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24日電(記者 鄒碩)近日,孔子學院總部2019年赴美國、烏克蘭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崗前培訓結業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教一樓209順利舉行。孔子學院總部志願者工作處副處長李卓先生、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教育管理處/孔子學院工作處處長陳麗霞女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烈英教授、李時珍醫藥集團總裁楊明江先生出席了本次結業儀式。本次參與培訓的205名志願者來自全國27個省的62所院校,他們將奔赴美國的30餘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及烏克蘭4所孔院任教。
在結業儀式開始前,李時珍養生學院為參與培訓的師生舉辦了中醫適宜技術傳授活動。李時珍養生學院的餘錦秀老師講解了蘄艾的種植、艾草的採收、艾絨的加工和清艾條的臨床使用等內容,帶領學員體會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中藥保健養生文化。在技術傳授現場,李時珍養生學院的老師還通過手把手教學,引導參培學員感受艾灸、刮痧、穴位按摩和中藥貼敷四種中醫療法的魅力之處,傳授「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等中醫療法的訣竅。參培學員通過觀摩教學,切身地感受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李時珍醫藥集團還為漢語教師志願者代表贈送了艾灸師包。
結業儀式上,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教育管理處處長陳麗霞女士在講話中表示,漢教志願者是中國形象的窗口,是外國友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名片。她希望在座學員在赴任後能夠不忘初心,樹立對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信心,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幻,堅定不移地肩負促進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使命。談及漢語教學,她表示北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理念和師資培養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志願者們將與來自海內外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等領域的知名學者面對面交流,與有著豐富海外教學經驗的教師朝夕相處,磨練教學技能,跟隨外教進行沉浸式的訓練,在中華才藝課堂上切磋學習多種多樣才藝技能。在培訓中親身體驗北語模式和漢語國際教育前沿理論的課程設計,「輸入-輸出-成果產出」的模塊設計,「觀摩-實踐-專家點評-組內討論-自評和互評-反思-實踐-真實講課」的循環體驗模式。翻轉課堂、小組圓桌會、中醫體驗、文化研修、海外文化活動展、教學設計活動展等交織,相信大家在北語度過了一段忙碌而充實的時光。「一次北語行,一生北語情;一次志願者經歷,一生孔院情。」陳麗霞處長期待志願者們能在最美的韶華裡,展示精彩人生。最後,她預祝志願者們赴任後能夠履新順利、佳音頻傳,同時保重自己、珍惜時間。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烈英教授與在場學員們共同回憶了朝夕相處的日子,以生動的語言為參培學員闡釋了當前中美關係、中烏關係的現狀。他指出,漢語教師志願者是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間大使」,肩負著促進中外「民相親、心相通」的光榮使命。希望大家赴任後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加強與當地社區和人民的交流,為中外友好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他祝福志願者在未來共同奮鬥,讓漢語之花在世界各地盛開。
參培志願者代表張典分享了參培的經驗。他首先對北語孔子學院教師培訓中心的辛勤培育表示感謝。張典表示,通過此次培訓志願者們深切地了解到「民族責任感」這個詞語的重量,感受到了身為漢語教師志願者的責任感,他相信身為漢語教師志願者將成為他們終身驕傲的經驗與財富。
李時珍醫藥集團總裁楊明江先生表示,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曾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記憶名錄。他希望漢語志願者可以將中醫藥帶到世界,一起實現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中國夢」。
孔子學院總部志願者工作處副處長李卓先生對此次參培學員的順利結業表示熱烈的祝賀,並高度肯定了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培訓中心的工作。他表示,國家漢辦與李時珍藥業集團籤署合作,積極推廣中醫藥文化事業。李卓先生寄語漢語志願者,希望他們能夠不負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囑託,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輝煌的成績,做出偉大的貢獻。他希望各位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切身了解孔子學院和自己的職責,在潤物無聲中完成中文知識傳播與文化交流。
李卓副處長與賈烈英教授還在結業儀式上為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在表演環節中,多才多藝的學員們為臺下的觀眾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竹笛演奏的牧民新歌旋律悠揚;民歌映山紅婉轉綿長;武術表演隨著大鼓慷慨激昂的鼓點勢如破竹;京劇風採表演活靈活現,有板有眼;琵琶和二胡的樂器合奏交相輝映,餘音繞梁。最後學員們一起唱響《瀚宇之花盛開》,立志為漢語在美國及烏克蘭的教學與中華文化的傳播努力奮鬥。
在為期39天的沉浸式集訓中,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培訓中心針對赴任國國情、教學對象以及專業層次等,為學員設置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又高強度的實訓課程。在專業教學的培訓外,針對教學實踐目標點與難點,為學員精心設計了試講操練、互動討論、策劃展示活動以及中醫藥文化體驗課等環節。2019年赴美、赴烏克蘭的漢語志願者平均年齡只有24歲,近八成是碩士在讀生。通過此次培訓,北京語言大學為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崗位再次輸送了一批年輕的血液,為孔子學院漢語教學舞臺增添了青春的笑臉。未來,北語將繼續為促進漢語教育交流合作,增進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添磚加瓦。
(編輯:富文佳 王晗)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