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我的父親

2020-09-16 菁茵的自留地

文:菁茵

父親躺倒整整兩個半月了。這兩個多月,我一直守在父親身邊,神思恍惚,默默祈禱。我多麼希望這只是一個夢境,或者某天突然有奇蹟發生。

如果不是因為父親,我永遠不會去研究阿爾茨海默這個陌生的詞。這個透著洋氣的名詞,是殘酷的,因為它,父親與我們徹底隔絕。

父親是2018年9月4日發生的腦梗,那天,我剛從廣東回來。兒子以不錯的高考成績被廣東一所大學錄取,送兒子去學校之前,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說:這下孩子念書走了,你該輕鬆了。結果呢?剛送走孩子,便接到母親的電話,說父親不會走路了。

我和弟弟匆匆忙忙趕回村裡,看到父親躺在炕上,左邊的腿和手不住顫抖,已經不受控制。母親說,她清早起來,就發現父親佝僂著身子,拖著腿在走路。母親問咋回事?父親竟然說:沒甚事。我可憐的父親,竟然不知道自己正在發病。

父親身體的快速衰敗是從2013年開始的,那一年,父親因為心梗在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手術很成功,但父親的精神狀況大不如前。

父親開始變得暴躁、厭世,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起初,我們以為是術後後遺症,慢慢會好的。直到近兩年,父親開始記憶力衰退,言語總是表述不清,我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從2017年至2018年,我們帶著父親去過三趟北京宣武醫院,人們都說那裡是最好的神經內科醫院。做認知篩查時,父親竟然說不出自己來自哪裡,判斷不出年月日,曾以算帳快出名的父親竟然做不了一道簡單的小學算術題。

父親最終被醫院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我們一直不願承認這個事實,我曾自欺欺人般幻想父親之所以答不上那些題,是因為人生地不熟緊張所致。但我們兄妹幾個又一直在隱隱地擔憂,擔憂父親某天出門找不到家,擔憂父親突然不認識我們,擔憂父親某天突然癱倒在床。

令我們沒想到的是,一夜之間,一場腦梗,讓所有擔憂變成了現實。

腦梗發生後,我們將父親及時送入市醫院,到達醫院時,發現父親嘴歪了。一番檢查與詢問後,醫生開始為父親溶栓。

溶栓前,父親還是清醒的,我和父親聊天,讓父親認字,父親能清楚地認出旁邊消毒液瓶上的字。溶栓後,父親的情況開始變得起伏不定,他一會清醒一會迷糊,醫生說父親的病情還在發展。清醒的時候,他掙扎著要下床去廁所小便,我們說不行,大夫要求必須臥床休息,無論我們如何說服,他就是不肯用接尿器排便,我們便強行按著他,父親情緒激動,他無奈地說:看見你們,可麻煩了。

作為一個保守的農民,父親還在維護著他僅有的尊嚴。快到晚上時,父親的情況好轉,醫生來看父親,父親能說話,左邊的腿和胳膊都能在醫生的示意下抬起來,我們都很高興,醫生說溶栓成功了。

然而,後半夜,父親情況突然惡化,他開始抽搐,陷入了昏迷,這意味著父親的溶栓徹底失敗。

父親被推入重症監護室,見不到父親,我們心急如焚。每天我們呆呆地守在監護室門前,等著醫生給我們帶來一星半點的消息。

那個時期,是最煎熬的時候。醫生每天都在給我們講溶栓失敗後的種種併發症,諸如腦水腫、腦出血、消化道出血、肺栓塞等等,每個病症都會隨時奪走父親的生命。

那個時候,醫生一再徵詢我們的意見,要求我們兄妹們隨時要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倘若腦水腫,父親做不做開顱手術?不做,隨時有生命危險,做了,父親即便挺過去也可能成為植物人。

想著曾經因心臟搭橋術被開胸鋸骨父親所忍受的巨大痛楚,再想到他的頭部將再次被掀開,我們的心在滴血。那個時候,我們兄妹幾個夜不能寐,整日淚流滿面,相互不敢看對方。

父親一直是全家的頂梁柱,他呵護著我們衣食無憂地長大,父親沉默寡言,從未對我們說過一句重話。父親不愛出門,常年守著家,年近七旬的他最遠只去過北京,卻是去看病。父親總是默默守在村口,等著我們回來。父親對我們從未提過半分要求,在他眼裡,我們都是最懂事的兒女。

全身心付出,沒有半點要求。這世上,只有父母對兒女才能這般無私吧。那一刻,悔恨與不甘充斥心間,那一刻,突然醒悟:忽略親情的所謂拼搏毫無意義。對父母最大的孝心,就只是那句「常回家看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說得多,做得少。

每天下午有幾分鐘的探視時間,我們兄妹幾個輪流進去看父親。

父親終是醒過來了,他的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他的左邊身子完全不會動了,他的右手被拴在床檔上。護士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他胡亂抓管子。

我可憐的父親,被五花大綁在床上,完全失去了自由。

更令我們難以接受的是,父親喪失了語言功能。我們去看父親,父親甚至不看我們一眼,他不是在沉睡,就是眼神迷離望向別處。那種隔絕的感覺,恍若我們和他是兩個世界。我們輕聲呼喚父親,哪怕是他一個無意識的微小回應,都會讓我們激動半天。

每日,我們將食物榨成糊送入監護室,再由護士用推管推入父親胃中,我們想著法地變換食材,想著為父親補充營養,想著他能夠儘快恢復起來。

謝天謝地,父親終是安然度過了水腫期,在重症監護室呆了十幾天後,父親的病情開始趨於穩定,轉入了普通病房。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父親,依然插著各種管子。但我們知足了,好歹現在我們可以天天看著父親了。

病床上的父親不哭不鬧,不喊不叫,但他不會咳痰,偶爾一陣劇烈的咳嗽常讓他憋出兩眼生淚,我們便趕緊為他翻身拍背。

有一夜,意識混亂中,父親揪掉了胃管。護士很恐慌,埋怨我們看護不夠小心。我倒覺得,已經二十多天沒用嘴吃飯的父親,終究得撤掉這個東西。

沒想到的是,撤掉胃管的父親,吞咽都成了問題。喝口水,父親都會嗆著。

吃東西,本應是人的一種本能,現在卻成了難題。我們只能試著餵米糊、酸奶等稠狀食物,讓父親適應著吃東西。與此同時,用按摩手法為他做吞咽訓練。

功夫沒有白費,當父親可以吃掉半碗米糊時,我興奮地說:瞧,我們吃得多香。臨床的陪護阿姨感慨地說:瞧這閨女,像伺弄娃娃似的。

是的,曾經,我們是父親的孩子,現在父親成了我們的孩子。這就是輪迴吧。

病房裡的病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幾乎所有的腦梗病人都能漸漸恢復說話、行走的能力,最終康復出院。唯獨我的父親,住院時間最長卻無甚起色,我們知道,這是因為他先前就患有老年痴呆症。此次的腦梗,只是起了催化作用,將他的病症推至後期。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爺爺因腦梗與我們同一個病房,雖然兒女眾多,但老人對兒女諸多不滿。老人總是埋怨兒女照顧不周,而女兒則怪怨老人不理解他們。

老人與女兒在病房頻頻吵架,女兒私下憤憤不平地對我說:誰伺候得多,誰落不了好。我總是羨慕地看著他們父女爭吵,我多麼想說:倘若我的父親能夠說話,我寧願天天被他訓斥。

人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多麼可貴。

當醫生停掉所有的液體,當康復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不得已出院了。也曾多方打聽過更高級別的醫院,但得到的答覆是:父親這種情況,世界都是難題,西醫已無藥可醫。

於是只得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看中醫。聽說有個大夫擅長針灸,我們用車拉著父親慕名前去。看了父親的情況後他說:得把他扎醒。那一刻,我們滿懷希望。

他用極細的長針扎父親的人中和鼻頭,父親疼得淚流滿面、不住掙扎。我們強行摁著父親,心卻抽搐成一團,心裡默念:對不起,爸爸,疼痛是為了喚醒你。

然而,扎過幾次之後,我們開始懷疑。意識不清的他,每次扎時都無比恐懼,扎後也沒啥效果。扎了幾次吃了兩個療程中藥後,看父親無甚起色,最終放棄。倘若上天註定父親的晚年只能這樣,那就讓他少遭點罪吧。

我們帶著父親回了家,或許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能喚回父親的一些記憶。

村裡的鄉親們都來了,八十多歲的二大爺拄著拐杖,瘦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的六媽,他們都曾陪伴著父親長大。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都是:還認得我嗎?父親茫然地看著他們,面無表情。偶爾他會盯著某個人的臉,似在回想,更多時候,面對眾人的圍觀,他緊緊抓住被子,害怕身子露到外面。

我知道,父親不是完全沒有感知能力,他只是被壓迫了神經無法做出相應的回應,他正拼盡全力護著最後一絲尊嚴。

父親似乎嘗不出酸甜苦辣,只要有勺子靠近,他便會張開嘴,父親似乎沒有了喜怒哀樂,無論我們怎麼逗他,他都不會擠出一絲笑容。我們總是對著他大聲說話,希望能刺激他的語言功能。現在,父親偶爾也會說一句簡單的話。當我們問他時,他會低聲說「不餓」「不渴」「不痛」「不難受」……永遠是「不」,父親和當初一樣,從來不願麻煩別人,自己所受的痛苦只會埋在心裡。

我扶著父親,試圖讓他坐起來。父親半邊身子癱軟著,向一側歪斜,我便半邊身子頂著他,讓他安坐在炕上。我抱著父親,讓他下地坐輪椅。母親對我說,你真有力氣。孰不知,我已拼盡全身力氣。

記得小時候,去鄰村看電影,父親總是將我放在肩頭,高高舉起,現在,父親,我稚嫩卻堅韌的臂膀便是你未來的依靠,父親,請安心靠著我吧。

更多時候父親會默默地看著我們,眼神很溫柔,溫柔得讓我心疼。有時候,我希望父親清醒過來,能與我們有所交流;有時候,我又希望父親就這般糊塗,只有糊塗他才不會更加痛苦;更多時候,我寧願相信,父親又回到了聖潔的最初。睡著的父親,不悲不喜,安靜得像個嬰孩。

拿什麼拯救您,我的父親[謝謝]。

(寫於2018年11月19日夜,2020年9月14日修改發頭條。)

圖片來自頭條免費正版圖片庫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寶貝?
    親愛的寶貝,你又去ICU了,媽媽的心又揪起來了,出生4個多月開始化療、6個多月大手術、7個月再化療、8個月突發窒息、10個月輸液港感染……你今生命運多舛、屢遭厄運,媽媽已心力交瘁,媽媽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抱著一絲希望你會醒過來,可是殘酷的現實啊!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公平!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凍瘡 2020-12-20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姐姐,我拿什麼來拯救你?
    每次回來倒頭就睡,好像他的眼裡根本沒有我和我姐姐一樣。多年以後我細想我父母的婚姻,其實他們的結合從開始就註定是失敗的。父親不務正業,母親爭強好勝,他們兩個根本不可能一輩子走下去。後來,我長大成人,理解了母親的苦衷,但我對她的恨卻久久不能釋懷。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
    拿什麼拯救你,我皸裂的皮膚!醫生能幫你做什麼?如果小夥伴有很嚴重的皮膚瘙癢、皸裂的問題,可以到正規醫院治療。針灸:選取血海、風池、曲池、懸鐘、陽陵泉等穴,養血疏風,效果明顯。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愛情悲劇正在西瓜視頻上演 由西瓜視頻獨播的一部愛情劇,叫做《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可以免費看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次在視頻軟體上看電視劇總要看很長很長時間的廣告,如果有時候想看一些經典的老劇,甚至還要付費買會員才能看
  • 西瓜視頻獨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我的女朋友和她的前男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瓜視頻獨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我的女朋友和她的前男友的愛情糾葛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講的是這樣的故事:白富美羅晶晶愛上了鄉下來的窮小子龍小羽,後來龍小羽因為強姦和殺害前女友祝四萍被逮捕並判處死刑。
  •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拿什麼 拯救你 我的「大油臉」 2016-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老baby
    那麼,拿什麼來拯救你呢?我的老baby?我想北京首鋼隊可能不會去選擇洋帥了,大概率是從本土教練中選擇一位。有消息稱,北京首鋼隊有意選擇李秋平來做新的教練,我個人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從李秋平教練的履歷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李秋平教練對於如何使用調教內線球員是有自己獨特的心得的。
  • 我拿什麼來拯救你,夏洛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文中,我遇到了一個學生,居然想要拯救夏洛克⊙ω⊙……閱讀全文需要5分鐘。如果不是最後的一個意外——坐在倒數第二排的何俊舉手了,似乎舉了很久,我確定這不是他無意識的行為之後,就向他微笑示意,說:「對不起,我剛才沒有看到,你有什麼問題嗎?」
  • 拿什麼拯救你我咳嗽不止的孫女!
    我有一雙胞胎孫女1月份生日快4歲了,自出生一來頻繁感冒咳嗽,全家人苦不堪言!常年累月在治療的路上,本想著隨著年齡長大會好些的,可快4歲了感冒的頻率一直不降。2016年的某一天,兒媳婦懷孕了,孕檢時得知是雙胞胎,全家人歡欣鼓舞,媳婦孕吐厲害,辭掉了工作轉心養胎,接下來都挺好的。
  • 曾經因《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被觀眾熟知
    2002年一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紅遍大江南北,主演于娜,劉燁,印小天都是俊男美女,演技在線,吸引了不少粉絲。尤其是于娜,從一個女模特成功轉行成女演員,十分令人羨慕。同年于娜又接下了愛情偶像劇《一米陽光》,搭檔孫儷、何潤東、印小天,更讓她名氣大升,成了當紅小花。
  • 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
    導讀: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拿什麼拯救你,我叛逆的孩子?一位媽媽絕望的告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拿什麼拯救你?我那邊學邊忘的腦子……
    >但愣是沒記住正確知識段子一口一個知識沒記一個仿佛學了法律又仿佛什麼都沒學過沒有錦鯉的好運卻有錦鯉的記憶說一千道一萬聽甲甲老師說究竟拿什麼拯救你↓↓↓要相信只要你循環鞏固的足夠快遺忘的速度就追不上你沒有在逗你再多的學習方法都離不開這一個根本該吃的苦 該記的知識請老老實實下功夫去記多鞏固 多重複多用理解代替死記硬背這是最樸素卻又最核心的道理
  • 視唱練耳培訓: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視唱練耳?
    視唱練耳培訓: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視唱練耳?原本學音樂的孩子從小學音樂,每天練樂器已經很考驗毅力了,沒想到還要過視唱練耳這一關。視唱練耳是我人生最大的bug!「只要不讓我學視唱練耳,我可以24小時不間斷練琴,多久都可以。」「我同學從來沒學過音樂,但可以完整地說出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符…而我考完了倆業餘十級,一個音也聽不出來。我的耳朵可能是假的。人和人的耳朵是有區別的。」
  • 我拿什麼拯救?
    你是否也曾有過 這樣的經歷 眼看還有幾分鐘就要上課了 可你還在宿舍裡 什麼是拖延症?
  • 拿什麼拯救你的大學生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那麼,拿什麼拯救你的大學生活?我們知道,大學生剛進大學門時,覺得大學是新鮮的而整日無所事事,大學的教學方法與中學的不同,輕鬆自由,沒有壓力,全憑學生自覺。當大一的學生輕輕鬆鬆度過一年後,有的驚慌時間過得太快,浪費得太多了。有的就悠哉悠哉地度過直到畢業,許多的學生多少都有這種體會。為什麼會有這種理解呢?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小寶貝
    ,我只是詩人,我不是什麼該死的哲學家。妞妞死了,我卻活著。我有什麼權利作這樣的選擇。我是一個什麼哲學家,這很荒謬,我只要作一個平凡幸福的父親,即使是一個全盲的妞妞,我願意一生一世照顧她。世界有什麼意義,他媽的太荒謬了。你被孤單的遺棄在黑暗裡了。你那麼弱小,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你一個人出遠門,你那雙還沒有學會走陽間小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你那麼好,那麼可愛,應該有天堂。那裡有光明,有燦爛的鮮花,沒有病痛和眼淚,再沒有什麼能夠傷害你。在那裡很安全。爸爸很放心,終將有一天,我將再見我的妞妞。
  • 問題少年,拿什麼來拯救你?
    老師管教不了,家庭約束不了,這些問題少年,該如何拯救?父母在孩子面前甘為孺子牛,老師更是嘔心瀝血,時時叮囑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善良正直的人,然而,卻還是難以避免一些孩子走向邪路。讓我們通過以下個例,走進問題孩子的世界,尋求他們的心理何以畸變的深層原因。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網友
    因為目前在家帶孩子,比較焦慮,所以尋找既能在家帶孩子又能賺錢的方式,然後就接觸了頭條寫作,打算認認真真的做出一番成就出來,最開始是做悟空問答,在興趣認證的時候,不知道應該選擇什麼領域,看看還是覺得情感方面的領域比較合適我點。然後就開始接觸了很多情感領域的文章。接觸多了,看得多了,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感覺我的義務教育怎麼跟網上有些人相差那麼多呢?
  • 我要爆炸了!拿什麼拯救你,我失控的情緒?
    如果你有關注微博熱搜,應該能注意到近期幾乎每周都有關於抑鬱症的詞條,這幾天、等話題也引起熱議,側面反映大家對情緒的關注。而像前段時間某快遞員因為情緒沒控制好而在快遞盒子上寫死去吧的新聞下面,也有人在討論關於成年人情緒控制的問題。所以,情緒控制到底有多難?我們應該如何拯救即將失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