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現行的招生錄取方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第一志願,經過調劑,學生可能進入自己並不喜歡或不適合的專業。即便是首選專業,在選擇時可能對專業實際情況並不了解,學習之後才發現與自己並不匹配。
於是,轉專業這一政策成為了很多學生重新選擇的重要途徑。可是,對學生轉專業的申請,很多高校的表現並不利落,反而有些忸怩:限制轉出資格、提高轉入門檻。即便讓學生在熱情全無的現實中蹉跎,自選專業的口子仍難放開。高校有自己的無奈:學科冷熱不均、院系空間有限,完全自選專業可能加劇資源失衡,擾亂教學秩序。他們說,這是一步「險棋」。
但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卻突破禁忌,2002年起,學校在本科生中實施以興趣為導向、自主選專業的創新舉措。讓本科生百分之百自主選擇專業,化「險棋」為「絕藝」。
1、主要政策
本科生在校期間至少有3次自選專業的機會:
入學一年後,全校範圍內自主選擇學院、學科
二年級後,根據興趣,在學院內自主選擇專業
三年級後,還可以進行專業調整或按個性化培養方案進行學習
對於學生申請自選專業,學校層面不設任何專業、成績的門檻。
具體政策可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關於啟動2019年全校性專業選擇及中期分流工作通知》
專業選擇指導為了幫助同學們在進行專業選擇和專業調整之前進行充分調研和思考,更加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可以為同學們提供專業選擇指導。有指導需求的同學,在學生學業指導中心網上預約平臺註冊後,可以選擇學業指導專家進行指導。
具體時間安排
1. 學院上報遴選條件及接收名額。
2. 學院開展專業介紹,學業指導專家進行專業選擇指導。
3. 學生網上報名。
4. 學院進行錄取工作,確定擬錄取名單。
5. 學院參考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確定並提交最終錄取名單。
6. 教務處審核、公布最終錄取結果。
相關政策說明
1. 院系調整後的學生學籍將於當年秋季學期轉入接收院系。
2. 轉院系申請獲批後,原則上一學期內不再進行調整。
3. 調整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畢業資格審核時,按最終所修專業的培養計劃要求執行。
4. 學生申請轉院系未被錄取時,可以在學業指導中心專家指導下,申請在學籍單位不變的情況下將修讀專業調整為擬轉專業,並按照該專業的培養要求修讀課程。畢業資格審核時若達到其修讀專業的畢業標準,即可獲得該專業的畢業證書。
2、勇氣與底氣
這一不少高校眼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科大卻首嘗螃蟹、衝鋒在前。勇氣可嘉,緣何而起;底氣十足,來自哪裡?
自由轉專業雖然給予了學生二次選擇的機會,但容易產生的一個副作用是:學生向某些熱門專業過度集中,導致教學資源失衡。
但是,中國科大卻並未遭遇這樣的難題。近幾年並沒有出現優秀學生湧入某幾個專業的情況,總體上學生的選擇越來越理性,各專業轉入轉出人數基本持平。
「均衡」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學生對專業的了解。每到大一、大二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中國科大各院系會以專題報告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專業,還會組織感興趣的同學深入實驗室和科研項目實地考察。
一方面,學校的理科實力很強,數、理、化、天、地、生六大類在教育部學科評估當中都是A或者A+學科;另一方面,學校新工科、新醫科、特色管理人文學科發展勢頭強勁,給了學生多元選擇的可能性。
除了「宣傳到位」,中國科大的「百分之百」有著獨特的實現背景。以理工為主的學科背景為在全校選專業提供了可能。學校所有專業都是面向理科生招生,即便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新聞傳播類專業,也定位於科技傳播類方向,對數理學習有較高要求。
此外,2009年對本科生培養方案的修訂,消除了不同學院之間前兩年的課程差別,在技術層面上掃清了自由選擇專業的障礙。
推進改革還需強大的教育資源作保障。中國科大本科生招生規模始終控制在每年1860人左右,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約為4.2∶1,保證了學校有充足的師資力量為每個有個性化需求的學生制定學習方案。
正是這樣的獨特環境,讓轉專業成為科大學子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就像選課一樣普遍。
3、真實案例
以興趣為導向,允許「百分百」自主選專業,大大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絕大多數學生轉專業後成績優秀。
「重新選擇專業後,由於興趣濃厚、目標明確、動力強勁,絕大多數同學成績上升較快。」李老師透露。「喜歡才能學得好。」作為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的周丹如是說。大一下學期,她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便與所在地空學院的教學秘書商量,不學原專業課程,改修化學院相關課程,學院同意了她的申請。大一結束後,周丹順利轉到化學院,學習成績持續上升,並多次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中獲獎。專業的自由選擇已經展現出了對於人才培養的加碼效應。
朱邦國,2016級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開學考試選拔進入錢學森力學科技英才班,先後在中國科大吳恆安教授、康奈爾大學Chung Yuen Hui教授課題組進行纖維素與水凝膠力學行為的研究。曾獲郭沫若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畢業生榮譽等級。畢業後將赴康奈爾大學攻讀理論與應用力學博士學位。
孫文逸,2016級地空學院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本科生。大一經過面試進入趙九章科技英才班,在校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郭沫若獎學金等榮譽。本科期間在陶鑫教授課題組進行磁層等離子體波動方面的研究,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關於太陽風加熱過程的暑期科研。本科畢業後將前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空間物理博士學位。
劉光耀,2016年中國科大管理學院提前批次錄取,大一下學期申請並成功轉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同時入選盧嘉錫化學科技英才班。2018年進入吳長徵老師課題組進行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研究。在讀期間,有幸獲得2017年度優秀學生獎學金,2018年度中科院化學所獎學金,2019年度中科院盧嘉錫獎學金等榮譽。
「我是從在大二上學期轉入化學系的,也是同時進入盧嘉錫英才班的,如今回想起來真的是興趣使然,而最初的興趣還是來源於高中的時候學化學競賽······」
吳紫薇,2016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華夏科技英才班學生。先後在中國科大李向陽教授、何向南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孫怡舟教授、微軟亞洲研究院周明副院長的指導下進行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處理方向的科研。將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攻讀信息科學的博士。2020年獲郭沫若獎學金。
「在剛進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時候,我還是連C語言都不知道的小白,對計算機專業的選擇全憑懵懂的興趣。從大二開始,我有幸加入了華夏計算機科技英才班,獲得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眾多寶貴的交流機會。」
李嘉睿,16級物理學院天文系專業。大三時進入中國科大王綬琯天文英才班。曾獲得2016年優秀學生獎學金銅獎、2017年優秀學生獎學金銀獎、2018年優秀學生獎學金銀獎、2020年校優秀畢業生。畢業後將在中國科大蔡一夫教授課題組讀研。
瀚海同奔湧,星雲比光華,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遇見更好的彼此!
來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