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人們面前,那就是文盲太多了。
據統計,當時全國5.5億的人口,文盲就有4億多。這麼多的人,沒有知識文化,連字都不識,大大影響了國家建設。
因此,1950年,全國召開了第一次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一個十年計劃——消除文盲。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展開了!在這場運動中,各行各業突飛猛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掃盲的奇蹟,最終,令1億人完全脫盲。
其中,有一位名叫祁建華的,貢獻最為突出。
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了「速成識字法」,據說,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短短的幾天內,就認識3千個生字。而且,祁建華還專門編寫了一本「拼音新案」,可以很好地用來輔助識字。
速成識字法在全國推廣以後,祁建華也獲得了多項殊榮,還榮立了特等功。那麼,這個速成識字法,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祁建華的女兒在學習拼音的時候,覺得特別難學,一拼還湊合,書本上出現了兩拼和三拼後,孩子就無法接受了。為了幫助女兒,祁建華對當時的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了反覆研究,編寫了一本拼音新案,先試著教自己的女兒學習,沒想到,用這個方法,10歲的女兒,在5天之內,就認識了3千多個生字。
具體的學習方法,是這樣的:
在教拼音的同時,找出相同讀音的漢字,而且先從單章節開始教起,有句口訣——「符號讀啥字讀啥」。接下來,學習雙拼,也有句口訣——「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最後,學習三拼所採用的方法是——「先拼一、二音,再與三音拼」。
這種速成法,在學習生字時,主要採取的辦法就是先學習同音字!
還有一個比較巧妙的方法,就是「漢字開花」,說白了,就是在一個簡單生字的基礎上,給它增添另外一部分,變成另外一個字,引申出來識記,效果也特別好!
那麼,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為何後來消失了呢?
其實,速成識字法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推廣的力度比較小而已,並未在全國展開大規模的全面推廣。祁建華去世以後,他的多名學生,成立了速成識字推廣中心,還在延續著老師的工作。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