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們聚集起來,分別聊起各自孩子的優缺點。在談到缺點時,比如像是孩子不講衛生這樣的事情,大家都搖頭表示無奈。
沒錯的,孩子不講究衛生是很普遍會出現的問題。因為小孩子沒有大人那麼自律,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孩子每天都把自己搞的髒兮兮的,家長就要開始進行幹預了。
要知道衛生習慣需要從小養成,切不可怠慢。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只注重孩子的學業,不注重孩子的其他習慣,這真是大錯特錯。
1
小編曾在網絡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案例。有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學校表現得也不錯,也聽老師的話,學習成績也可以,但是根據班主任反饋給他媽媽的話來看,在班裡,很少有人跟這個小男生一起玩,甚至有時還遭到同學們的孤立。
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聽老師接著往下講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小男生平常不注意洗澡,身上有異味,因為這個,身邊的同學紛紛排擠他。
你看,生活總是如此出人意料。這個小男生的家長以為孩子在學校學習好就足夠,誰知他的孩子竟然因為不講究衛生這種「小細節」而遭到同學的排擠。
其實啊,學業固然重要,但試問一個連個人衛生都無法搞好的人,他的同學、玩伴、老師,以及日後的領導、同事、愛人怎麼能認同他並與之相處呢?
對於孩子來說,不講衛生是一個小問題,但如果父母不能加以幹預,任由其發展,最終積惡成習。孩子長大了之後,會阻礙他的人際關係正常發展,極易造成社交障礙等問題。
2
其實想要讓孩子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也是可以做到的。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幾個小貼士。
1、孩子要用的沐浴產品,包括香皂、洗髮露、護髮素、洗面奶等,儘量選擇孩子喜歡的味道,或者直接讓孩子去挑選,因為孩子的參與感越強,他們就越不會感到強迫。
2、家長以身作則,按時整理自己的個人衛生習慣。因為年幼的孩子經常會去模仿大人的行為,將大人的行為視為權威、正確。所以當大人優先做到時,孩子才更容易做到。
3、將整理個人衛生情況作為家人之間互動的活動。比如飯前按照年齡大小輪流去洗手、早上和孩子一起刷牙,互相模仿對方刷牙的動作等。為個人衛生情況添加一些趣味性,會幫助孩子更好地養成習慣。
可是,儘管家長有心培養孩子這一好習慣,但忙碌了一整天的工作,很可能會無暇顧及到對孩子進行這種行為習慣的培養。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改變這一窘境呢?
有辦法!
3
如今,不少家長都選擇用一款名叫「小模範」的微信小程序為孩子安排習慣養成的任務。
「小模範」是一套系統化的少兒家庭教育管理工具。其獨創的「1+2+7法則」能夠更科學、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行為習慣。
家長們只需這樣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孩子共同檢查這幾項是否完成。只要這樣讓孩子嚴格執行下去,三天就能起效,一周就能養成好習慣。這樣,既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又能讓家長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