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青讀·《梁家河》系列之27:黑子:當幹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

2021-02-22 中國共青團雜誌

《梁家河》是2018年5月2日,由陝西人民出版社編撰的紀實文學。該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及深刻體悟,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學問。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深刻領會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根據團中央青年大學習行動安排部署,中國共青團雜誌社、共青團陝西省委決定聯合舉辦「讀《梁家河》 悟大學問 作新青年」紀實文學《梁家河》誦讀活動。自8月起,每周在中國共青團雜誌社、共青團陝西省委微信公眾號同步推出,敬請關注。

本期朗讀者: 劉芳  江西贛州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贛州市青聯委員  全國百優「金牌主播」

王憲平皮膚黑,村裡人都叫他「黑子」。

剛回到梁家河的時候,村幹部讓王憲平給村裡寫宣傳標語,辦黑板報。「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農業學大寨」等,這些內容王憲平至今還記得。

大隊成立合作醫療站後,王憲平因為在學校學過些醫學知識,被推薦為赤腳醫生,負責前後兩個生產隊的醫療衛生工作。

那個時候,農村人缺吃少穿,生了病一般都會扛著,實在扛不過去了才會去公社醫院或縣醫院。人常說生命可貴,可對於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農民來說,生命有時是廉價的,買藥的幾角幾分錢都要精打細算。

一次,村民呂能勝突發肚子疼,疼得滿頭大汗,去縣醫院治療好轉了,回到家又犯了。

呂能勝的婆姨跑來找王憲平。「你去看看吧!不怕,治好了是你的功勞,治不好是他命苦。」呂能勝的婆姨央求他。

看了看呂能勝的病情,王憲平想到了針灸。他試著給呂能勝扎針,沒想到扎了兩次後,呂能勝的病竟奇蹟般地好了,再也沒犯。

王憲平因此出了名。王憲平明顯感到,鄉親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抬舉他,於是不管颳風下雨,他總是隨叫隨到。

年輕人的心靈碰撞容易擦出火花。習近平他們來到梁家河後,大隊把王憲平和習近平他們都編到了基建隊,負責打壩修梯田。王憲平和知青們一起勞動幹活,很快就熟悉了。

勞動之餘,年輕人喜歡扎堆聊天,有時還會捉對兒摔跤,休息的人則在一旁加油鼓勁兒。習近平比王憲平小三歲。王憲平說:「一有機會(他)就要跟我『切磋切磋』。那段時間雖然特別辛苦,但我們這些年輕娃娃過得很快樂。」

就這樣,王憲平跟習近平他們成了十分要好的夥伴。

2009年11月13日,習近平到延安考察。因為行程安排得緊,就把王憲平等幾個要好的夥伴請到延安見面敘舊。回憶起兩人摔跤的事兒,習近平說: 「那個時候真開心啊!」

1970年9月的一天,習近平從箱子裡拿出一個筆記本,對來串門的王憲平說:「黑子,我送給你一個筆記本,你能看上不?」「咋能看不上呢?你送給我,我就拿上。」王憲平沒捨得在這個筆記本上寫字,一直保存著。

1971年1月,縣裡給大隊發來一個通知,準備調王憲平去關莊公社工作。習近平知道了他調動的事,一次勞動結束後,拿出一本《毛主席詩詞》送給了王憲平,上面用鋼筆寫著:「送黑子:工作紀念」。

習近平在村前修淤地壩時,就是王憲平幫他給社員做工作。

他明白這塊淤地壩打成後對村民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習近平認準的事就一定要辦成。但他更能理解習近平為民辦事的情懷,特別是當聽他聽說習近平還要在梁家河辦鐵業社、縫紉社、磨房後,就認定習近平是一個心裡裝著老百姓的人。他要向習近平學,心裡要裝著老百姓,當了幹部也不能忘本,要留住身上的泥土味。

王憲平說:「近平從心底裡熱愛人民,把老百姓擱在心裡。這可是哪一所高等學府、哪一座象牙塔裡都學不到的真東西!」

他還說:「無論一個人身處什麼樣的逆境當中,只要能積極地面對生活,無私地為他人奉獻,抱有遠大的理想,那麼你無論將來成為工人、農民、學者、醫生、教師或是國家幹部,都能為人民服務,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為揀梁之材。」

雖然工作在外,但王憲平一直牽掛著梁家河的鄉親們。有一次,王憲平回到家裡,坐在炕上一邊吃飯一邊問婆姨:「武玉華去世後,家裡人光景能過下去不?」

武玉華當年是隊裡的基建隊長,為村裡打壩修梯田出了大力。

婆姨說:「唉,光景可憐著哩。老婆婆有病,兒子半憨,孤兒寡母,光景能好嗎?」

王憲平跳下炕,來到武玉華的家。進門一看,老婆婆生病睡在炕上,兒子也躺在炕上,家裡亂糟糟的。王憲平跟老婆婆說了一會兒話,就放下100元說:「先去看病,病好了光景才能好嘛。」在當時,100元幾乎是王憲平一個月的工資。

老婆婆望著王憲平,拉著他的手,感動得淚水直流。

不久後,老婆婆提著一籃子雞蛋來到王憲平的單位:「黑子,是你救了我的命……」

梁家河村口有一段路,河溝連著陡坡,很不好走,拖託機過這段路也得找幾個後生推著才能上去。王憲平就想著怎麼把這個陡坡給收拾一下。王憲平找到省公路局,想辦法為這條路的改造立了項,在河溝處修了座過水橋,降低了坡度,此後,村裡人再也不用因為這條路犯愁了。

王憲平心裡裝著梁家河,想著梁家河,為梁家河人幫忙做好事,因此在梁家河威信很高。村裡人鬧矛盾,只要王憲平出面調解,人人信服。

前幾年村裡選舉,幾大戶族之間鬧矛盾,有人甚至跑到省城上訪。鄉上、縣上找到王憲平,請他把上訪的人勸說回來。

王憲平拿起手機就給上訪的幾個人打電話:「你們是咋了?事情鄉上解決不了還是縣上解決不了?跑到省城給咱梁家河丟人去了?趕快回來,回來解決問題!」

上訪的人回來後,王憲平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分析村子的問題,讓上訪的人放下了思想包袱,村裡的選舉得以順利進行。

王憲平一直記得2009年習近平回到延安時給他說的話:「黑子,今後給村裡多出主意,獻計獻策,協助村裡的幹部,幫助全村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這句話讓王憲平感慨無限:「離開這麼多年了,近平還這麼牽掛梁家河、關心梁家河。我本身就是梁家河人,哪能不幫梁家河哩?」

離崗後,王憲平住在縣城水廠溝。溝裡出行的路又窄又陡,坑坑窪窪,遇到下雨下雪,泥濘不堪。他便自己僱了個三輪車,買了120多車石子,把整條溝墊得平平整整。提起這件事,溝裡的人無不稱讚。縣城建局局長知道這件事後說:「你做了城建局想做未做的事。」

樂於助人,說話有理有分寸,這就是人們心中的王憲平。因此,周圍的人有了矛盾,總會找王憲平給評評理。最多的一年,王憲平調解各種鄰裡矛盾11起。

王憲平在延川縣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2014年,他入選「陝西好人」,成了當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

王憲平說:「當幹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紮根群眾,才活得充實。」✪

初讀《梁家河》,書中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情節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艱苦生活。細細品讀,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黑子:當幹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2009年習近平總書記回到延安時對王憲平說的話:「黑子,今後給村裡多出主意,獻計獻策,協助村裡的幹部,幫助全村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重情重義,不忘初心。他離開梁家河這麼多年了,卻還一直牽掛著梁家河,關心梁家河。當初梁家河缺少糧食、照明、用水,面對這些困擾生產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大家缺什麼就幹什麼。他帶頭打壩、打井、建立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辦鐵業社等,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用品、照明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是一個心裡真正裝著老百姓的人。

「無論一個人身處什麼樣的逆境當中,只要能積極面對生活,無私地為他人奉獻,抱有遠大的理想,那麼無論將來你是成為工人、農民、學者、醫生、教師或是國家幹部,都能為人民服務,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為棟梁之材。」書中蘊含的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的毅力、不怕吃苦的作風激勵著我們。作為新青年,更應該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不畏艱難,磨練意志,鍛鍊能力,為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劉芳  江西贛州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贛州市青聯委員、全國百優「金牌主播」


往期迴響:


26:能人:要想辦法巧幹,避免苦幹(福建 張茜)

25:鐵鎖:要做行動上的巨人(內蒙古 羅曉龍)

24:隨娃:村幹部要「一碗水端平」(四川 楊武文)

23:淚別梁家河(吉林 丁常恭)

22:要為人民做實事(中國華融 張加帥)

21:沼氣專業戶(安徽 周潔)

20:永遠的財富(天津  趙宇)

19:陝北的孩子(江蘇 莊昊)

18:我們的好人才怎麼能給你(河南  丁倬群)

17:我就是一個農民 (上海 孫冀)

16:修身(北京 張博研)

15:他幹活從不「撒奸兒」(河北 田泓霖)

14:吃的記憶(遼寧 馬忻茹)

13:受苦人(重慶 遊雅捷 朗讀)

12:北京娃 村裡娃(黑龍江 沈航 朗讀)

11:團結觀(浙江 金宛怡 朗讀)

10:理想與現實的對視(貴州 母丹 朗讀)

中國共青團雜誌社融媒體工作室

2019年中國共青團雜誌可在郵局訂閱了!

郵發代號:80-868

也可掃碼進入團刊微店訂閱

相關焦點

  • 青年的楷模 學習的榜樣——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總書記青年時期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即便是在個人處境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始終沒有對黨產生過懷疑和動搖。這就為我們生動詮釋了什麼叫矢志不渝、什麼叫理想堅定,為廣大青年樹立了堅守初心不動搖的學習楷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在談到青年成長道路問題時,每次必講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
  • 讀懂梁家河 感悟大學問
    大誦讀讀懂梁家河感悟大學問閻良區號召全區各級領導幹部和黨員幹部群眾積極參與誦讀《梁家河》所蘊含的習近平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摯為民的情懷、務實擔當的品格、勇於創新的銳氣和帶頭實幹的作風,深深地激勵著全區黨員幹部,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發揚"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苦奮鬥精神,不斷磨鍊意志,提升工作能力,幹在實處,走在前列,讓梁家河精神成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 秦漢新城黨員幹部誦讀《梁家河》丨人生處處留心皆學問
    ——習近平為深入推進《梁家河》的學習宣傳工作,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鑽研梁家河的「大學問」,用好習近平總書記留在梁家河的寶貴財富,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不斷從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獲得教益,從《梁家河》中汲取思想營養和精神力量,增進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認同
  • 廣泛持續興起青年大學習的熱潮——共青團開展「青年大學習」行動...
    校園教室、車間廠房、青年之家、部隊營房、網絡空間……這些青年人的聚集地逐漸成為「青年大學習」的課堂。與此同時,立足當前青年理論武裝工作新特點,各地團組織充分結合實際,完善學習機制,創新學習手段,提升學習成效。
  • 【朗讀者】梁家河,我讀,你聽 |我院優秀青年團員嚴然誦讀《梁家河》節選
    從梁家河到文安驛,一個來回30多裡,社員買日用品步行去一次得花大半天時間。這個事一直讓習近平惦記著。 梁家河普及沼氣後,他就謀劃著給村裡人辦更多的事。村子裡有人會鐵匠手藝,習近平想:「何不讓他發揮特長,服務村民,為村民打農具、修農具?」於是,梁家河蓋了一間打鐵的「小車間」,成立了鐵業社。
  • 【梁家河,我讀,你聽】陝北的孩子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又受到殘酷迫害,被審查、關押、「監護」前後長達16年之久。習近平插隊的時候,陝北對他父親的批判仍在繼續,人們很難想像,報紙上的批判文章也要由習近平來讀。 那個年代,這頂「黑幫子弟」的帽子足以壓垮任何一個挺直的脊梁。對「黑幫子弟」來說,所有的門都是關閉的,招工、上學、當兵、入團、入黨都與「黑幫子弟」無緣。儘管在梁家河這頂帽子終於被換作「可教育好的子女」。
  • 【梁家河,我讀,你聽】吃的記憶
    剛到梁家河時,習近平他們吃了一段時間的派飯,食物有玉米面饃饃、豆面饃饃,這些都是鄉親們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吃飯的時候,老鄉家裡的小孩站在一邊,眼饞地看著。下鄉生活和知青們在北京的生活差距很大,但他們的生活仍比當地老百姓好。在梁家河,鄉親們把每年所產糧食的半數以上交給了國家,完成國家的公購糧任務後,剩下的糧食平均分配下來,每月人均口糧僅20斤,還不及知青供應口糧的一半。
  • 青平:青年幹部的「百味人生」
    (12月7日,中國新聞網)基層幹部苦,基層幹部累,基層幹部嘗盡人間百味。實際上基層幹部也有幸福的時刻,也有喝蜜糖的時刻。儘管生活苦,工作累,但是基層幹部要學會苦中作樂,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刻。青春成長有酸,但學習成長的過程酸中有甜。
  • 《梁家河》
    胡和平指出,《梁家河》出版發行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陝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舉措,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全省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梁家河》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生動實踐,我們要認真深入學習《梁家河》蘊含的大學問,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實踐觀、發展觀,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
  • 華北電力大學舉辦「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主題演講...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朱健斌 通訊員 許佳妮)「華電演說家」演講比賽11月16日在華北電力大學舉行,《我是演說家》亞軍陳秋實、北京電視臺主持人韓非、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吳雨桐擔任此次賽事的特邀評委。
  • 拼搏進取,不負韶華——讀《梁家河》有感
    2018-06-08 16:39:2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趙敏秀   近日,單位給我們每個人發放了《梁家河
  • 海歸代表走進梁家河:飲水思源牢記使命
    馮世光攝9月17日至21日,來自歐美同學會北京、上海、重慶、內蒙古、福建、貴州等地的11名海歸代表參加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舉辦的「知國情、話自信」海歸系列懇談活動, 先後赴西安、延安、梁家河參觀學習座談。
  •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翟唯歆同學認為作為學生幹部,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一本人物傳記來讀,要結合我們實際的學生工作,邊思考邊讀。   書中一位老鄉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她十分觸動。來自湖北大學的本科生陶嘉星同學說,我們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發揚艱苦奮鬥、勤奮學習的精神,無論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下都不能放棄讀書和思考。   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青年工作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 省體育局舉辦青年幹部「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學習成果交流會...
    12月22日,省體育局舉辦「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學習成果交流會暨青年幹部大講堂活動,深入推進省體育局系統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活動,激發青年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促進青年幹部健康成長。
  • 「與信仰對話:青年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各地各校學習《習近平的七...
    ——上海大學學生會主席 翟唯歆  翟唯歆同學認為作為學生幹部,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一本人物傳記來讀,要結合我們實際的學生工作,邊思考邊讀。  書中一位老鄉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她十分觸動。  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更加自覺地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青年工作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勇於擔當,奮發有為。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生周潔同學表示,當代大學生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為民情懷,始終做到講正氣、接地氣、有朝氣。華中科技大學第六屆「胡吉偉班」班長何賀敏同學說,要不斷深化「胡吉偉班」的志願服務活動,積極踐行「責任以行,信念擔當」的堅定諾言。
  • 張雨欣:面向未來,向前拼搏 | 青馬在我心 · 第二期青馬班學員心得分享
    張雨欣:共青團中央於2007年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並印發《「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青馬工程」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不可或缺的平臺,越來越重要。新媒體:青馬班主要是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展活動的呢?張雨欣: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 「青年大學習」開學啦!
    青年強則國家強哈嘍~青們近日,全國各地的學校紛紛迎來了開學季校園裡再次響起了朗朗書聲、歡聲笑語從這周開始,第九季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也要繼續開課啦~青年大學習今天,「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也迎來了新的學期,我們將繼續完成「制度自信」系列課程的學習。本期團課由共青團福建省委承制,來到福建龍巖的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群,邀請古田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古田會議紀念館館長曾漢輝,為我們專題講解「堅持黨指揮槍」的制度優勢。
  • 青年習近平的奮鬥故事
    從青春時代起,習近平就秉持著這樣的精神,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擔負起民族振興的時代責任。這個五四青年節,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的青春故事,感悟榜樣的力量。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陝北梁家河村插隊。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裡,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也樹立了為老百姓辦實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理想理念。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習近平的紅色基因這樣煉成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 杜美辰) 近年來,紅色基因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關鍵詞。在新疆軍區視察時,他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黨的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植根於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
  • 《梁家河》主要內容介紹500字 梁家河精神是什麼內容介紹
    第一部分「樹高千尺忘不了根」,記錄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梁家河的生動場景及40多年來對梁家河鄉親們的綿綿深情和關心牽掛;第二部分 「窯洞裡長滿了故事」,講述了他帶領村民打壩修田、建沼氣池、發展生產的為民情懷以及刻苦學習、不忘修身的勵志故事,讓讀者感受到青年習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磨礪中脫胎換骨,在窯洞裡讀書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 的堅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一聲聲喊我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