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這所學校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不再掛鈎

2020-12-11 今報洛陽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教育會議現場

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官微發布消息,學校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自2021級起,該校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另外,學校研究生招考也有新要求,考博複試設置學術答辯環節,考研複試新增材料評議環節。

「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前所未有,各項改革舉措與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要求高度契合,在我校乃至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表示。

破難點、去痛點、補漏點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環節」卡脖子「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為什麼要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陳文申直言,經過40年的建設,學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績,為黨和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高層次人才,為國家信息傳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同時,「研究生教育在學科專業設置、招生、培養、學位論文質量、質量監控、導師水平和責任心等方面,也存在著突出問題,迫切需要改革。」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7月29日在北京召開。「召開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陳文申在會上傳達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時表示,必須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全媒體高層次人才培養要求,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環節「卡脖子」問題,推出全方位改革舉措,構建科學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夯實根基、提供保障。

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記者了解到,去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就成立了以校長廖祥忠為組長的專項改革小組,全面啟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廖祥忠介紹說,本次改革以培養單位為核心,以導師為主體,以「破五唯」為著眼點,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目標,緊緊扭住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破難點、去痛點、補漏點、除弱點、掃盲點,通過各環節改革舉措,優化生源選拔機制,加強培養環節管理,壓實導師責任,強化教育質量監控,優化學科專業設置。

從招生、培養到質量監控全方位改革前所未有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張鴻聲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

據悉,一年多來,中國傳媒大學專改組以問題為導向,問計導師,學校各層次導師全員參與、積極支持,撰寫提交了180餘萬字的材料。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張鴻聲說,專改組還廣泛深入調研了國內外上百所著名高校,充分借鑑中外大學好的經驗做法,共制定、修改和完善了近30個相關文件及實施細則,覆蓋招生、培養體系和和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與專業設置各個環節。

全面實施」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

此次改革中,中傳博士研究生招生將全面實施並完善「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堅持能力素質與知識考核並重。

辦好研究生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史萍借用「選好種子,育好苗子,收穫果子」來進行形象地比喻。史萍說,通過在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設置材料評議環節,加強對考生既往學業和一貫表現的考查。優化博士生複試考核環節,通過設置學術答辯環節,加強對考生學術研究能力的考查。「通過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設置學術寫作和人文社科綜合、在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設置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等考試科目,強化對考生學科基本功底和基本素養的考查,從招生源頭解決培養過程中的痛點。」

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文獻考試3次不及格者將被終止培養或分流

學制改革一直是個焦點問題,研究生院副院長任孟山透露,經過全面調研和充分論證,自2021級開始,學校博士研究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此外,為夯實培養起點,建立了基本文獻閱讀制度,「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獻閱讀量不少於15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50種;學碩生基本文獻閱讀量不少於8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30種;專碩生基本文獻閱讀量不少於6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20種。」任孟山強調,對基本文獻閱讀的檢驗機制,學校設置了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和碩士基本文獻考試,通過考試之後才能進入論文選題階段,每名研究生有3次機會,3次均不能通過者,實施分流或終止培養。「這是學校前所未有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淘汰環節,改革力度非常大。」

導師管理實行評聘分離動態管理

在研究生導師資格評審與崗位聘任制度方面,對校內博導、兼職博導、校內學碩導師、校內專碩導師、專碩業界導師分別採取採用不同的評聘與考核標準。此番改革特別為創作、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設立「專碩導師資格評審綠色通道」,打破參評碩導資格教師在入職年限、學位、職稱、發表論文與承擔項目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張鴻聲指出,「此次改革還特地與專碩導師資格評審綠色通道制度配套推出了『1+1+1』模式專碩導師組工作制度,即1名專碩導師、1名學碩導師和1名業界兼職導師聯合指導的專碩導師組制度。」

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

此次改革中,中傳還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博士生參與教學實踐、進行國家級項目申報書撰寫,明確參與科研項目、學術會議、學期匯報、讀書報告等活動的形式與數量。

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調整和完善研究生課程改革,博士生課程中,將《學術寫作》課程落實到博士生公共必修課程,將公共英語內容替換為《外語文獻精讀或選讀》,設置兩到三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一級學科或門類必修課。

學碩生課程構建以史、論、法為核心的新型課程體系,同時,將論文寫作課程納入學位課程類,將外語文獻精讀或選讀課程與公共外語同等看待。專碩生強化實踐課程,全面提高實踐課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學、創作教學內容比例。

建立健全、科學、高效、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課題。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必須從根本處入手,學校教育質量評估與督導處副處長王雪野表示,「學校將對所有專業研究生的課程結課論文實施查重抽檢制度,還將把學位論文評價意見作為監控內容向全校和社會公布,建立開題-預答辯-答辯專家責任制度,通過倒逼方法,進一步強化導師在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建設中的第一責任意識。」

學科與專業方向設置的改革工作作為研究生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傳媒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張濤介紹,通過這次改革,學校關停了17個專業方向,對47個專業方向進行了並、轉和調整,重新規劃設計了計算傳播學、藝術傳播學、媒介與國家治理、文化法治與智慧財產權等19個新專業方向。

來源:學校共青團整理自人民網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媒大學: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
    記者從該校獲悉,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著重提升研究生論文質量,制定科學合理的畢業標準,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值得關注的是,在培養和學位改革中,該校規定立足於分類培養、分別成才,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 中傳: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
    在材料評議環節,將加強對考生綜合素質和一貫表現的考查,以確保所錄取的博士生具備良好的學術基礎,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導向、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初試(筆試)科目將通過設置學術寫作、人文社科綜合等筆試科目,加強對攻讀博士學位所必須的學科基本素養和學術基本功底的考核,從招生源頭解決博士生學術寫作能力差、人文素養薄弱等痛點問題。
  • 中傳: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
    初試(筆試)科目將通過設置學術寫作、人文社科綜合等筆試科目,加強對攻讀博士學位所必須的學科基本素養和學術基本功底的考核,從招生源頭解決博士生學術寫作能力差、人文素養薄弱等痛點問題。複試考核中,將設置學術答辯環節,要求考生以答辯形式重點介紹本人代表性學術成果或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研究計劃。
  • 中國傳媒大學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並全面實施「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此次改革中,中傳博士研究生招生將全面實施並完善「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堅持能力素質與知識考核並重。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碩士就沒了緊箍咒?
    幾載研究生,埋首寫論文。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中國傳媒大學取消了。改革呼應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通過碩士、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相應學術水平者,即授予碩士、博士學位。近年來,已有高校出臺新規,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碩士就沒了緊箍咒?
    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中國傳媒大學取消了。改革呼應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經過多年發展,研究生在學人數今年預計突破300萬。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對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進行改革,其中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引發輿論關注。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早該這樣了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提出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學術論文和學位資格掛鈎存在不少弊端,在能否拿到學位資格的無形壓力下,部分學生被動加入論文發表隊伍,而不少院校僅強化發表及數量考核,卻忽視過程把關,如對發表期刊的範圍、數量僅作寬泛要求,卻不對論文進行學術水平評價,大量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平平無奇,質量堪憂。
  • 學校取消碩士生發表論文同學位掛鈎的規定
    西工大機電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袁雪青最近很開心,因為按計劃於2015年畢業的她將是學校實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不發表論文也能畢業」政策的首批受益者之一。根據新修訂的「關於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管理辦法」,學校從2012年9月入學的碩士研究生中開始試行「在學期間不要求發表學術論文」,而之前學校的培養方案規定「碩士研究生必須在認定期刊上發表論文,才能獲得學位」。
  • 發表論文與學位脫鉤是理性糾偏
    此次改革中,中傳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我國《學位條例》規定,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人員,通過碩士、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相應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由此可見,法律對於研究生只有學位論文要求,並未規定必須發表論文。
  • 評論:發表論文與學位脫鉤是理性糾偏
    發表論文與學位脫鉤是理性糾偏張濤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該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此次改革中,中傳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等方面,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
  • 電子科大取消碩士學位「發表論文」硬指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軟體工程」學科今後不再將碩士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為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的必備條件。  過去,每到研究生二年級,就有學生要為發表學術論文「東奔西跑」,而聽說出臺「不用發表論文」的新規定後,該學院學生表示,這樣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搞市場應用研究。
  • 不用「垃圾論文」換學位,「要求碩士發表論文」何時休?
    於是,記者進行一番調查,結果發現,不少學校要求碩士畢業前在專業學術期刊乃至核心期刊發表論文。進一採訪發現,一些學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碩士畢業有專門規定,比如,學生修滿課程學分,畢業論文答辯通過,即獲得被授予碩士學位的資格。
  • 復旦碩士生不用發表論文也能畢業 畢業論文要盲審
    大概是在十餘年前,我國不少科研單位和高校就制定了這條硬性規定:研究生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才能獲得學位。如規定博士生必須發表1篇以上SCI或2-3篇核心期刊論文;碩士生發表1篇以上核心期刊論文。然而,近幾年來,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規模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研究生需要發文章,而論文期刊有限,國內部分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就成為潛規則。
  • 碩士不用發表"學術論文"?中傳媒:取消碩士畢業與學術論文掛鈎
    改革中提到碩士研究生畢業不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這是什麼意思呢?研究生不用寫論文了?注意:這裡指的是「學術論文」,不是畢業論文,畢業論文該怎麼寫怎麼寫。什麼是學術論文呢?什麼意思,你不是讓發論文嗎?我發,參照標準論文的格式,模板,把自己專業的東西寫出來,發表,就像很多頭條的模板文章和回答,看著很漂亮,其實缺乏有效信息增量。這研究生怎麼讀的?怎麼論文寫點學術增量都寫不出來啊?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考研究生的原因是什麼?
  • 研究生免發論文不意味著培養質量「放水」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一項措施是: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 研究生免發論文 研究生會不會變得「更水」?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一項措施是: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 「碩士學術論文與學位脫鉤」,政策違背初衷就要改
    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其中,「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碩士招考初試達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尤為引人關注。說到「碩士學術論文與學位脫鉤」,就不得不提掛鈎。其實,二者被掛鈎也僅僅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上海財經大學率先實行碩士學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
  • 叮咚快評|論文與學位「脫鉤」後,研究生培養還要不要發論文?
    文|青的蜂「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中國傳媒大學發出一條重磅消息。說是重磅,是因為很少有學校這樣做。現在,大多數科研單位和高校用論文發表數量來考察學術水平,導致論文成了「硬通貨」「硬指標」。但許多學科,不適合用論文來衡量。像數學系,發一篇像樣的論文非常難;一些應用型學科,可能表現為專利、報告等形式。
  • 論文學位「脫鉤」之後呢?
    其中,「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一條,引起輿論的普遍關注。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財經大學便率先實行碩士學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要求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發表學術論文才能獲得學位。之後,不少科研單位和高校相繼效仿,特別是高校,往往以論文發表數量來考察學術水平,導致論文成了「硬通貨」「硬指標」。
  • 杭師大教師被取消人才資格後又爆抄襲!博士學位論文抄襲臺灣教授...
    杭州師範大學對近期關於其教師郭彥努公開發表文章存在抄襲現象的發布通報:經學校調查認為相關情況基本屬實,其行為違反學術道德,經研究決定給予郭彥努記過處分,調離教學科研崗位;取消其職稱晉升資格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3年;同時杭州智慧人才平臺發布通報,取消杭州師範大學論文抄襲女教師郭彥努的E類人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