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大連10歲女童小淇(化名)被13歲男孩殺害一案法院做出正式判決。回顧該案件,在2019年10月20日下午,小淇外出上繪畫課3點結束後遲遲未回家,父母選擇報警。晚7點警方在灌木叢發現小淇。2019年10月24日晚,警方通報,行兇者是未滿14歲的蔡某某,當時欲性侵小淇,未遂將其殺害。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只是冰山一角,當你關注這個領域,你就會發現海面之下巨大的冰山。
2019年3月2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在京發布「女童保護」2018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據統計,2018年監測媒體報導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兒童超750人。
陌生人和熟人都是看不見的威脅。
據數據顯示:兒童性侵案中,陌生人作案佔比27.44%,熟人作案66.25%。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思琪還是一名小學生時被樓下「友善」的鄰居侵害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件
· 杭州9歲女孩遭爺爺猥褻
……
很多性侵害行為隱匿在熟人親密的接觸之中,信任使人大意,原本就隱蔽的性侵害變得更加難以察覺。
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保護孩子,但大多數的方法都只是外在的保護,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孩子性知識缺乏。
「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你是充話費送的」
這個問題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提出,答案五花八門,唯獨少有家長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殊不知這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一個很好的契機。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機構科技研發中心的調查顯示,74%的家長迴避和孩子談性,其中11.28%的父母不知道教什麼,還有4.15%的家長不好意思說。
5月21日,在上海西西弗書店,一個5歲的女孩被10歲的男孩誘拐去男廁所,女孩沒有同意。男孩又帶女孩去書架,示意女孩扒開自己的褲子,男孩用手去摸女孩的私密部位。女孩母親找到那個男孩,男孩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小女孩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屬於弱勢群體。性教育的缺失更讓孩童對「身體邊界」「男女性別」沒有太多意識,防護意識弱,不能夠準確判斷是否受到侵害,讓施害者更加無所忌憚!
圖片來源:@沸點視頻
性教育不是難以啟齒的話題,父母覺得性教育不能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1.參與孩子的生活。多問問孩子白天都做了什麼,和誰一起做?午飯和誰一起吃?最喜歡和誰玩?各種細小的問題,孩子會很願意回答。
除此之外,和孩子看新聞報導涉及性暴力事件也不要迴避。可以試著問孩子:「你以前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嗎?」或者「你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和孩子展開討論
2.「舒服與不舒服」都要說出來。孩子要知道沒有人有權利可以觸摸他們。無論是爺爺奶奶的擁抱,甚至是爸爸媽媽的撓痒痒,任何私密的或者孩子自己感覺不舒服的觸摸,都要告訴父母。
3.儘早和孩子談論身體部位。可以從為孩子洗澡的時候就教孩子認知自己的身體部位,他們清楚指導才能更好保護自己。孩子如果表達能力有限,要清楚告訴他私密部位不能被別人看、拍照和觸摸(背心和內褲擋住的部位)。
孩子是保護自己的第一道屏障。
我們不是缺乏性教育的唯一一代,但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缺乏性教育的最後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