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出生在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都會作用於他們的感覺器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外界刺激都會都能被感覺器官感應,從而被大腦接收。人的信息接收和處理的能力是由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在面對若干信息時,有選擇地篩選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後進行加工處理,這種心理狀態在認知心理學上,就是我們所說的注意力。
言簡意賅地說,注意就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人的心理活動就好比是指南針,而外界刺激物的特點以及個體自身的狀態就好比是影響指南針指向的磁場。指南針受到磁場的影響,就會堅定不移地指向南或者北,人的注意力也是這個道理,也會由於個體自身以及刺激物變化而有所指向和集中。
中國有一句古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就是人的注意力完全聚焦於讀書,而周遭的一切事物都處於被抑制的狀態,因此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0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聽之任之嗎?
理解了注意力這個概念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育兒之路上發揮著多麼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的新生媽媽並沒有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方面的問題放在心上,導致孩子久而久之養成習慣,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更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鄰居家有一個小孩兒,今年剛滿三周歲。他總是這個玩具玩了一分鐘就扔在一邊去玩另一個玩具,玩了一分鐘後又扔在一邊。結果一天過去他上面玩具也沒有好好地玩兒過,但是每個玩具他都要碰。當然根據他媽媽所說的,他不僅僅在玩兒方面如此,在吃飯、學習等一系列事情上他都無法做到專心,吃飯的時候想玩玩具,玩兒的時候又想著別的事情。
顯而易見,這個小孩子好動、貪玩兒,專注力不夠,因此做什麼事情花費的時間比其他小孩子多,但是做出來的事情也不如其他小孩兒好。
注意力可以說是通往其他所有能力大門的鑰匙。如果說注意力無法集中,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做一件事情,那麼就會什麼也做不好。所以面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教育。
02、良好的專注力,是通往高品質學習的橋梁
很多父母的至理名言都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孩子不論大小,每逢節假日都會被送到各種培訓班、興趣班。
但是很多孩子學習某種能力,例如英語,學了很久,始終毫無進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家長都忽視了最基礎的東西,那就是專注力。很多孩子在老師教授時,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這樣就算老師教授得再好,也是於事無補。
就像是吃飯一樣,你準備了一大桌子好菜,但是孩子不張嘴吃飯,那麼再好的菜餚也無濟於事。因為你連最根本的東西都忽略掉了。
研究表明,5周歲以前是孩子各方面能力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尤其是3-5歲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更是發展迅速。如果在這個時候,忽略了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很有可能會培養孩子做事不專心的不良習慣。
《韓非子》有言: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則兩不成。良好的專注力,才是通往高品質學習的橋梁。
03、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培養孩子專注力
孩子不專注,往往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讓孩子不自知地走神,長時間的走神,就會孕育出一個不好的習慣。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有所注意。
a、從自己做起,不要輕易打斷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在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會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去打斷孩子。這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會產生很大的障礙。
例如,孩子正在一心一意地畫畫或者是看書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因為一時走不開叫孩子去幫忙買醬油等。本來是一件鍛鍊孩子人際交往和溝通表達能力的好方法,但是因為在不適當的時間做這件事情,就讓它的性質完全改變了。
小孩子由於年紀小,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個性本身比較活潑,很難安靜下來做一件事,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當他們好不容易想要做一件事情,卻被打斷,就會挫傷他們專心做事的積極性,也會丟失一個鍛鍊專注力的好機會。所以父母在叫小孩子做任何事情前都要看準時機。
b、興趣,是專注力提高最好的老師
一個人想要專心做的事情往往是自己很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專注力訓練,最好是發掘孩子的興趣。家長就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有的小孩兒天生喜歡畫畫,所以在畫畫的時候他會特別的專注,忽略掉周遭的一切事物。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特別喜歡畫畫,你可以一個星期給他設置一個主題,讓他根據你的主題進行畫畫。這樣有意識地鍛鍊,不僅可以讓孩子快樂,也可以無聲無息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你首先要為他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專注力培養前期,往往經不起太多外界刺激的誘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哪怕住在高鐵站旁邊,聽著來去的噪音,他還是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這就是專注力培養的最高境界了。
c、「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移
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心理學上的兩個專有名詞。前者是指無須意志努力,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的注意,而後者則相反。
就像孩子此時正在看書,突然聽到外面在播放小豬佩奇的動畫,他就會被吸引過去。這就是無意注意。由此可見無意注意非常不穩定,如果畸形發展的話,就會導致孩子注意力分散嚴重,做任何事都難以專心。
所以很多時候,身為家長,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無意注意變成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長,很容易分心,但是出於某種目的,孩子就會主動同幹擾作鬥爭去完成這件事情。
比如,背古詩很枯燥,但是你說只要你背下這首古詩,就可以得到一顆糖果,為了獲取獎勵,孩子就會同分心作鬥爭,專心地去背詩。只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和引導,就會提高孩子的意志力與專注力,讓孩子順利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培養孩子專注力,雖然聽起來並不難。但是需要家長充當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孩子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考驗。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為一個專心致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