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的人,不配學會計!」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我們的先輩告訴了我們許許多多的生存法則,其中有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這句話放在依然都是有效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喜歡的話那麼你就能學會。
我們先來看一看會計的工作內容:
1、每個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帳憑證(做記帳憑證時一定要有財務(經理)有籤字權的人籤字後再做帳),然後月末或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帳(之所以月末登記是因為要通過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保證記錄不出錯),每發生一筆業務就根據記帳憑證登記明細帳。2、科目明細詳細得當,月末須注意提取折舊,待攤費用的攤銷等,若是新辦企業開辦費在第一個月全部轉入費用。計提折舊的分錄是借:管理費用或是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這個折舊額是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淨值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月末還要提取稅金及附加(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由當地稅務機關決定。3、月末編制完科目匯總表之後,編制兩筆分錄。第一筆分錄:將損益類科目的總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等)貸:本年利潤。第二筆分錄: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等)。轉入後如果差額在借方則為虧損不需要交所得稅,如果在貸方則說明盈利需交所得稅,然後做記帳憑證,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費用,所得稅雖與利潤有關,但並不是虧損一定不交納所得稅,主要是看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是正數,如果是正數就要計算所得稅,同時還要注意所得稅核算方法。4、最後根據總帳的資產(貨幣資金,固定資產,應收帳款,應收票據,短期投資等)負債(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科目的餘額(是指總帳科目上的最後一天上面所登記的數額)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總帳或科目匯總表的損益類科目(如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投資收益,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等)的發生額(發生額是指本月的發生額)編制利潤表。5、剩下是裝訂憑證寫報表附註分析情況表之類的工作6、注意問題:a、以上除編制記帳憑證和登記明細帳之外,均在月末進行。b、月末結現金,銀行帳,一定要帳證相符,帳實相符。每月月初根據銀行對帳單調銀行帳餘額調節表,注意分析未達款項。月初報稅時注意時間,不要逾期報稅。另外,當月開出的發票當月入帳。每月分析往來的帳齡和金額,包括:應收,應付,其他應收款等。
簡單的來說就是做各種表,預算表、決算表、匯總表、月報、季報、年報等等。保證在記錄這些數據時不出差錯,它的運算規則是固定。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掌握了它的運算規則,那麼我們就會做會計。這是基本的會計工作。
數學明顯要比會計裡面的道道多多了。光函數就有好多,比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指數函數、冪函數等等。隨著學歷的升高函數變得越來越複雜。想學好數學,腦洞不大很可能變成數學低能兒。怎麼學都學不會,越學越難受。
會計就要很多了,也能理解為相對比較專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窄,而且會計裡面的變化沒有數學那麼多。數學同一個知識點,有很多中變形題來折磨你。
假如你要變成高級會計師從事軟體設計,那麼數學邏輯數學思想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基本上可以肯定的一點,學好會計,基本數學思維應該是要有的。有幾本數學思維掌握會計還是相對要輕鬆簡單很多的。
總之一句話只要心到位了,學任何知識點都能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是掌握一門新技能的時間成本問題。有的人一個新的知識點可能十幾分鐘就掌握;而有的人可能要幾個小時;有的人需要幾個禮拜;有的人需要幾年等等。想做什麼事,應該先問自己決心有多大,然後再考慮能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