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經濟學家圈」是惡人一個

2020-12-22 善報導

孔子說:巧而好度必節,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謙必賢。

又有六言六弊曰: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人物誌》言人之「中和」為貴,亦得「中庸」之大道者是為「仁」之人。也就是完成了「誠意正心立身」的「成人」。

「經濟學家圈」,自以為打著高端知識經濟的旗子,以為具備了制定遊戲規則和足夠話語權以及影響力,就可以肆意妄為,玩弄人民,欺愚旅有好學之心的人。這種自以為是的聰明恰恰是最愚昧的,人心不可欺,人性不可滅。普通的人雖然沒有太多的知識,不會很多的科學技術,但是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人性還是絕對有的。這就是子夏說的: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其學矣。

所謂的「不忘初心」、「入保赤子」、「童心」等等,無非皆是指這一點。孔孟之道最大的教化重點也就在這裡:成人之學。只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具備獨立自由精神的人,才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個只是為了打著一些名家來忽悠詐騙的人,其出發點就是錯誤的,就是邪惡的,這樣的人就是「惡」,必須除惡務盡。

歲月流逝,逝者如斯。終於到四十歲了,這個年齡的男人,累。繁華紛紛有幾點屬於自己,已經很清楚了。所謂不惑,與名利富貴繁華煙雲之中能夠看的清楚一些無謂虛偽,能夠辨識一些狡詐邪惡,能夠抵擋一些誘惑,能夠捨得一些,能夠有所靜,有所知,有所思。

也許在這個追逐利益,講求競爭的年代,光輝耀眼的成功者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是我只求成為一個普通的父親、妻子、兒子、朋友。沒有大的志向,沒有大的追求欲望。平凡普通,平淡無奇,歲月靜好,讀幾本書,會幾個友,如此便是我的一生。

雖然平凡普通,但卻追求真實不虛。我喜歡盧梭說的:這就是我,我可以向世界所有人說,這就是我,真實的我,絕不會有故意的欺騙,隱瞞。

也許我做不到盧梭一樣的無欺,做不到古之聖賢的赤子之心,不染一塵,做不到「不忘初心」,但是我努力去做。

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擁有的多並不代表比擁有的少的人更像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於我一體」,長者並不比短者優,高者並沒有比小者勝。

把知識工具當作比別人更高更好的傲視他人資本,這樣的人是無知的。如果把知識當作欺騙愚弄別人的資本,就已經失去了人性,迷失了自我,淪落到了魔鬼一類了,是必須痛打的。魯迅先生說要痛打落水狗,我想這是必須的。

所以這個「經濟學家圈」是必須給予狠狠打擊的,雖然他現在還不是落水狗,或者他一直就不會落水,但是終究是惡狗類,必須狠狠的打,絕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否則他會害更多人。

我並不希望一下就把這個「經濟學習家圈」給打死,說實話,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只把這個事件當成一個經歷,一個鍛鍊自己寫作的機會,一個讓自己有機會鬥爭的機會。

也許慢慢的會變成一種生活的習慣,每天寫點自己的感觸。在痛打別人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反思,刮骨療毒,反躬自省,刀刃向內,時時提醒自己,這也是臥薪嘗膽。

我想四十不惑之年的我,應該會有所成長,有所清醒。暗自慶幸,以399元的代價讓自己能夠有如此多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精品收藏)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曰:「唯仁者能審人之所好惡。」邢疏:此章言唯有仁德者無私於物,故能審人之好惡也。朱子集註:惟之為言,獨也。惟仁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論語補疏:「仁者好人之所好,惡人之所惡,故為能好能惡。必先審人之所好所惡,而後人之所好好之,人之所惡惡之,斯為能好能惡也。」梁氏旁證:按集注似與孔注不同,而其實正相發明也。蓋惟仁者好人之所好,惡人之所惡。
  • 《論語》求知|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1)。」【注釋】(1)楊伯峻: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後漢書 孝明八王傳注》引《東觀漢記》說:和帝賜彭城王恭詔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我認為「貴仁者所好惡行其中」,正可說明這句。
  •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提醒我們,仁者,不僅包括「愛人」的一面,也包括「恨人」的一面。所以,「能好人、能惡人」可以分成兩個步驟:一是把眼光放開來,誰是應該喜愛的人,誰是應該厭惡的人,要一清二楚。二是把態度拿出來,喜愛應該喜愛的人,厭惡應該厭惡的人,要毫不含糊。 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人要特別警惕。
  • 【清風典歷】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提醒我們,仁者,不僅包括「愛人」的一面,也包括「恨人」的一面。所以,「能好人、能惡人」可以分成兩個步驟:一是把眼光放開來,誰是應該喜愛的人,誰是應該厭惡的人,要一清二楚。二是把態度拿出來,喜愛應該喜愛的人,厭惡應該厭惡的人,要毫不含糊。  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人要特別警惕。
  • 《論語》精華|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03、只有仁者才能好人和惡人原文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裡仁》譯註:孔子說:「只有有仁德的人能夠正確喜好別人,能夠厭惡別人。」
  • 孔子為什麼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普通人就不能討厭人嗎?
    《論語·裡仁》第三節說:「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一句話很好理解,「好」,讀[hào],是喜歡、喜好的意思;「惡」,讀[wù],是厭惡、憎惡的意思。孔子是說: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喜歡人,才能厭惡人。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說:只有仁者才能喜歡人,厭惡人】誰都可以喜歡人,討厭人,但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在相互獨立和尊重中團結、周全,小人因為利益而勾結,相互依存,一亡則亡。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三章》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孔子說:「只有講仁愛的人,才能夠正確地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 佛說:好人自遇好人救,惡人自有惡人磨
    人生一世,做人做事,先把良心放中間,把利字放兩邊,守好心,做好人,多行善事,多結善果,別給自己的人生添堵,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還是多做善事,少做惡事,因果有報應。佛說:好人自遇好人救,惡人自有惡人磨。人生路上,這一輩子,作死作活,全在自己。記住,吃虧是福。
  • 好人長壽,惡人命短!心理學家: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傳統文化中有一句養生術語,叫「仁者壽」,或者說「德者壽」,意思是說,善良仁德的好人會長壽,民間也有類似的說法:「好人長壽,惡人命短」。不過,民間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好人不長壽,惡人活千年」或者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可見,善惡,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壽命!
  • 「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到底是不是真的?
    「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這是一個大家都喜歡說,都願意認同的一句話,這是大家的一個願望,有人反對,有人贊成。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大家都舉了例子,或者是聽說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來證明這一點,但大多是個例,也不能一點蓋面。
  • 以暴制暴,惡人除惡,你能接受電影《惡人傳》中的價值觀挑戰嗎?
    2019年熱門韓國電影《惡人傳》的英文名字似乎更加能說明電影的主題,《The Gangster, The Cop, The Devil》。電影中究竟誰是「惡人」?然而這樣黑白分明的是非對錯關係卻因為一個冷面殺手的出現而變得模糊起來。這個既不劫財又不劫色連環殺手喜歡進行毫無目的的無差別攻擊,使得當地警察一籌莫展。直到有一天大水衝了龍王廟,殺手殺到了黑幫老大的頭上,就這樣為了伸張正義的警察和為了報仇雪恨的壞人之間開始了各懷鬼胎的合作。警匪雙方約定,誰先抓到殺手,就按照誰的方式處置。
  • 惡人當道,老實人該如何自處
    可是憑他一己之力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只是希望他能成為一面旗幟,讓更多的人來效仿。老實人受欺負是因為惡人當道,不可能每個老實人都寄希望遇到一個像張主任一樣的好領導。因為這樣一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好人越來越稀缺了。所以老實人要學會保護自己,要學會適應環境。
  • 惡人主題成當今動漫主流!竟是OVERLORD全員惡人主導
    越來越多動漫開始將惡人角色安排在了男一號的位置。別說,反向還真的挺好。我個人認為呢,動漫有目前的這個現象,是離不開《叛逆的魯魯修》和《死亡筆記》的。作為惡人動漫的鼻祖,這兩部動漫的吸金和戲份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將反派打造成主角,本來就是一件空前絕後的事,加上當時我們那個年代,正派的主角還是動漫的普遍現象,有這樣的題材出現,也是冒險的,所以大家也都不怎麼看好這兩部動漫,結果,現實打臉了!
  • 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惡人卻福壽延綿? 原典1.13
    司馬遷之問:好人為什麼得不到好報?但是,這句話其實偷了一個懶,它並沒有說:對於不和自己類似的人,特別是惡人、那些披著人皮的渣滓,那些不是人的「人」,怎麼辦?《論語》全本,也沒有提出答案。我們都知道,司馬遷是很講究順序的,他把《伯夷列傳》放在第一位,是希望藉此提出並凸顯一個困惑:有人說,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經常幫助好人。(司馬遷原文: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是,古往今來,為什麼孔子最好的徒弟顏回德行那麼高卻早死,盜蹠這類的人每天殺無辜,吃人肉,卻長命善終?
  • 惡人我們都明白要遠離,有一種惡人最可怕 不但不遠離還容易靠近
    這都是大眾心理,嚮往有個英雄能夠出來打到惡人,為民除害,解除受欺壓、受欺辱的人們。但是在當今世界,只要惡人沒有觸犯法律誰拿他們都沒有辦法,那麼在和諧時代,對待惡人的方法大家就有必要學一下了:一種方法是遠離惡人,另一種方法是心裡棄絕惡人。
  • JOJO:DIO真是天生惡人?他只是有惡人的天賦,曾經還是個好孩子
    愛動漫,聊動漫,歡迎大家觀看SJ依塵說動漫 看過《JOJO的奇妙冒險》的小夥伴,對於DIO這個人物一定不會陌生,作為推動JOJO劇情的特大反派,DIO被惡人們稱為救世主,而在大家的口中他就是一個天生惡人,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事件,可其實DIO並非從一開始就以惡人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曾經還是個好孩子
  • 此時一位惡人偶然路過,回顧被「全員惡人」統治的夏天
    轉眼已經是今年最後一個月,又到了許多人總結加展望的時刻。今年網絡流行過不少梗,例如「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你有freestyle嗎」「同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你這麼優秀」等。但是讓小酷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全員惡人」統治的夏天。
  • 寧願做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惡人,也不要做一個任人宰割的爛好人
    寧願做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惡人,也不要做一個任人宰割的爛好人1: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2:在順境中,朋友認識了我們;在逆境中,我們了解了朋友8: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時光的含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這世間並沒有分離與衰老的命運,只有肯愛與不肯去愛的心。(註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 穿著Supreme和AJ的你其實與全員惡人並沒什麼區別!丨惡人進化史
    「惡人」?全員暴富=現在暫時還沒富 這些看似反叛的 Slogan,就像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通過直觀表達自己的態度,發出某種交友的信號,希望能引發共鳴;但即使在如今選擇寬鬆自由的社會風氣下,缺少思考的跟風從眾,依然會招致調侃和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