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持過中央電視臺的《快樂漢語》
上過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
曾經的她是武漢高校的「風雲人物」
現在的她在家鄉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喀爾巴阡國立大學
作為該校首位漢語教師和
烏克蘭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教學點烏方負責人
致力於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
2018年11月初,烏克蘭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漢語教師伊麗丘克·伊琳娜代表學校在上海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烏克蘭前總統尤申科及其夫人卡特琳娜擔任翻譯。
2012年,尚在武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伊琳娜參加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取了個中文名「李娜」,與從武漢走向世界的網球明星同名。
2018年12月初,李娜在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市,任教於喀爾巴阡國立大學。當她回憶起2008-2015年在武漢的7年時光,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武漢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李娜教學生吹葫蘆絲
2009年,李娜參加了第二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一曲葫蘆絲演奏,為她贏得了超高的人氣。
從小就對中國充滿好奇的李娜,受姑媽影響,來中國前曾自學兩年漢語。「我對漢語一見鍾情始於歌曲《茉莉花》。」李娜說。
2008年李娜剛到武漢時,聽不懂武漢口音的普通話,而武漢人也聽不懂她的中文。為了鍛鍊口語和聽力,她抓住一切機會與人交流:和同學討論作業、乘計程車時和司機聊天。慢慢她的中文越來越好,也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
李娜先後在武漢兩所名校研究漢語。2011年,她從華中師範大學取得對外漢語專業碩士學位後,進入武漢大學讀書,於2015年獲得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
畢業典禮上,她作為留學生代表致辭,用流暢的漢語說道:「在武大的這些日子裡,我最後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和畢業證書,更收穫了友情,體會到了酸甜苦辣,得到了成長。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裡留下了歡笑,留下了很多和朋友們、老師們的珍貴回憶。」
主持過中央電視臺的《快樂漢語》,上過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數次主持武漢大學金秋國際文化節,李娜曾是武漢高校的「風雲人物」。
因為流利的漢語、甜美的外形、超高的情商,李娜在2010年成為中央電視臺《快樂漢語》節目外景主持人。她隨節目組到過成都、深圳、三亞、西安等城市拍攝視頻,推介旅遊景區。
忙碌的工作讓李娜沒多少時間考慮終身大事。在朋友的推薦下,2012年11月3日,李娜在《非誠勿擾》驚豔亮相,自稱是第四種人——外國女博士生,立刻在網絡上火起來。讓這位一心只想做漢語老師的烏克蘭姑娘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個節目在中國這麼出名,我受到了太多的關注。」
很快,李娜離開了《非誠勿擾》的舞臺,留給觀眾無限想像。2013年1月,李娜以帳號「快樂漢語主持人李娜」發微博宣布找到愛人。
李娜說,2013年7月她在家鄉結婚,丈夫是中國人。2014年8月底,她在家鄉生下了女兒蘭蘭。「蘭蘭」寓意烏克蘭。
蘭蘭中文很好,時不時冒出幾個中文詞,讓不懂漢語的外婆懵住。李娜打算2019年帶蘭蘭回中國看爺爺奶奶,「希望能讓她多看看媽媽喜歡的這個國家。」
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位於烏克蘭西部,是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的首府。這裡是烏克蘭著名作家伊萬·弗蘭科的家鄉。
李娜任教的喀爾巴阡國立大學位於市中心,是烏克蘭西部重要的高等教育院校。2016年,李娜成為該校外國語學院的漢語教師,同時也是該校首位漢語教師。目前,學校未開設漢語系,而李娜的工作是向英語、法語、德語等專業的學生教授第二外語漢語。
2018年10月1日,該校成為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點。為此,孔子學院派出兩位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志願者在該校從事漢語教學。李娜說,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19年,我們就要成立漢語系了。」
李娜的漢語教室在教學樓二樓,門口牆上掛著一個巨大的中國結,門上貼著「福」字,在一排教室中頗為顯眼。走進教室,滿眼都是中國元素:屋頂吊著紅燈籠,窗戶及黑板兩邊牆上掛著中國結,黑板上方貼著毛筆寫的8個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紅燈籠、中國結、毛筆字,李娜的漢語教室充滿中國元素
李娜給每個學生都起了中文名,大家親切地稱呼她「李娜老師」。李娜認為,感受中國文化是學習中文的好方法。她教學生品茶,還教他們跳《小蘋果》,並在學校成立78周年慶祝儀式上表演。
她教學生唱鄭智化的《水手》,這首歌的曲調像烏克蘭民歌。中秋節,她教學生做燈籠,體會「每逢佳節倍思親」。她還教學生抖空竹、打太極拳。
李娜在學校挑選出7位愛唱歌的女生,成立了歌唱隊。現在她們可以熟練地用中文唱《茉莉花》,還將一首經典烏克蘭民歌翻譯成中文演唱。
李娜常常向學生介紹自己的第二故鄉武漢,描述黃鶴樓、戶部巷、東湖以及「東湖之濱,珞珈山下」的武漢大學。她尤其想念熱乾麵。「在武大讀書時,為了吃到正宗點的熱乾麵,我經常晨跑到校外去。」
為了讓學生也能品嘗到熱乾麵,她採購了方便熱乾麵親自拌好後給學生嘗。她對學生說:「這個味道一開始可能有人會不適應,可是一旦愛上就無論如何也忘不掉了。」
回到烏克蘭後,李娜仍然保留著使用微信的習慣,常在朋友圈轉發與武漢有關的新聞。李娜說:「對於我來說,中文將伴隨我一生,武漢的影響最深刻。」
李娜介紹,在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除了兩位漢語志願者,幾乎沒有中國人,更沒有中國餐廳和中國超市。但學生們對漢語的學習熱情卻非常高。
在喀爾巴阡國立大學,李娜目前只給外國語學院的學生教漢語。據漢語志願者李雯君介紹,前不久她們在校內進行了漢語專業推廣活動,物理、國際關係等專業的師生表示,因為與中國高校有合作或正在尋求合作,希望學習漢語。
李娜帶領學生們體驗讀漢語
每隔一周,李娜會到一百公裡外的利沃夫國立大學給學生上漢語課。她說,烏克蘭教師的工資不高,她每次的課時費差不多剛好支付往返的交通費,但是她願意這樣奔波。
2018年12月5日,李娜還在喀爾巴阡國立大學圖書館舉辦了漢語文化日活動。李娜穿著旗袍向師生介紹中國概況、文化、飲食等,還用葫蘆絲演奏了《月光下的鳳尾竹》。學生歌唱隊演唱了歌曲《茉莉花》,漢語志願者表演了太極拳,現場掌聲不斷。
李娜向學生們介紹漢語專業情況
李娜說,她的學生們之前幾乎沒機會接觸中國人。2016年和2017年,孔子學院總部曾給學校先後派來兩位漢語教師志願者。「他們是很多學生第一次見到的中國人。他們走後,2018年一次來了兩位志願者。這是個好的開始,希望未來我們學習漢語的機會越來越多。」
在課堂上,李娜讓學生們講自己的理想。學生雅望說,她曾經的理想是學好德語,現在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漢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