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船集團間接控制的
上市公司江南重工的領導也在中國船舶中擔任了職務,因此,江南重工被注入中國船舶的猜測再起,但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江南重工被整合到中國船舶的可能性並不大。
此前因同業競爭原因,中石化下屬企業逐步退市,從而整合在中石化一家公司平臺之下。這次江南重工(行情論壇)高管變動又會讓市場出現類似猜測。不過,中信建投公司分析師高曉春表示,中國船舶和江南重工並不一定會合併,但不排除江南重工作為中船集團下屬船舶配件資產的整合平臺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150.SH,下稱「中國船舶」)近日召開董事會會議,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船集團」)總經理陳小津如期出任中國船舶新董事長,中船集團副總經理聶成根就任副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由中船集團間接控制的上市公司江南重工(600072.SH)的領導也在中國船舶中擔任了職務,因此,江南重工被注入中國船舶的猜測再起,但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江南重工被整合到中國船舶的可能性並不大。
人事調整
在本次高管名單中,中國船舶任命了公司總會計師沈樑和董事會秘書施衛東。沈樑曾就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南造船廠」)經營計劃處,之後就任過江南重工副總經理兼證券部主任、中船集團資產部副主任。
施衛東在今年7月27日前一直擔任江南重工的董事會秘書,其也先後在江南造船廠和江南重工工作,幾天前他還是江南重工副總經理。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致電江南重工證券部,該公司一位人士表示,施衛東本人並不在,但他已經得知施衛東任職中國船舶的事情。
作為中船集團的「孫」公司,江南重工大股東為江南造船廠,持股前者40%股份,中船集團持有江南造船廠67.47%的股份。江南重工是我國大型鋼結構、成套機械工程製造基地,具有建設部頒發的鋼結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
江南重工曾設計製造過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第一座飛彈發射架、第一臺過江和地鐵用隧道
盾構掘進機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迭合梁結構雙索麵斜拉橋等,大型鋼結構產品遍及葛洲壩(行情論壇)、長江三峽工程、國家大劇院等。公司已具有並掌握當代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用液化氣液罐的生產製造
技術,船用液罐產品已成系列,並正在積極轉化為陸用產品。
整合猜測
此前因同業競爭原因,中石化下屬企業逐步退市,從而整合在中石化一家公司平臺之下。這次江南重工高管變動又會讓市場出現類似猜測。不過,中信建投公司分析師高曉春表示,中國船舶和江南重工並不一定會合併,但不排除江南重工作為中船集團下屬船舶配件資產的整合平臺。
今年上半年,江南重工淨利潤增幅達到了900%,去年同期淨利潤570.07萬元。公司表示,主要是公司出售持有的部分已上市有條件限制流通股帶來的收益。江南重工投資了十多家上市公司,根據公司4月披露的
數據,
股票投資帳面餘額達到1.4490107312億元,其中包括申達股份、錦江投資(行情論壇)、上海三毛(行情論壇)、豫園商城(行情論壇)、龍頭股份等多家上海地區的上市企業。
由於江南重工主業鋼結構的業務利潤率並不理想,只有5.75%,因此如果能在其母公司的支持下,做大做強船舶配套件,將會讓公司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去年其鋼結構的收入為4.93億元,船舶配件收入8669萬元,但後者10%的利潤率高出鋼結構近一倍。雖然船舶配件尚未達到公司其他行業如電氣設備和金屬管子製作等的利潤率,但卻是公司唯一一家利潤提高的細分產業。在電氣設備業務上,利潤率下降6個百分點。
江南重工解釋,企業以陸用大型鋼結構為主,相對比例不高的船舶配套產品的發展未能跟上整個造船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規模和效益的提升。因此,公司將大力拓展船配業務,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船舶配套與非船產品經營比例達到1:1的份額,使公司差異化競爭力更加高,抗風險能力更加強。
2006年,依託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建設,公司承接了大量鋼結構廠房、塢門及7臺超大型龍門吊合同,並進入船用液罐領域。公司的壓力容器車間和機械製造車間將搬遷至上海崇明的長興島,整個搬遷建設工作在2007年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兩個新車間的生產能力將達兩倍以上。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