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馬斯克一步步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時,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正忙著搶社區小販們的飯碗。
「掌握著海量數據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人民日報社論的定調中, 阿里、拼多多、京東、字節跳動爭相涉足的「社區團購」,正在引發一波輿論群嘲。
14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並對阿里、閱文和豐巢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敲山震虎,坐擁億萬用戶流量,曾經縱橫捭闔盡情逐利的網際網路巨頭,是時候改變了?
而拋卻C端的喧囂,騰訊、阿里、百度等早已離開舒適區,啟動了B端的產業創新。
依託產業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加速擁抱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幫助各行業進行數位化的轉型升級。
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在順勢而為。
·01一場從燒錢到壟斷的網際網路浪潮
2013年,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向網際網路襲來,核心只有一個:移動數位化。
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給了整個行業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這引起創業者們的蜂擁,他們試圖把握這絕無僅有的機會來扳倒巨頭,取而代之。
無論是風極一時的打車應用、訂餐應用、社交等,最後的風頭都集中在BAT身上。移動網際網路依然是傳統巨頭的天下,創業團隊淪落到最後不是被巨頭顛覆就是被巨頭吞併。
「創業九死一生,賣給BAT就算上岸」。在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一個風口的崛起離不開從燒錢、併購到巨頭壟斷的既有模式。
以曾經一度炒的火熱的二維碼應用為例,在二維碼剛被人們所熟知,一款「我查查」的掃碼應用成為裝機必備軟體,但隨著微信中加入掃碼功能,我查查等瞬間降至冰點,如今已不知去向。
在O2O團購大戰、打車、共享單車、外賣之後,網際網路巨頭正在迅速攻城略地,全面佔領百姓的生活場景。
因為疫情中用戶流量的暴增,社區團購正在成為又一個香餑餑。社區團購作為離消費者最近的場景之一,具有鏈條長、模式廣的特點,觸達的還是最為剛需的買菜業務,這為流量稀缺的網際網路大廠提供了再次增長的機會。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阿里巴巴(Ali)網絡銷售份額佔比55.9%,遠超其它在線零售服務平臺。除阿里巴巴(Alibaba)外,京東(JD.com)16.7%、拼多多(Pinduoduo)7.3%,網絡銷售份額佔比也相對突出。
華創證券研報顯示,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已經和餓了麼形成雙寡頭格局,根據美團官方推算,2025年,行業年均外賣單將突破500億單。
根絕QM2020年5月份數據顯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和騰訊相近,視頻廣告市場也面臨著激烈競爭。
「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日前,一位燒烤店老闆曬出自己的深夜訂單,在300多元的美團外賣訂單中,美團收取了20%的平臺費用。
當寡頭競爭的格局形成後,網際網路巨頭帶給實體經濟的,除了優化資源和提升效率之外,是否還有公平可言?
·02護城河
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補貼和壟斷產生不了偉大的企業,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產生。
在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與包括阿肯色、佛羅裡達、喬治亞等11個州聯手對谷歌涉嫌壟斷提出訴訟。當中的指控包括要求籤訂排他性協議,禁止預裝任何競爭性搜索服務,向廣告商收取壟斷價格等。
美國司法部副部長傑弗裡·羅森表示,如果政府不執行反壟斷法確保競爭機制,將很可能失去下一波創新浪潮。「如果真的如此,美國人將永遠不會看到下一個像谷歌這樣的公司。
12月14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並對阿里、閱文和豐巢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按照阿里巴巴2019年的利潤,結合阿里員工996的工作方式,阿里賺50萬僅僅需要30秒,這點時間都不夠員工發呆的。」
按照2008年頒布的《反壟斷法》,50萬已經是頂格處罰。而根據2020年1月份新修訂的《反壟斷法》,處罰上限大幅提高到公司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0%。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至今,有多起網際網路併購案均未及時進行申報,如大家熟悉的攜程和去哪兒,同城和藝龍,滴滴和UBER,美團和大眾點評等,均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但卻未進行處罰。
為何此時做出處罰?
來自《人民日報》的社論或許可以說明問題:
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當然,網際網路企業也有生存的壓力,也需要獲得投資回報,但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
·03底層賦能順勢而為
2018年9月30日,騰訊開啟了一場「決定未來20年命運」的大轉型,全面發力產業網際網路。作為承載騰訊轉型產業網際網路最核心的部門,某種意義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的使命是要「再造一個騰訊」。
「12年來,我最深刻的體會是,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我們每天都如履薄冰。」2019年8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道出了自己的心境。
從C端用戶痛點到B端企業,最後又到C端的產品和服務,打通全產業鏈價值形成差異化競爭,這恰恰是騰訊的能力。
騰訊三季報顯示,2020年1-9月,騰訊企業級安全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33%,基礎架構安全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78%,風控安全產品市場佔有率第一。除了整體業績增長顯著外,騰訊安全在行業廣泛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樣成長迅速,SOC產品增速迅猛同比增長609%,零信任安全產品同比增長64%,雲原生安全產品客戶規模過萬。
而成立超過十年的阿里雲,正在推動新一輪工業數位化革命。
在全球,雲服務市場主要集中在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三大巨頭手中。需要指出的是,在亞太市場,阿里雲領先,在國內更是佔據近半市場份額,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阿里雲市場份額高達45%。
雲計算到底怎樣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以工業製造為例,阿里雲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打造了ET工業大腦,將標準化車間所有埠的數據傳入工業大腦,隨後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如進入協鑫光伏切片生產車間,生產良品率已經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生產成本。
「以前1臺機器要1.8個人管,現在是1人管8臺機器,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玩具質量大大提高。」位於汕頭澄海的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基地,也正在享受到數位化改造的好處。
價值投資必須理解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才能真正掌握什麼樣的產品是消費者所需要的、什麼樣的服務真正有意義。在長期主義的路上,只有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才能做時間的朋友。
在自己的新書《價值》中,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談到了自己對價值的思考。
對於飽受爭議的網際網路巨頭而言,動輒數億美元的併購或入股只是戰術之爭。
而在六便士之外,能否將目光放長遠,追尋社會變革中的星辰大海,更是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