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評獎項類別:產業推動力
重慶同利實業有限公司於1998年由重慶南岸防腐設備廠改制而成,從以往化工製藥設備製造工廠轉型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化工設備、模具、機電一體化的研發和生產,現已徹底轉產,目前主打產品為浮管式水力發電機,已取得塑料製品、裝備製造、浮管式水力發電機核心構件、觀光潛艇類等40餘項國家專利及2項國際PCT。
公司以「重構自然水能,讓斷流的河流動起來」作為企業使命,依靠科技創新,研發出新型的平流水高效發電裝置——浮管式水力發電機,不人為改變千萬年形成的自然風貌,利用江河海洋的流水和大自然的饋贈,為社會奉獻綠色低碳、經濟實惠、產出便利的清潔能源。浮管式水力發電機使用時不需攔水築壩,可以直接利用江河、洋流、潮汐、溝渠的流水動力,衝擊水輪機運轉,帶動發電機工作,實現高效率發電。由於機內裝有管狀提速裝置,可以促進水流速度倍增,從而大幅提升水電轉化效果。
該項目具備有利條件與機遇:
一、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根據水力資源全國性普查數據,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94億千瓦,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5.42億千瓦、經濟可開發的水能資源4.02億千瓦,目前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到2.3億千瓦,開發利用率大約34%,還有大量的水力資源靠傳統方式很難有效利用。
二、產品適用性強。利用平流水原始流速的發電設備,在德、日、英、美、加拿大等國早已出現,如半浮於水面上的浮船、浮筒,仿古水車型支架式發電裝置,由於對水流速要求高,通常發電量較低、性價比不高、實用性不強。浮管式水力發電機集中了各國產品的技術優勢,自主研發的內置管狀提速裝置,將機內水流速度倍增,使水電轉化能力大幅提升,使僅用傳統技術難以利用的水力資源實現有效發電。
三、技術經濟優勢凸顯。浮管式水力發電機項目已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取得國際PCT2項專利,在設計、實驗、優化、製造、物流、安裝、運行、維護、保養等全程集成一系列成熟的技術,具備了大規模工業化、模塊化生產的技術條件。
四、生態環境價值突出。浮管式水力發電機通過對平流水的提速達到較高的效率,適用於幾乎所有流水環境,不需攔水築壩,不破壞自然生態,做到既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實現對自然水力資源的高效利用。
目前項目仍處於初創期,產業化程度較低,市場潛力有待開發。目前國內開發此類產品的企業不多,主要廠商為重慶同利實業有限公司。雖然浮管式水力發電技術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但由於目前採用該技術建設發電站的產權主體模糊,使產品未能得到有效推廣,當前產品主要應用於離網孤島用電市場,例如,長江上最大的一艘集餐飲、娛樂、文化沙龍於一體的「森泰諾亞號」郵輪已採用該設備,實現了長江自然流水發電。項目還處在初創期,由於產品尚未得到市場認同,目前產業化程度還比較低,市場潛力還有待開發。
附: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11個部門關於舉辦第三屆「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的通知》(渝人社發〔2019〕68號)要求,要切實做好「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優質創業項目宣傳推廣工作,並評選出第三屆「渝創渝新」創業創新大賽最佳單項獎。
2019年11月4日至12月13日期間,通過網絡投票和評審會評選的形式,評出5個最佳單項獎項,包括「就業帶動力」單項獎、「產業推動力」單項獎、「扶貧助推力」單項獎、「創新驅動力」單項獎、「創業服務力」單項獎各1名,分別給予2萬元補助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