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說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街坊鄰居私下都說,鄰居的兒子走路早,智商一定高,而我女兒那麼大還不會走路,以後一定笨笨的。
難道寶寶真的越早走路越好嗎?
「一歲怎麼還不會走,我家小孫子都會跑了。」
「一歲還只會爬,你要不帶孩子去醫院讓大夫看看?」
「我家裡有輛學步車,給你家孩子用吧,興許會有用」
實際上,寶寶每個年齡段都是要掌握一定技能的,而且在掌握了這年齡段的一定技能後會自動進化學習下一個技能。這也是兒童敏感期的由來。所以,當孩子自己爬了之後,又很快學會走,說明孩子確實掌握技能的速度比較快,而這個掌握速度又跟大腦離不開,所以可以說孩子走的早是比較聰明。
但這並不絕對。有的孩子雖然很早學會了走路,但並非按照正常狀態,有可能逾越過某個階段,或是不是按照生長發育的正常步調走的,所以當時掌握了可能過段時間就發育減緩了,或者影響了後期的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反而有點拔苗助長了。
再其次,孩子從胎兒到嬰兒再到幼兒階段是有一個發展順序的。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爬」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現在很多父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不讓孩子爬,以為孩子爬會弄髒衣服,也會影響走路,意思是光知道爬就不想學走路了。
所以,很多沒有經過爬階段的孩子,走路可能就會提前。這也是一個誤區。爬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視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父母要按孩子的發展規律來養育孩子,而不是哪個階段提前了就天真的以為是孩子聰明。
但是也不是越晚越好,過了周歲,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四肢協調狀態,一般沿著沙發等藉助外物,來回挪步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孩子一歲多,還不能做這些動作,行動能力低於同齡人,家長也要注意了!在學步期間特別要注意保證寶寶攝入均衡營養,特別是保證足夠的鈣的攝入。如果在此期間發生了營養不良,特別是鈣元素缺乏,容易使寶寶的腿部發生變形。
綜上,孩子走的早不一定是比別的孩子聰明。培養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我們要放長遠。過早的訓練培養孩子可能一時讓你的孩子處於領先位置,但是可能透支了你孩子的能力,導致在長遠的未來,最終讓你的孩子輸在了終點線。
所以小編建議不要讓寶寶過早的學走路,一般一歲以後就可以慢慢鍛鍊寶寶站立走路了,而孩子的聰明不聰明跟這個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希望家長們不要過於擔心,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偉大的寶媽們:可以找我拿「會說話會跳跳的豬一隻」,限時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