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素有"中國矽谷"之稱,是中國高新技術發展及相關技術人才的聚集地。中關村同樣也是我國高等學府的密集地,是國家重點發展扶持對象,是培育祖國科學技術人才的搖籃。這樣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對我國來說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有這樣一位老人,身為女子被稱作"先生",被後人奉為"中關村明燈"的存在。她就是李佩先生,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兩彈一星"郭永懷先生的妻子。李佩先生一生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奉獻頗多,晚年時桃李滿天下,一身傲骨世無雙。
一、學界伉儷
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功勳章獲得者中唯一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李佩先生作為烈士家屬上臺領獎其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
1、民族脊梁郭永懷
1909年4月郭永懷先生生於山東榮成,在他家排行老四,郭先生的一生都在致力於力學,空氣動力學及應用數學的研究工作。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進行深造。
郭永懷先生1940年邁出國門,外出求學。9年後郭先生開創了奇異攝動理論,這是一種更為簡單高效便捷計算方法,對於多個學科多個領域的計算問題的解決都十分有幫助,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整個學術界!就在他學成想要歸國時,美國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由想方設法阻止郭永懷先生返回故土參與祖國的科學建設事業。
終於在1956年9月30日,歷盡千辛萬苦,重重難關一心想要歸國做一番事業的郭永懷先生攜家人動身回國。次年,郭先生就被任命為中科院院士。到了1958年郭永懷先生與錢學森先生共同致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等專業的組建工作。
郭先生歸國4年後,郭永懷先生臨危受命,與王淦昌、彭桓武一起開啟了中國獨立研究核事業的先河。由於核事業的研究工作特殊,需要高度保密,相關工作人員都要前往青海工作試驗。
1964年成功試驗出完全由我國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對於如此研究碩果郭永懷先生並沒有過多高興,只是馬不停蹄參與到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試驗工作中去。到了1968年12月,在一次試驗中郭先生有了重大發現,他馬上帶著相關資料準備從青海趕往北京,此次飛行不幸出現事故讓郭先生因公殉職,享年59歲。
在營救人員趕往飛機失事地點時發現,郭先生和警衛員同志二人緊緊地抱在一起,兩人懷中是一個完好的公文包,包裡正是郭先生要帶去北京的重要試驗資料和相關數據。
2、李佩先生
丈夫郭永懷在科研道路上不斷進取,妻子李佩則為未來"中國矽谷"的後勤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現在的中國學生想要留學需要先考雅思或者託福進行語言溝通應用能力的測試,評分標準0-9分,分數越高者意味著該語言運用能力越強,不同國家的移民留學相關語言成績要求並不完全一樣。
但是在40年前並沒有這些語言測試更沒有相關輔導,想要出國只能自己想辦法學習英語。李佩先生的一生都在致力於培養更多優秀學子參與祖國建設,她在1979年負責中國學生的外出留學工作,一力創辦"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學生"項目。為了讓出國留學的孩子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李佩先生自己編寫教材,研究教學策略,尋找優秀英語教師。
李佩先生除了負責幫助留學生出國,還親自擔任教師工作。自1961年起,李佩先生就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擔任英語教師,負責教授英語。她遇見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還自己出錢幫助學生留學深造。
李先生的一生都在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奮鬥著,她的學生遍布全國,在各行各業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著努力。李先生到了晚年是真正意義上的桃李滿天下。
3、伉儷情深
李佩先生和郭永懷先生相識於美國康奈爾大學,那是郭先生的一次講座,講的是晦澀難懂極其高深複雜的物理學理論,李佩學的工商管理,對於這些確實聽不懂。但這絲毫不影響她被講臺上滔滔不絕,風度翩翩的郭先生所吸引。
慢慢的二人相識相知,彼此之間相互吸引,之後二人順利步入婚姻殿堂。婚後二人相處和諧,生活安穩美滿。當郭先生拒絕美國豐厚待遇想要回國工作時,李佩先生全力支持。歸國後,郭先生繼續科研事業的研究工作,李佩先生則負責中關村的相關組建工作。
郭先生的意外殉職,一定讓作為其妻子的李佩先生深受打擊。但是這位一心愛護丈夫,全心全意支持丈夫事業的堅強女人。對於先生的離世她從不在任何人面前落淚,只一人站在陽臺幾個小時,不說話,不挪動,看著遠方天空,偶有幾聲嘆息。
李佩先生對郭先生的工作一直是全心全意支持的,生活方面李佩將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穩定好大後方,不讓郭先生分心。所以郭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兩彈一星"勳章中必定有一半來自妻子李佩。
二、榮辱皆忘
一生傲骨世無雙的李佩先生一生中經歷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不論是逆境還是順境,李先生勝不驕敗不餒,永遠淡然,永遠從容。
1、波瀾不驚
李佩先生的一生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出了全部精力,但是如此偉大人物在十年浩劫間也未能倖免。作為知識分子的她,因為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被污衊稱為敵人。
胸前掛著屈辱性牌子一邊被遊行示眾,一邊被人們罵著"賣國賊"關於這些李佩都忍了過來。站在客觀角度想,李佩的先生在祖國腹地為國家的安全全力研究著核心武器,而作為他的家屬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如此羞辱,任誰都會感到滿腹委屈。當時正在工作的郭永懷先生知道這些也無可奈何,只能繼續工作,夫妻二人內心的苦澀旁人無從知曉。
就這樣被當成敵人批鬥了兩年,丈夫的殉職消息猶如晴空霹靂一樣砸向李佩先生。由於李佩的"成分問題",郭先生的葬禮上都沒有人敢和她坐在一起。李佩先生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黑色長椅上,看著與她陰陽兩隔的一生摯愛,一定感到無比的孤獨與傷心。
即使在特殊時期被如此對待,當浩劫結束時國家一紙調令,李佩依舊義無反顧的北上,不計前嫌的繼續為祖國的英語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僅如此,李佩先生還在1980年加入了我黨,成為一名優秀的同志。
這樣一位甘於奉獻的優秀學者,命運似乎並不格外優待於她。1996年,李佩先生與郭永懷先生的獨女去世,這位79歲的老人不得不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
女兒的因病離世,自然給作為母親的李佩巨大打擊,但是即使這樣,李佩依舊沒有耽誤一節英語課,像往日一般拎著錄音機,抱著課本走向講臺,除了聲音比往日沙啞了一些,再無半分區別。
2、無私奉獻的一生
經歷了親人離世的李佩更加淡然了,她在2008年將自己的畢生積蓄60萬人民幣全部捐出。學校要為老人的善舉舉行捐款儀式,李佩先生對此只淡淡說了一句:捐就捐了,不用舉辦儀式。對於很多領獎儀式李佩先生也是能推則推,因為會耽誤她上課。
2017年1月12日,99周歲的李佩先生在北京去世。李佩先生,人生百年,滿頭白髮,一身傲骨,舉世無雙。老人的離世留給後世無盡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