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燕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燕窩是由什麼做成的。有的人會產生疑問,吃燕窩難道是吃燕子築的窩?那不都是泥土嗎,怎麼吃得下?在沒了解燕窩的構成之前,我也是有這種疑問。在深入了解燕窩行業之後,原來燕窩是一種叫金絲燕的燕子,用口水和羽毛築成的窩。
燕窩是東來亞國家特有產物,在明朝時期傳入中國,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東南亞附屬國作為貢品進貢給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嘗了以後讚不絕口,從此燕窩被當做皇家御用品每年準時傳入中國。
燕窩確實是燕子的窩,不過這種燕子並不是兒歌裡面唱的「穿花衣的小燕子」並不是在屋簷下築巢的燕子。屋簷下的叫家燕,屬燕科,家燕的巢穴主要是由泥巴和和禾草還有少部分唾液組成,家燕做的窩沒有什麼營養價值,也沒有利用價值。
世界上只有一種燕子的燕窩可以吃,這種燕子主要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那裡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它們屬於雨燕科,稱為「金絲燕」,而這種可吃的燕窩是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雜誌所築成的巢穴,而非雀形目燕科鳥類(如家燕)所築巢。金絲燕唾液分泌旺盛,並且唾液中蛋白質純度和營養價值最高,因為金絲雀只分布在熱帶地區,導致燕窩主要產自中國南部沿海一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不過中國本土產的燕窩質量不算上乘,在使用的時候,主要食用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燕窩。燕窩按築巢的地方而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
「屋燕」,養燕工人在植被茂盛地區精心搭建燕屋,在人工燕屋裡面的燕子被稱為「屋燕」。「屋燕」在燕屋裡築巢繁衍生息,由於燕窩產業是印尼、馬來西亞重要的經濟來源,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政府都不允許平民捕捉金絲燕,特別是野生的金絲燕,金絲燕在他們國家的地位堪比大熊貓在中國的地位。這些金絲燕的巢一般築在人工特意精心搭建的燕屋上,目的就是方便工人採集燕窩,而洞燕的巢則築於山洞內,地勢險峻,採集難度係數高,相當危險。
在燕窩分類中有一種叫做「血燕」的,「血燕窩」是因為金絲燕的食物中包含海藻等物使其唾液含雜質,呈紅絲而名,並非是不法商人說的那樣,以為其未完成鳥巢,忍住不產卵,吐血而形成,這只是商人的炒作手段。有了這個噱頭,「血燕窩」被他們炒成天價燕窩,其實和普通燕窩的營養價值一樣。
燕窩被採摘之後,還要經過蒸細、浸泡、除雜、挑毛、烘乾等複雜的加工才能製成成品燕窩,包括燕盞、燕條、燕餅、燕絲。其中燕盞是整隻個大質優的燕窩經除雜保留原有形狀而成,價格特別昂貴。燕窩的價格為什麼那麼貴,一是燕窩產量稀少,物以稀為貴;二是因為燕窩在製作過程中,要經過挑毛等一系列工序,而這些工序只能由人工來完成,機器不能代替完成,考慮到人工成本,所以燕窩的價格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