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白湘菱,今年高考430分,江蘇省文科狀元。
但最好的成績,卻上不了最好大學——清華北大。甚至連次好的大學——浙大、南大、復旦、交大等都上不了。
為什麼呢?
只因她選修的歷史沒考好,只考了個B+。而清華北大等高校,全都要求選修科目在A以上。這無疑讓人非常遺憾。
不少網友為她感到可惜,並呼籲清北等名校能破格錄取。我覺得,這不合適,定好的錄取規則不能隨意破壞,否則對其他考生不公平。
況且,技不如人,也沒必要怨天尤人。
某個科目沒考好,那是正常的;每個科目都考得很好,那才不正常!
我知道每個人都想「全面發展」,恨不得學一樣、會一樣、成一樣,但這非常不現實。全面發展是一個「坑」,而且是一個「大坑」。
你想當精英,就應該拒絕「全面發展」。
二
梅西,全世界最好的足球運動員。
但梅西並不是一個全面發展、無可挑剔的球員。如果按中國高考的套路來選拔人才,梅西就不可能有機會踢職業足球。
梅西的身高只有1米69。按中國教練的標準,憑身高就能把他淘汰了。
梅西是阿根廷人,4歲就開始在當地街區踢球。教練就是他父親。只要球一到梅西腳下,其他小孩子就再也碰不到球了。
梅西是個不折不扣的足球天才。但天妒英才,他11歲被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說得難聽點就是患了「侏儒症」。
這是一種兩萬分之一概率的偶然性疾病。不接受治療則無法繼續生長,但如果接受治療則需要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
好在2000年,梅西被教練庫卡看中,帶到了巴塞隆納。當年9月,年僅13歲身高只有1米4的梅西,去了巴塞隆納青訓營拉瑪西亞試訓。
試訓期間,梅西的表現徵服了巴薩青年隊教練,他們與梅西籤訂了一份2012年才到期的工作合同。
為了幫助梅西長高,拉瑪西亞訓練營就給他注射生長激素,結果用處不大。但球隊還是留下了他,因為他太厲害了。
三
梅西是個特別偏科的人。他左腳和右腳的觸球比例是10:1,這在職業球員中極其罕見,對梅西非常不利。
因為對手會很容易判斷出你的腳法。踢球,你得讓對手不可預測才行,你不能只用左腳踢球!但梅西可以。
梅西之所以是梅西,不是因為他全面發展沒有短板,而是因為他把特長發揮到了極致。
既然「梅西」這麼好,為什麼大學不像球隊選球星一樣選人呢?我覺得,這是因為大學有個思維慣性,叫「全面發展」。
雖然也有學校招一些特長生,但「全面發展」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根本無法撼動。像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上學的時候,總有些科目是自己喜歡甚至享受的。可教育「擰巴」的很,你願意做的事,它不讓你多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它逼著你做。
你最喜歡畫畫,但老師說不能偏科啊,你得把練畫的時間放到數學上。歷史是你的短板,於是你不得不把讀英語的時間用來學歷史。
結果我們大部分時間做的是自己不愛做的事,反而沒時間做愛做的事。
如果你乾脆任性一把,說我只學我想學的,不想學的我就對付對付,那你的將來會怎樣呢?
答案是,你可能會像梅西一樣。
四
那你說「全面發展」錯了嗎?好像也沒錯,誰不想樣樣優秀呢?但可能嗎?
答案是:不可能。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當然。
如果你偏要迷信什麼「全面發展」的話,人生效率會很低下,你會活得很累。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樣樣精通的人」,人才都是特長生。
梅西不是被人逼著一天到晚做不愛做的事。梅西是在自己喜歡的方向上不斷得到鼓勵,把強項強化強化再強化,才得到今天的水平。
所以啊,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短板上,以至於耽誤了強項的訓練,那是資源的無效調配。
有一種病症,叫「閱讀障礙症」,據說20%的小孩會得這種病症,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讀寫,所以他們會成為「學渣」。
但研究表面,有閱讀障礙症的人比沒有閱讀障礙症的人取得的社會成就,要高得多。
像達文西,愛迪生,亨利福特,愛因斯坦,甘迺迪,史匹柏,湯姆克魯斯在兒童時代都被認為是成績極差的「笨孩子」。
最後科學家發現他們都屬於閱讀障礙症的典型例子。這些人連讀寫都困難,為什麼還能取得那麼高的成就?
因為在他們看來,讀寫困難不是病,只是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於常人。而這,就是他們的特長!
最後說回白湘菱狀元,她選擇了香港大學,專業是金融類專業。這很好。
愛因斯坦的性格有點「問題」,他對師長不夠尊重,還總想對抗體制。
少年時,他原本在慕尼黑上高中,可他看不慣當時德國高中普遍實行的軍事化管理,就索性退了學……後來連德國國籍都不要了。
清朝詩人龔自珍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人才,自當不拘一格。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處處不留爺,爺去投八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