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本土漢語教師李娜:「我在故鄉傳播中華文化」

2021-02-28 烏克蘭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

她主持過中央電視臺的《快樂漢語》

上過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

曾經的她是武漢高校的「風雲人物」

現在的她在家鄉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喀爾巴阡國立大學

作為該校首位漢語教師和

烏克蘭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教學點烏方負責人

致力於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

2018年11月初,烏克蘭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漢語教師伊麗丘克·伊琳娜代表學校在上海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烏克蘭前總統尤申科及其夫人卡特琳娜擔任翻譯。

2012年,尚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伊琳娜參加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取了個中文名「李娜」,與從武漢走向世界的網球明星同名。

2018年12月初,李娜在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市,任教於喀爾巴阡國立大學。當她回憶起2008-2015年在武漢的7年時光,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武漢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李娜教學生吹葫蘆絲

2009年,李娜參加了第二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一曲葫蘆絲演奏,為她贏得了超高的人氣。

從小就對中國充滿好奇的李娜,受姑媽影響,來中國前曾自學兩年漢語。「我對漢語一見鍾情始於歌曲《茉莉花》。」李娜說。

2008年李娜剛到武漢時,聽不懂武漢口音的普通話,而武漢人也聽不懂她的中文。為了鍛鍊口語和聽力,她抓住一切機會與人交流:和同學討論作業、乘計程車時和司機聊天。慢慢她的中文越來越好,也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

李娜先後在武漢兩所名校研究漢語。2011年,她從華中師範大學取得對外漢語專業碩士學位後,進入武漢大學讀書,於2015年獲得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

畢業典禮上,她作為留學生代表致辭,用流暢的漢語說道:「在武大的這些日子裡,我最後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和畢業證書,更收穫了友情,體會到了酸甜苦辣,得到了成長。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裡留下了歡笑,留下了很多和朋友們、老師們的珍貴回憶。」

主持過中央電視臺的《快樂漢語》,上過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數次主持武漢大學金秋國際文化節,李娜曾是武漢高校的「風雲人物」。

因為流利的漢語、甜美的外形、超高的情商,李娜在2010年成為中央電視臺《快樂漢語》節目外景主持人。她隨節目組到過成都、深圳、三亞、西安等城市拍攝視頻,推介旅遊景區。

忙碌的工作讓李娜沒多少時間考慮終身大事。在朋友的推薦下,2012年11月3日,李娜在《非誠勿擾》驚豔亮相,自稱是第四種人——外國女博士生,立刻在網絡上火起來。讓這位一心只想做漢語老師的烏克蘭姑娘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個節目在中國這麼出名,我受到了太多的關注。」

很快,李娜離開了《非誠勿擾》的舞臺,留給觀眾無限想像。2013年1月,李娜以帳號「快樂漢語主持人李娜」發微博宣布找到愛人。

李娜說,2013年7月她在家鄉結婚,丈夫是中國人。2014年8月底,她在家鄉生下了女兒蘭蘭。「蘭蘭」寓意烏克蘭。

蘭蘭中文很好,時不時冒出幾個中文詞,讓不懂漢語的外婆懵住。李娜打算2019年帶蘭蘭回中國看爺爺奶奶,「希望能讓她多看看媽媽喜歡的這個國家。」

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位於烏克蘭西部,是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的首府。這裡是烏克蘭著名作家伊萬·弗蘭科的家鄉。

李娜任教的喀爾巴阡國立大學位於市中心,是烏克蘭西部重要的高等教育院校。2016年,李娜成為該校外國語學院的漢語教師,同時也是該校首位漢語教師。目前,學校未開設漢語系,而李娜的工作是向英語、法語、德語等專業的學生教授第二外語漢語。

2018年10月1日,該校成為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點。為此,孔子學院派出兩位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志願者在該校從事漢語教學。李娜說,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19年,我們就要成立漢語系了。」

李娜的漢語教室在教學樓二樓,門口牆上掛著一個巨大的中國結,門上貼著「福」字,在一排教室中頗為顯眼。走進教室,滿眼都是中國元素:屋頂吊著紅燈籠,窗戶及黑板兩邊牆上掛著中國結,黑板上方貼著毛筆寫的8個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紅燈籠、中國結、毛筆字,李娜的漢語教室充滿中國元素

李娜給每個學生都起了中文名,大家親切地稱呼她「李娜老師」。李娜認為,感受中國文化是學習中文的好方法。她教學生品茶,還教他們跳《小蘋果》,並在學校成立78周年慶祝儀式上表演。

她教學生唱鄭智化的《水手》,這首歌的曲調像烏克蘭民歌。中秋節,她教學生做燈籠,體會「每逢佳節倍思親」。她還教學生抖空竹、打太極拳。

李娜在學校挑選出7位愛唱歌的女生,成立了歌唱隊。現在她們可以熟練地用中文唱《茉莉花》,還將一首經典烏克蘭民歌翻譯成中文演唱。

李娜常常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第二故鄉武漢,描述黃鶴樓、戶部巷、東湖以及「東湖之濱,珞珈山下」的武漢大學。她尤其想念熱乾麵。「在武大讀書時,為了吃到正宗點的熱乾麵,我經常晨跑到校外去。」

為了讓學生也能品嘗到熱乾麵,她採購了方便熱乾麵親自拌好後給學生嘗。她對學生說:「這個味道一開始可能有人會不適應,可是一旦愛上就無論如何也忘不掉了。」

回到烏克蘭後,李娜仍然保留著使用微信的習慣,常在朋友圈轉發與武漢有關的新聞。李娜說:「對於我來說,中文將伴隨我一生,武漢的影響最深刻。」

李娜介紹,在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除了兩位漢語志願者,幾乎沒有中國人,更沒有中國餐廳和中國超市。但學生們對漢語的學習熱情卻非常高。

在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李娜目前只給外國語學院的學生教漢語。據漢語志願者李雯君介紹,前不久她們在校內進行了漢語專業推廣活動,物理、國際關係等專業的師生表示,因為與中國高校有合作或正在尋求合作,希望學習漢語。

李娜帶領學生們體驗讀漢語

每隔一周,李娜會到一百公裡外的利沃夫國立大學給學生上漢語課。她說,烏克蘭教師的工資不高,她每次的課時費差不多剛好支付往返的交通費,但是她願意這樣奔波。

2018年12月5日,李娜還在喀爾巴阡國立大學圖書館舉辦了漢語文化日活動。李娜穿著旗袍向師生介紹中國概況、文化、飲食等,還用葫蘆絲演奏了《月光下的鳳尾竹》。學生歌唱隊演唱了歌曲《茉莉花》,漢語志願者表演了太極拳,現場掌聲不斷。     

李娜向學生們介紹漢語專業情況

李娜說,她的學生們之前幾乎沒機會接觸中國人。2016年和2017年,孔子學院總部曾給學校先後派來兩位漢語教師志願者。「他們是很多學生第一次見到的中國人。他們走後,2018年一次來了兩位志願者。這是個好的開始,希望未來我們學習漢語的機會越來越多。」

在課堂上,李娜讓學生們講自己的理想。學生雅望說,她曾經的理想是學好德語,現在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漢語老師。           

相關焦點

  • 泰國農大孔子學院邀本土教師用泰語宣講中華文化
    泰國農大孔子學院邀本土教師用泰語宣講中華文化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9月21日下午,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邀請泰國本土教師許佳彭(Sitthiphon
  • 俄羅斯本土漢語教師蘇珊娜:「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喜歡漢語」
    談到自己學漢語的方法,蘇珊娜表示:「學習語言就是要跟母語是這種語言的人多交流,在交流中不僅詞彙得到了豐富,也能學到一些文化、歷史、民族、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這就是一個把語言學『活』的過程。」對於為何會成為一名本土教師,蘇珊娜表示:「起初我並沒有打算要做漢語教師,我本來的規劃是在中國學習一年,回國進公司工作。
  • 全球化語境下中華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 ——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會議綜述
    中華文化如何實施整體傳承與傳播?文化傳播應當具備怎樣的思維與目標?儒道思想對後疫情時期的心理重建有何啟示?如何開展國際漢語的對外教學與研究?在2020年12月5—6日舉辦的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27位專家學者和教師學生等,通過騰訊會議平臺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探討,共有310餘人通過網絡參會,收聽收看了這次論壇盛況。
  • 2019年赴美國、烏克蘭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崗前培訓結業儀式在...
    中國日報6月24日電(記者 鄒碩)近日,孔子學院總部2019年赴美國、烏克蘭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崗前培訓結業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教一樓209順利舉行。談及漢語教學,她表示北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理念和師資培養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志願者們將與來自海內外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等領域的知名學者面對面交流,與有著豐富海外教學經驗的教師朝夕相處,磨練教學技能,跟隨外教進行沉浸式的訓練,在中華才藝課堂上切磋學習多種多樣才藝技能。
  • 赴加拿大孔院漢語教師:在交流碰撞中傳播中國文化
    赴加拿大孔院漢語教師:在交流碰撞中傳播中國文化 2018年05月11日 09: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
    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拉脫維亞學生融通中外 傳播中華文化學習歷史文明第二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洋腔洋調」很多時候並不妨礙人們在語言上的交流,但是文化認知的差異卻使得這種交流不能深入客觀,漢語推廣中文化傳播的斷裂必須引起重視。而要做好中國文化傳播的工作,必須做好「知己」與「知彼」的工作。
  • 烏克蘭「洋媳婦」紮根太行:外銷中國陶瓷 傳播中華文化
    中新網廈門9月10日電 題:烏克蘭「洋媳婦」紮根太行:外銷中國陶瓷 傳播中華文化  作者 楊傑英  在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簡稱「廈洽會」)上,來自烏克蘭的南希和愛人賀鵬偉正在忙著向各地的客商推介陽城的陶瓷產品。  對南希而言,能代表有著「華北瓷都」之稱的山西陽城來到廈門推介,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刊訊 | 《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019年第1期
    >論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三個階段 | 孫宜學;84-89  漢語國際傳播視角下中華文化在緬甸北部影響研究 | 瞿玉蕾;90-97緬甸學生習得漢語介詞「跟」的偏誤分析 | 粟明月;98-109漢語和馬來語基本顏色詞對比研究 | 陳添來;黃妙芸;110-118  需求導向式泰國高校初級漢語學習者有效語法教學模式研究 | 江宇豪;潘俊財;119-127普北班,美國在華漢語項目的一個典範 | 顧利程;128-
  • 重慶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哪家好?傳播文化少不了日常努力
    重慶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哪家好?傳播文化少不了日常努力 各國「漢語熱」的消息經常會出現在熱搜榜單上,這讓我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要想去教中文就要先學習相關知識,於是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哪家好?成了我的疑惑。
  • 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
    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傳播中華文化 HSK讓哥倫比亞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語言與文化好比一張紙的正反面,互為支撐,不可或缺,因此,語言傳播必定涉及文化的傳播。而「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認同卻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發生融合,即便不發生融合也能夠互相併存」。可見,語言傳播中實現跨文化認同至關重要。現在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漢語,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來中國留學、有的是為了工作、為了籤證等等,在眾多學習漢語的外國人群中,哥倫比亞學生選擇通過考取HSK(漢語水平考試)來測試自己的能力,而HSK考試分為1-6個等級,6級最高,1級最低。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中國文化專題: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
    前言《中國文化專題》課應漢語國際傳播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時代新需求,伴隨北師大漢語文化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的建立而產生,歷經多輪開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跨學科跨專業教師團隊和豐富的中華文化專題內容板塊
  • 漢語:開啟心智的鑰匙——中亞本土漢語師資來華培訓績效評估
    問卷還顯示,這些漢語教師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中國歌、民族舞蹈、中國武術、中國畫、烹飪及書法等中華才藝,並能適當運用於漢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起來。(三)培訓目標、課程設置與培訓策略以及培訓效果評估根據《新疆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大綱》,培訓方將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分為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學實踐6個模塊,共22門課程。
  • 衡陽國際對外漢語教師 非專業出身如何傳遞中華文化
    衡陽國際對外漢語教師 非專業出身如何傳遞中華文化 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文列入升學求職的必備條件,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勵志從事國際漢語教學事業,爭做中國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其中不少非對外漢語專業人士,懷有夢想,
  • 南充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證 文化傳播之路的必備行囊
    南充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證 文化傳播之路的必備行囊 學習中文已成為外籍友人日常所需,因此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證趨之若鶩。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證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需要學習三方面常識:文學、文明和言語。文學包括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文明包括中國文明和外國文明,言語包括漢語、外語,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言語學各分支學科的常識。」 語言是文化與思想的載體,也是溝通交流的工具。
  • 國開故事(13)| 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 ——國家開放大學的...
    國開故事(13)| 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美麗使者 ——國家開放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師們國家開放大學有這樣一個部門,那裡不僅每月都有來自海外的學生在上課,還常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來參觀,那裡工作著一群青春靚麗、意氣風發的姑娘們,那裡就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 瑪哈孔院2020年泰國東北部本土漢語教師培訓烏汶站(第一期)舉行
    &nbsp&nbsp&nbsp&nbsp何東院長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泰兩國友好關係的全面、深入地發展,泰國學習漢語的人數持續高漲,對漢語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順應這一需求,瑪哈孔院每年不定期地舉辦泰東北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和教學技能大賽。
  • 對外漢語教學架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橋梁
    由於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中外交流的現實需求,並經教師、學生、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受國外新式教學法的影響,教學體系協調發展。在教學方法上,經過教育實踐和教學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已初見端倪。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基礎漢語》和《漢語讀本》等統編教材相繼問世,既反映了當時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特徵特點,也促進了中國語言文化在國外的推廣和影響。
  • 學者:漢語教師也應是「文化的使者」
    【歐洲時報記者張喬楠採訪】張雲剛是德國埃森伯樂高級文理中學漢語、英語教師,同時也是德國北威州聯邦公務員、教育高級參議。11月29日,張雲剛在歐洲德語區本土漢語教師專項培訓上做了《漢語語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初級漢語教學》報告。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張雲剛。
  • 泰國本土漢語教師:中文課成學校新競爭力
    4月8日至4月30日,陳莉莉和46名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來華研修項目,進行漢語交際能力、漢語教學能力、當代中國與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四個模塊的培訓,以提升漢語教學能力。  由學習到教學  陳莉莉學中文的機緣來自於姐姐,「姐姐學中文,我很羨慕,希望自己也能說流利的漢語。」
  • 四平對外漢語教師證書培訓哪家好?文化傳播應重點學習
    四平對外漢語教師證書培訓哪家好?文化傳播應重點學習 對外漢語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不同,它是把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教學,教學內容會涉及到語法,發音,文化等內容,正因為如此,國際上缺乏大量的中文教師,與此同時,國內關於該教師上崗資質的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對外漢語教師證書培訓哪家好?成為了我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