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QQ教師群入群方式及介紹
微信公眾號「中學數學教與學」教師群公告
波利亞《數學解題表》
羅增儒:我與數學解題(學數學、學解題&教數學、教解題)
羅增儒《數學解題》水平劃分+實例說明!
普通人,在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的情況下,如果按照的科學思維方法,經過科學的訓練,是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接近那些擁有數學天賦的「學霸」學生的。之後一直有讀者在知乎和公眾號後臺問我,到底什麼叫做科學的思維方法?到底如何解題?數學的解題理論有很多專家都曾經表述過,比較出名的是波利亞的《怎樣解題》,國內的羅增儒也有相關的著作。我個人的解題思想受波利亞的影響很大,當然這裡不多說理論,我舉一些例子,來展示一下我的解題線路圖。這道題是一道典型的解三角形的題目,看到這道題目之後,我們首先要看看我們「武器庫」裡的工具:
就像我們炒一盤番茄炒蛋首先要把材料準備好一樣,我們首先腦海要有能夠支撐我們解題的工具,這依賴於我們平時的記憶,尤其是在解題中的記憶。而且你要知道哪些工具是最常用的,哪些是偶爾才用到的?在解題過程中首先選擇最常用的工具,所以我們再來看一遍題目:在題目中顯然只有一個條件,對於這種條件,這種題型,我們在武器庫裡最常用的工具只有兩個:
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通過這兩個工具對等式變形,化角為邊或者化邊為角。這個時候一般有兩種判斷方法,一個是預判,一個是嘗試。當你知道應用什麼工具,但是不太確定時,首先做的是嘗試:顯然應用餘弦定理之後,正弦值無法處理,而且左側分母變成3次項,處理起來難度過高!
變換之後,顯然在形式上達到了統一,而且左側形式對稱,通分之後可以構造和差公式,右側角C與A+B互補,可以相互轉化!我們根本就沒有看第一問要幹什麼,直接根據條件推導出第一問要證明的結論,這就是分析題目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當你能夠科學的分析,按照邏輯走,基本上條件分析到位,大案水落石出!
這種思維過程在學霸眼裡會覺得小兒科,那是因為他們或者天生,或者經過訓練,將這種思維壓縮在一個很短的反應時間內,甚至形成了條件反射,但內部包含的思維流程一定是這樣的!區別無非是有的快,有的慢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加訓練,把這種思維流程成為我們的本能!大家會發現,我把第二問變形了。
這是因為對於比較複雜的題目,其實都是可以拆分成一小節一小節的,當我們完成一小節之後,要把我們所擁有的條件重新整理一下,再開始做下一節,在思維上也是一種節奏的調節。我們重新審視條件,兩個條件中,顯然藍色方框裡框起來的條件是題眼!
一道題目,出題人一定會給你一個突破口的,或者明顯,就像這道題,或者隱蔽,像一些比較難的題目。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抓住題眼,然後庖丁解牛,就可以飛流直下三千尺,送我一夜至江陵了!這個條件顯然與我們武器庫中的餘弦定理在形式上非常一致:所以我們可以算出角A的餘弦值為五分之三,進而題目轉化為:
其實解題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轉化條件,進而轉化題目的過程。到這一步之後就是一個純粹涉及到三角恆等變形的題目,
此時我們的武器庫中,正餘弦定理就退居次席了,和差公式,三角形內部角之間的關係這些武器的重要性就上來了!此時很多同學看到題目中的第一個式子,會立馬在腦海裡想到這樣一種變形方式:這種方式是解三角形恆等變形裡面非常常見的思路,但是在這裡是走不通的!
有時候思維定式可以讓我們更快的解題,但有時候思維定式會對我們造成幹擾!首先題目中出現三個角,必然是要消除一個的,否則的確無法解題,之前的思路是消去角C,沒有走通!而題目中是要求角 B的,無法消除,那麼只能消去角A!到這裡之後,思路就完全打開了,利用和差公式將等式右側展開並代入角A的正餘弦值就可以了!
思路理清楚後,回過頭來我們還要注重一些細節,比如在利用基本關係式求角A正弦時,要強調角A在三角形中,強調角A的範圍!在我的解題觀裡,每一道數學題,都是一個出題人和解題人的遊戲,出題人試圖把條件藏的深一點,再深一點,曲折一點,再曲折一點,但是又要留出一點突破口給解題人!
而解題人就需要找到這個突破口,然後一點點切入,抽絲剝繭,轉化條件,再轉化條件,不斷去重新審視條件,逼近結論!當然這道題目比較簡單,並不能體現出解題過程中的複雜性!
很多難一點的題目在思考的時候是很痛苦的,因為你可能一條路徑很難走通,換一條路徑可能還是很難走通,有時候做到比較複雜的步驟,會懷疑自己到底做的對不對!在以後我會找一道這樣的題目來進行分析,展示一下難題的解題線路圖。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對苦於解題沒有思路,不知道如何思考的同學有用!
你可能還想讀
微信QQ教師群入群方式及介紹
微信公眾號「中學數學教與學」教師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