知網(對的,就是那個博士不知道的知網。)
  • 第一次寫論文,不知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怎麼辦?
    下面給大家寫一個教程方法:平時大家一般查找參考文獻資料,都會到知網和掌橋科研上去找,其時找到論文時,在其論文的詳情頁上有引用參考文文獻的方法。中國知網介紹:國內知名論文檢索下載平臺之一,擁有近2億篇中外文獻,中文文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