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蜂毒,恐怕許多人都會避而遠之,畢竟被蜜蜂蜇的滋味可不好受,輕則紅腫疼痛,全身發癢,重則氣管痙攣,過敏休克。不過,有人又說:蜂毒在經過科學提取或者加工之後,非但不是傷人的毒液,反而還能成為醫治疑難病症的良藥,這個,靠譜嗎?
根據央視財經頻道的一則報導,如今,蜂產品在我國被開發出很多新的用途。其中一種,就是用蜂毒來治病!黑龍江省第一家開展蜂療的三甲醫院,就設有專門的蜂療室。因為療效不錯,每天早上來這裡排隊的病人不在少數。
據說這裡的醫生看病,大多是用自己調配的蜂療藥物,配合穴位塗抹、按揉,或者刮痧,有的還會配合遠端穴位的針灸。瓶瓶罐罐裡放的也大都是他們用蜂毒提取物、蜂蜜,以及一些中草藥調配的藥物,主要針對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皮膚的敏感人群。專家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方法對不少內科疾病非常有效。
雖然在咱們國家,自古就有蜂產品入藥治病的傳統,有記載顯示: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就擅長用蜂蜜防治疾病,在長沙的馬王堆墓中,還曾出土過幾十件關於蜂療記載的文獻。而且,除了古代的王公貴族之外,咱們現代很多的名人明星也是蜂療的「忠實粉絲」。
但是,對於蜂毒治病療效的爭議,卻從未停止!2015年,一則紀錄片《「蜂」狂的兒子」》中,曾講述了湖南省婁底市的一名肺癌晚期病人曾德文,在接受了兒子曾偉的蜂毒療法以後,奇蹟般的存活了4年多。然而根據紀錄片最後提到的診斷結果,有醫生認為:病人的奇蹟存活,屬於帶瘤生存,不一定跟蜂毒療法有關。
而蜂毒療法之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有效,是因為蜂毒中含有蜂毒肽,這是一種具有抗發炎作用的化學物質。所以,這種療法在國外,也一度很流行。近一百多年來,蜂療在奧地利、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有應用。
一個被廣泛報導的成功案例是:美國患者貝芙莉在看過14位醫生後,終於診斷出患有慢性疲勞症。
就在她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人向她建議,或許可以向蜜蜂「求救」。而讓貝芙莉和媽媽意想不到的是,當蜜蜂的毒液流入到貝芙莉的血液中,很快就產生了奇效。
但是,成功畢竟是個例。對這種療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還缺乏有效權威的科學證據,有醫生提醒:蜂毒療法的危險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過敏反應。因為蜂毒本身是一種異種抗原,因此很有可能會部分病人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在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情況下,這些以毒攻毒的做法偏方療法,其實都算得上是一場冒險,因為一個人即使對蜜蜂沒有過敏史,也可能會在某一次被蜇的時候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西班牙馬德裡曾有一位55歲的女病人接受蜂毒治療持續了2年,之前一直沒事,可是卻在某一次治療時,突然產生了排異反應,最後送了性命。總之,蜂毒治療的安全性,還更需要醫學工作者們,以更加科學和嚴謹的態度,去驗證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