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齡前兒童的識字量?爸媽掌握這3點就夠了

2020-12-11 瓊瓊育兒日記

關於教寶寶識字這件事上,很多寶媽都感到迷茫,為什麼教寶寶識字這麼困難?明明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是孩子就是學不會。有些字今天學會了,明天考卻又一問三不知。難道是寶寶的智力有問題?又或者是寶寶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都不是,一般3歲的寶寶就具備識字能力了,因為3歲孩子的大腦的發育程度,已經相當於成年人大腦的70%了。所以,父母不要覺得寶寶還小,不會認字很正常,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教孩子識字的方法是否正確。

舉個例子:

小王猛今年3歲了,媽媽並沒有教他識字,平時別人問:「你家孩子都那麼大了你咋還在不教他識字啊?」小王媽媽則是一臉的鄙夷:「孩子才3歲,連話都聽不懂,能認識幾個字啊?教了也是白教」。

與之相比,曾出現在最強大腦舞臺中的「小神童」王恆屹小朋友,就恰恰相反,王恆屹的奶奶在他3歲的時候就開始教他識字,每天堅持不懈,各種辦法都用上了,終於王恆屹在3歲的時候就認識3000多字。

同樣是3歲為何別人家的孩子就可以識字這麼多?其實這都跟教育方法和教育態度有關。

如何提高學齡前兒童的識字量?爸媽掌握這3點就夠了

第一點、掌握孩子識字的最佳年齡

孩子幾歲開始識字最合適?幾乎是每一個家長內心的疑惑,從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講,兒童時期孩子大腦發育的速度飛快,記憶力也特別好。

經過大量的數學研究和實踐發現,3-5歲是孩子記憶能力和識別能力發展的高峰期,這個時期孩子能像接觸任何物品一樣地去接觸漢字,所以3-5歲是孩子學習漢字的最佳年齡。

當然這也不絕對,也有專家認為,當孩子能識別圖形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識字。所以教寶寶識字越早越好。

第二點、為孩子營造一個識字環境

對小孩來說環境非常重要,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孟母帶著孟子去了三個地方,分別是鐵匠鋪旁、荒郊野外、學堂旁在鐵匠鋪孟子學會打鐵,在荒郊野外孟子學會哭喪,在學堂旁孟子學會讀詩。

由此可見,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父母要教孩子識字,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建議父母看到什麼就教孩子什麼,比如在外面散步時看到汽車學「車」各種關於車的字都可以交給孩子,如:「汽車、火車、訂車、警車、卡車、高鐵」,因為孩子今天剛看到車,所以印象會很深刻,學會了一般是不會忘記的。

除此之外,建議父母在家中牆上掛寫漢字表,或者是在冰箱電視上貼著帶有物品名字的紙條,這樣孩子每次看電視的時候都能看到「電視」兩個字,久而久之就會記得很清楚。

第三點、掌握正確且高效識字方法

教孩子識字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選對方法,學會借用工具下面分享給大家幾個小方法,都是我自己親身測試過的效果還不錯。

1、利用圖畫故事書教寶寶識字

家長千萬別放過給孩子講故事看圖畫書的機會,在帶著寶寶看圖畫書時,一邊指著書裡面的字,一邊念給寶寶,漸漸的孩子就會熟悉漢字,並且記住,我就是這樣教我家寶寶的,效果還算明顯,有事後我剛指一個字還沒等我說孩子就說出來了。

我在家就是利用故事書教孩子識字的,每一頁中除了故事,還有單獨的字和相對應的一首詩,孩子很喜歡,知識含量很充足,全書6個內容還是很豐富的。

2、識字卡片很重要

心靈手巧的父母可以給孩子製作好看的識字卡片,時不時地利用卡片教孩子認識漢字。像我這種手笨的媽媽,就別自己忙活了,花錢買一套字卡又不貴,內容多又省事,每天帶孩子一起學習多好,這裡我分享給大家一套字卡,圖文並茂非常適合給孩子識字

3、兒歌學習識字

兒歌是教孩子識字的一個好幫手,一般孩子對音樂都很敏感,我家聽兒歌的時候還會跟著起舞呢,所以我建議家長們試試通過兒歌教寶寶識字。

具體方法也不難,就是讓孩子看著歌詞,聽著兒歌,剩下的就不用管了,多聽幾遍之後聰明的孩子甚至能唱出來。

想教孩子識字並不困難,只要掌握方法還是挺簡單的,家長們可以試試上面這3點,如果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看。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如何提高識字量?掌握這幾點,贏在起跑線上。
    學齡前兒童識字好處多,伴隨著識字量的增多,孩子可以自主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興趣,擴展閱讀量。進入小學階段後,識字量高可以減輕功課帶來的負擔,從而讓孩子從獲得自信。學齡前的兒童到底如何識字呢?建議家長們與學齡前兒童,每天拿出固定的睡前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增進親子情感的同時,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從閱讀中識字,可以一邊讀一邊用手指著字,讓孩子慢慢的建立文字、發音、內容之間的聯繫,用「指讀」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並理解文字。「指讀」的重點不在於手指頭和點擊的文字上,而在於內容故事上。手指頭的點擊和移動,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順勢而為一的形式。通過「無痕」的方式,教孩子認字。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2、言語發展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彙量增加了近3倍,詞類漸次增多,語法複雜化,已出現大量的複合句。
  • 掌握這3個竅門,快速提高識字量
    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讓家長們感到很糾結,因為怕孩子識字早了會影響智力發育,但識字晚了,家長又害怕輸在起跑線上,真的沒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其實,孩子早晚都要識字的,只不過是在「早」和「晚」之間選擇,有的孩子會收穫很多的漢字,而有的孩子卻上小學了都還不識字,建議家長們先把這3點弄清楚,輕鬆提高識字量!
  • 再也不用花錢給孩子報班,掌握3個方法,學齡前兒童識字不再難
    有些家長就困惑了,學齡前兒童該不該識字?第三類家長:放任自由派,覺得孩子還是讓他自己發展,學齡前家長不去幹涉。其實這三類家長的觀點都有點片面性。尹老師的意思是說,只要父母懂得用合適的方法去教孩子,而孩子都能接受,這就是好的。張明紅: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 " 學前兒童能夠大量識字固然可喜,但不可一概而論。」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其實是閱讀,但是閱讀也不一定是識字閱讀,無字繪本也是閱讀,不能把識字作為閱讀的前提和基礎。
  • iPad識字軟體比傳統識字有效?學齡前兒童怎麼認字
    學齡前兒童該如何認字?到底要不要認字?這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快樂地學會識字,相信很多家長都願意嘗試。
  • 如何讓孩子大量識字?用這3個方法,幫娃在學齡前領先一大截
    讓孩子愛識字、多識字成了當前家長最頭疼的一件大事。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要求,小學期間孩子應當掌握三千以上的漢字,其中前兩個學年也就是二年級畢業前就應當認識1600個常用漢字,其中一半以上還需要掌握書寫能力。
  • 如何輕鬆培養娃「識字」?掌握這3個小竅門,將孩子教成識字高手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小,從學學習認字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教育學家說過:「七歲以下的孩子相對記憶力較好,求知慾強,從小學會識字有利於今後建立一個學習的科學體系」。那麼該如何快速有效的讓孩子提高識字的能力呢?一、怎樣幫助提高識字能力1.
  • 寧夏:校外機構教授學齡前兒童識字、拼音等吊銷辦學許可證
    寧夏:校外機構教授學齡前兒童識字、拼音等吊銷辦學許可證 作者:9蛋 發布時間:
  • 放寒假啦,如何讓低年級孩子提高識字量?掌握方法其實很簡單
    如果孩子認字量少,那麼怎麼能理解知識的意思呢?因此理解能力也就不會得到提高。所以要想閱讀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足夠的認字量是必須的條件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識字量呢?二年級的孩子想要在一段時間內多認字,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會跟不上現在已經學了的內容。
  • 學齡前如何平衡中英文閱讀
    五歲孩子如何平衡中英文閱讀?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因為我家也是五歲左右開始自主閱讀,中文識字閱讀剛好一年,英文識字閱讀也快一年了,我也問過自己,如果時光倒帶回到一年前,甚至幾年前,我會怎麼安排?利用英語分級幫娃走上自主閱讀後,我們只要持續提供分級繪本,娃的進階就會比較「無痛」,英文的聽力和識字量自然慢慢螺旋式上升。四、學齡前的娃最適合讀繪本,而英語繪本比中文繪本豐富多了,讀繪本娃的興趣也大。現在國內很多好的中文繪本也是國外繪本翻譯而來,讀翻譯過來的繪本變了味,既然這樣,還不如讓娃讀原版。
  • 一年級的孩子,如何提高識字量,讀音相同的字分不清,如何提高
    認真學習課本上面的字;用眼睛看生活中的字;認識掌握造字規律;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等。一年級的學生,心中充滿好奇,看什麼事情都是新奇的,學習漢字是極好的機會。今天我們就來逐一說說增加識字量的方法問題。作為一個一年級的老語文師,教學時,不可貪多,按照課本上的要求,每課掌握7——8個字就夠了。這樣學生不累,記得牢。如果要多認識幾個字,可以從綠線條筐裡選出與熟字形近的或者同音的字來增加識字量,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學習了新字,組詞量也增加了,為寫句子儲備知識。一年下來,學生會比同齡人多認識不少字的。考試成績可以提高几分。
  • 如何教學齡前孩子大量識字?掌握這4個妙招,助寶寶快樂識字
    前兩天表妹在群裡吐槽她婆婆,說孩子才5歲婆婆就天天逼著孩子識字,字沒學會幾個反倒是越來越不喜歡識字了,有天還偷偷和表妹說他討厭識字、不想識字,這可把表妹給氣壞了!表妹還問我是怎麼看的,我想到都是自家親戚,就說了我的看法,今天也分享在這:在我看來不管是表妹還是她婆婆其實都有錯,我雖然認同表妹所說的「孩子只有一次童年」,但是並不認為童年就不需要識字。中國幼兒教育之父陳鶴琴先生就曾表示:孩子是需要識字的。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多種環境是指應該儘量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運動環境,讓其充分體驗室內、戶外活動環境的變化,以及地面、水中、冰雪等不同運動界面的差異 ,是在水中或冰雪環境中的運動能夠帶來額外的益處,可以讓兒童掌握更多樣的生存技能,發展身體控制能力以及適應不同環境的刺激等。
  • 如何能讓孩子在小學前識字量突破1000?
    甚至有些本能也是通過反覆實踐後逐步掌握靈活,應運自如的。前些天看到朋友發視頻,孩子剛出生月餘,家裡的老人已經開始拿著繪本給孩子講故事了。我看後覺得非常感動,因為比起老一輩給孩子講口口相傳的故事,給孩子做精選繪本閱讀,明顯語言輸出的質量後者更高一些。這也是真正在踐行,教育從娃娃抓起!
  • 健康知識我知道 | 學齡前兒童如何通過飲食正確補鈣?
    健康知識我知道 | 學齡前兒童如何通過飲食正確補鈣?,爸媽總會擔心孩子在這個時候缺鈣。6 個月以下這個時期的寶寶,每天需鈣量200毫克左右,母乳(或配方奶)是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保證充足的奶量(600毫升以上),適量補充維生素D,不缺鈣。膳食推薦:母乳或者配方奶。
  • 孩子如何邁好第一步|關於「識字」的這些坑,如何優雅的避開?
    4歲是兒童圖形知覺發育的敏感期,4-5歲則是兒童圖形知覺迅速發育期,此時是兒童辨識圖形、掌握空間記憶的最佳時期,學習的興趣高昂、成果彰顯,此時也是幼兒學習識字的最佳時期——文字對幼兒而言正是一種特殊的圖形。
  • 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呢?家長先搞明白兒童的識字方法再決定
    答案是要教孩子識字,但是要注意識字方法。現在有一種觀點是明確反對學齡前的兒童認字,因為這種觀點認為過早地教孩子識字,就是提前消耗了孩子的生命力,而且文字符號會禁錮孩子的思維。簡單來講,就是他們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如果認識漢字了,那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就會直接看字,而忽略圖畫,這就體現不出孩子繪本閱讀的真正價值了。
  • 學齡前兒童飲食的八大特點
    與幼兒相似,學齡前飲食也應注意到熱能需要的個體差異,既要防止熱能攝入不足,也要防止攝入過多發生肥胖症。學齡前兒童肌肉發育較快,再加以內臟器官增長、酶和激素等合成機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質。每日應供給45—558的蛋白質。2、礦物質、維生素:充足的鈣與維生素D的供給不僅能夠影響學前兒童骨骼增長和骨骼硬度的增加,而且與恆牙的健康也有很大關係。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如何愛學齡前兒童
    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特別要把提高學齡前兒童素質作為工作重點。這一綱領性的闡述對幼兒園步一步加強德育管理,培養新時代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
  • 如何讓學齡前3~6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呢?
    如何讓學齡前3~6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語言的構成。一般來說,語言分為語音、語義、語法、語用等,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四個環節都包括了以上的構成。如何讓學齡前3~6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