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五口大鐵鍋撐起大院食堂 40年後運動員飲食要有科技含量

2020-12-22 東北新聞網

  40年前管飽 五口大鐵鍋撐起大院食堂

  40年後吃好 運動員飲食要有科技含量

  大院食堂後廚的設施非常齊備。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查金輝 攝

  現在大院食堂光主食就有十五六種。

  自製的熱豆漿、煮沸的鮮牛奶,包子、餅、餛飩、各種粥和小菜、西點、雞蛋……豐富多樣的早餐開啟了運動員一天的生活、訓練。吃,對誰而言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對於每天訓練的運動員來說,吃飯是一件格外重要的事情。

  可是如果回到40年前,如此品類眾多、營養豐富的早餐,卻是老一輩後廚人不敢想像的事情。過去的40年裡,運動員飲食的豐富、食堂設備的不斷更新,都反映出改革開放後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初】

  能吃飽就行 5口大鐵鍋撐起300多人大食堂

  退休後重新回到「大院兒食堂」,坐在記者面前聊起過往,付援感慨萬千,一張口便是一句「變化太大了」。

  從24歲進入遼寧運動隊食堂工作,一直到60歲退休,付援見證了食堂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也見證了遼寧運動員的夥食越來越好。

  「我是1975年開始工作的,那時候叫體訓班夥食科,就是很簡陋的小平房,所有的隊員、教練都在一個大廳裡吃飯,後廚要做三四百人的飯」,付援回憶說,那時候後廚的人早上5點鐘就要到食堂,中午完事之後也閒不著,隔幾天下午就要去撫順拉煤。

  說起上世紀70年代末的食堂夥食,付援十分感慨,「當時的夥食標準是每人每天1元錢,早上就是粥、饅頭、腐乳,鹹鴨蛋、雞蛋都是限量的,偶爾有點兒罐頭,也是一人一點兒,要是蒸包子,每個人都得限量,不是隨便吃的。」中午和晚上每頓飯是五六個菜,一般就是炒青菜,好菜就是炸刀魚、蘿蔔燉牛肉、土豆燉牛肉。

  不是大家不想多給運動員們準備好吃的,而是那時候的條件不允許。別看當時菜的品種比現在少很多,可後廚每天比現在要忙得多。

  「那時候什麼機械化設備都沒有,所有飯菜都靠5口燒煤的大鍋,每天早上早早就得有人生火,三口鍋負責炒菜,另外兩口鍋做米飯、饅頭、粥之類的主食,燜飯都是靠大鐵鍋,那真是考驗火候,火大了就糊、火小了夾生」,身高並不高的付援盡力張開雙臂給記者比劃著,「大鍋直徑1米多,每次蒸饅頭什麼的,都是倆人抬著屜,一層一層往上摞,像現在我們看到小吃部的一屜一屜小籠包,但我們那時候都是一米多的大屜,不好弄。」

  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運動項目,主要是足、籃、排三大球,加上田徑、遊泳、桌球、羽毛球和舉重運動員。所有運動員都是自帶碗筷,吃完了在食堂自己刷碗,當時也沒有什麼燒熱水的設備,大家都是用涼水刷碗。

  【1985年】

  「夥食科」更名為「營養部」食堂不斷有花樣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運動員夏天有降溫費,可對於當時沒有冷凍機器的食堂來說,想給運動員做點涼快的東西並不容易。

  食堂沒有冷凍機,付援就帶著手下人去冰場運來冰塊,但他們發現這種冰做出來的冷飲,隊員吃完容易拉肚子,最後也只好用來冰鎮,給運動員做點綠豆湯什麼的。

  運來的冰塊還有一個用處,就是放在大槽子裡,把肉之類的怕壞的東西放上面,蓋上帘子、棉被,能保鮮一個晚上。

  1984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食堂從小平房搬到新址。1985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遼寧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也就是後來人們口中的「大院兒」,「夥食科」更名為「營養部」。

  搬到新食堂的後廚員工們用上了天然氣,也有了和面的機器,然後又有了冷庫、冰箱……這些新設備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後廚的工作效率,也可以研究新花樣了。

  「我們開始研究做冷飲,一開始就是給運動員做點冰果,以高於成本一點兒的價格賣給職工,最開始是5分錢一根,後來漲到1毛錢。後來我又帶人去杭州買冰淇淋機器,給運動員做冰淇淋。」付援告訴記者,那時候每到周末還有一項讓大家期盼的福利,就是運動員一瓶汽水、教練員一瓶啤酒。雖然一周才一瓶的量在現在聽起來很少,但這在當時已經是很讓外界羨慕的福利了。

  關於炎熱夏天的記憶,這一段是清爽又涼快的。而隨著天氣轉涼,又有一段溫暖的記憶浮現在付援的腦海中。

  為了豐富食品,食堂安裝了烤爐,但不是現在大家常見的電烤爐,而是煤氣烤爐。當時做蛋糕的師傅也厲害,是從秋林公司來的大師傅,選擇到大院兒工作就是「體育情結」。「因為他是一個足球迷,領導承諾他到我們這工作,每場遼足的比賽給他一張球票」,付援饒有興致地說。

  雖然當時的西點和現在的多種多樣沒法兒比,但早餐出現蛋糕、方糕,讓運動員們倍感新鮮。雞蛋、麵粉、白糖做成的老式蛋糕,也是老一輩運動員記憶中懷念的口味。

相關焦點

  • 「40年40變」大院運動員四十年間從吃飽、吃好到飲食要有科技含量
    現在大院食堂光主食就有十五六種。【上世紀80年代初】能吃飽就好 5口大鐵鍋撐起300多人大食堂退休後重新回到「大院兒食堂」,坐在記者面前聊起過往,付援感慨萬千,一張口便是一句「變化太大了」。「那時候什麼機械化設備都沒有,所有飯菜都靠5口燒煤的大鍋,每天早上早早就得有人生火,三口鍋負責炒菜,另外兩口鍋做米飯、饅頭、粥之類的主食,燜飯都是靠大鐵鍋,那真是考驗火候,火大了就糊、火小了夾生」,身高並不高的付援盡力張開雙臂給記者比劃著,「大鍋直徑1米多,每次蒸饅頭什麼的,都是倆人抬著屜,一層一層往上摞,像現在我們看到小吃部的一屜一屜小籠包,但我們那時候都是一米多的大屜
  • 趙忠祥老師40年堅持使用鐵鍋補鐵,真的能補?補鐵您要知道這些
    前幾天,央視著名主持趙忠祥老師發了一篇名為「一口鐵鍋使用40年用來補鐵」的微博,頓時引起一片譁然;做飯用鐵鍋就可以「補鐵」預防貧血,關於補鐵,有些事情您還是知道的好。鐵鍋補鐵,真的靠譜嗎?鐵鍋上產生「紅鏽」,其實就是我們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最簡單的「氧化反應」,鐵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氧化鐵(Fe2O3),之前已經有實驗證明,城市人群肝部疾病發病率高於鄉村人口的主要原因就是身體中吸收了大量的氧化鐵物質,對於「鐵鏽」而言,對人體危害較大,建議您還是「合理使用鐵質廚具,預防生鏽,合理保存」。
  • 職業運動員的飲食有什麼講究
    職業運動員因為要保持身體狀況要在最佳,所以對飲食是非常講究的,今天,我們一起探討職業運動員的飲食講究。職業運動員在保證高強度訓練、比賽的同時需合理控制體脂含量,所以選擇食物要講究營養,要合理安排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食物中的比例,一般球隊營養師會根據球員身體情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飲食計劃,保證每一名球員擁有合理的飲食搭配。
  • 北京軍隊大院撐起了中國半個娛樂圈,大院子弟影響一代人的記憶
    北京軍隊大院是五十年代後興起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在大院文化孕育下成長了很多人。他們後來成為搖滾教父,成為小說家,成為國內頂尖導演,成為著名明星,一句話可以概括就是,北京軍隊大院撐起了中國半個娛樂圈,這毫不誇張。
  • 燕趙論壇|河北這口鐵鍋的「免疫力」從何而來
    近期,因為疫情大考中交出的漂亮成績單,該公司及其製造的鐵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人們想一窺究竟的是,這口鐵鍋戰勝疫情衝擊的「免疫力」到底從何而來?這是錘不扁、砸不壞、響噹噹的一口鑄鐵鍋——攻克不同材質收縮比的難題,色彩斑斕的琺瑯被牢固均勻地固定在鑄鐵上,225克重的鋼球從1米高處垂直下落,琺瑯卻完好如初;這是一口綠色安全的鑄鐵鍋——重金屬含量的執行標準,要比其他國家執行標準嚴格得多;這是一口技術領先的鑄鐵鍋——40多項專利「傍身」,夯實了它行業領跑者的地位。
  • 法國青少年40年來越跑越慢,法媒:垮掉一代還能撐起法國未來嗎?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法國電視二臺23日公布了一組青少年體能測試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孩子們的體能可謂大不如前。在40年間,法國青少年竟然「喪失」了25%的體能!這讓法國媒體不禁質疑:「垮掉的一代還能撐起法國的未來嗎?」
  • 有人的鍋2月一壞,有的一用40年,只要把鍋養好,你的也能用40年
    果果作為美食創作者,在廚房「歷練」了20年,對鍋也有了一些了解,比如炒花甲,不能用不粘鍋,不然鍋爛得快,這就是為啥有些人的鍋2月一壞,而使用得當,有些鍋能用40年(我老家的鐵鍋,我媽結婚的時候買的,現在還在,有40年了),今天就說說它們的一些優缺點,看看哪種更好用更耐用,也可以給大家在買鍋時做一些參考,同時也把一些養鍋技巧分享給大家。
  • 40年匠心獨運,誰是2020常州「食神」?
    嚴格的評定標準:在常州餐行業工作滿40年以上、在市級以上烹飪大賽中獲得2次以上榮譽、在本行業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高級戴國文大師,從事餐飲40年,高級技師。1971年在金壇縣飲食服務工作工作,1992年其創作的菜餚《香蕉排骨》被常州市首屆美食節評為常州名菜,主持研發創新《長蕩湖八仙宴》,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名宴》,湖鮮美食節,連續舉辦五年,培育了長蕩湖餐飲集聚區,做出了特殊貢獻,被政府授予特殊貢獻獎。
  • 人到40歲後會變成減肥困難戶!有四大原因
    人到40歲後會變成減肥困難戶? 營養師給出原因及解決方法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減肥容易,40歲之後減肥難呢?俄羅斯「健康生活網」盤點出4大導致減肥困難的原因,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遺傳、年齡的變化、缺乏運動、以及年輕時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患上這種病後,減肥會變得更加困難。方法:1.關注腰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腰圍超過80釐米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患代謝綜合症的機率會增加。2.少食多餐。
  • 中國有個村 過著40年前的大集體生活 這裡猶如人間天堂
    大家知道40年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嗎?如果你不清楚,不妨問問自己家中的長輩,很多長輩都會和你說,40年前苦啊,人人都要勞動,每個人的收入都差不多,吃不好穿不好,那個年代也被稱為「大集體」。然而大家想像不到的是,在我們國家依然有個村子,知道如今依然過著「大集體」的生活,然而這個村子的村民,卻比我們每天忙碌的人要生活得好多了,不僅每天悠閒,而且收入也非常高,它就是「南街村」。這個村子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這裡依然過著「大集體」的生活,支出都是有村裡負責,這裡如今非常富裕。
  • 鐵鍋長期不用就生鏽?40年老廚師教我一招,「開鍋」後永不生鏽
    鐵鍋算是傳統的烹飪廚具之一,現在很多家庭都會用鐵鍋來炒菜,這都是因為鐵鍋裡面主要成分是鐵,還有少量的硫,磷,錳,矽和碳等物質,並沒有有毒物質,這樣做菜家人吃的也放心,並且在以前還有用鐵鍋炒菜補鐵一說,雖然鐵鍋炒菜的好處有很多,但它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遇水時容易發生氧化。
  • 大爺用40斤鐵鍋做小吃,幾勺麵糊加料賣20元,在福建赫赫有名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非常多的美食,光是傳統小吃的種類就多到數不過來了,而且中國各地的傳統小吃都各具特色,畢竟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同,這小吃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湖南長沙的臭豆腐、四川成都的麻辣兔頭、廣東順德的姜撞奶……圖片來源於網絡
  • 鐵鍋炒菜怎麼就那麼香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皮妹兒小廚房「品一品」這口鐵鍋火的發現和利用是人類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它不僅給人類帶來光明,驅散寒冷和危險,還讓人類的飲食有了重大變革。在粵菜裡特指鐵鍋,尤其生鐵鍋質地脆硬,手感偏重,傳熱快、導熱強,為鍋氣的產生提供了必要條件。氣:指食材加熱後揮發出來的氣體、氣味。所以,鑊氣就是要用大鐵鍋伴隨著猛烈的火力烹調,在鍋中快速翻炒,不斷翻拋起、食材的溫度瞬間飆高,水分蒸發,和鍋體充分接觸後引發出的焦香。
  • 江蘇省運會運動員食譜增至40套 全部供應熱菜
    運動員在花園國際大酒店就餐 省運會運動員有口福了! 夏季菜餚品種有變化 運動員食譜已增至40套 省運會籌委會食品安全工作部、市食藥監局餐飲監管處夏忠貴介紹,原來的25套運動員食譜,是今年4月份制訂的。進入夏季,菜餚供應品種有變化,有些菜餚需調整。「為了方便接待酒店操作,我們吸收了酒店的一些建議,並收集他們提供的菜單。
  • 江蘇部分機關食堂下班前40分鐘即有人排隊吃飯
    現代快報記者 張瑜 付瑞利 王穎菲  12:00才下班  11:15就去食堂排隊  地點:江蘇省級機關食堂  下班:12:00 開飯:11:30  探訪:11:15 現場:已有十幾人排隊  江蘇省委70號大院內,有一棟白色二層小樓,是機關幹部職工食堂。
  • 40年前受盡磨難,40年後成大家崇拜的偶像 / 劉銘
    編者按2019年4月27日,我受第六屆「相約洛陽」兩岸三地、全國殘疾人公益研討會邀請,為大會做《新媒體寫作知識及運營方案》講座,有緣認識了劉銘。然而有誰知道,他天生不能走路。9歲時被送去廣慈,望著父母離去的背影,無助的哭泣。還記得,洗個澡,花兩個小時,才爬出浴缸;還記得,上學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家苦坐十年;還記得,和戀人,為一份感情,長跑八年;還記得……劉老師無疑是個傳奇的人物,40年前受盡磨難,40年後成大家崇拜的偶像。走過泥濘,走過紅毯。如今他懷抱鮮花,傳播慈濟。
  • 壁掛村裡的大鐵鍋
    灶臺簡易,灶臺上放著兩口大鐵鍋,一口鐵鍋反罩在灶臺上,鍋底朝天,一口鐵鍋順著安放,鍋裡盛著大半鍋沙土,還有零星樹葉散落在沙土面上。兩口大鐵鍋直徑足有一米多長,鐵鍋表面都刷了白色的油漆,歲月剔除了油漆,斑斑鏽跡像繁星一樣布滿鐵鍋。石板灶臺面褪了本色,灶口用石板封擋了,看不到灶肚。很讓我好奇的是,盛有沙土的那口大鐵鍋裡長了一株孔雀草,一根直莖,幾片綠葉,盛開一朵金黃色的花。一隻小蜜蜂在花上飛來飛去。
  • 日本投降後,一個日本五口之家逃進中國原始森林,40年後怎麼樣?
    導語:日本投降後,一個日本五口之家逃進中國原始森林,40年後怎麼樣?抗日戰爭是我們必須要銘記的戰爭,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就意味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在1936年,日本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制定了20年內移民100萬戶500萬人的計劃,也就是說讓日本人移民到到中國來居住。來自日本的豬鼻一家,在日本戰敗之前的幾個月,也就是1945年,來到了中國黑龍江省吳縣開拓團,豬鼻一家是日本最後的一批移民團。豬鼻一家一共有五個人,分別是豬鼻常吉,高橋信子,兒子豬鼻長男和女兒豬鼻百合,最小的一個女兒才有三歲。
  • 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多大為一印?
    農村土灶用的太鐵鍋,有六印八印的,這印我們宿松叫「張」,叫六張鍋八張鍋,「印」也好,「張」也好,都是代表鍋口內經長度的。一、最小的鍋。我們家鄉土灶上最小的鐵鍋是4張,4張鐵鍋鍋口內經是48cm。這48是一個基數,是最小鐵鍋的基數。以後每增張1張,並不是12cm。二、一印(或一張)是多少。農村大鐵鍋,規格從4印(張)開始,5印、6印、7印、8印、9印、10印等等,還有單位食堂用的特大鐵鍋。從4印48cm基數開始,再往大每增加1印,鍋口直徑增加4cm。1印的長度就是4cm。
  • 海澱這個大院食堂,暖胃更暖心!
    老人年紀大,做飯不方便怎麼辦?家長工作忙下班晚孩子放學後吃飯問題怎麼解決?海澱復興路40號院又被稱為鐵建大院為了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吃到放心菜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不僅提供種類全、花樣多的餐品更有「外賣小哥」零跑腿費送餐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