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學來源於《易經》,早在宋代邵康節所著的《梅花易數》中,就對起名作了精闢的闡述,現代研究姓名學的人只是對中國古姓名學理論的完善和發揚。傳名軒所闡述運用的姓名學理論方法均來源於易經姓名學領域權威專家學者研究成果,並力求進一步完善與發揚。
說到《易經》,大家可能總覺得高深莫測,那麼《易經》究竟是怎樣的一門學問?下面我就來儘量簡要的說明。
《易經》是中國群經之首,它是中國經學中最高深的一門學問。關於《易經》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是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而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裡,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傳」是對「經」的解釋,自漢代以來被尊為《易經》,並列為儒家經書之首。
簡單的說,「易」即變化,「經」即規律,《易經》是研究宇宙人生變化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問,其特點是以陰陽變化為核心解釋和控制事物變化的過程。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學,最早的數理和符號邏輯,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奧秘的學問——這裡說的都是最早的!它提出的辨證的思維方式,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對中國的哲學、政治、宗教、美學、史學、醫學、兵法、武術、文學、藝術、數學、天文、地理、建築,以及社會心理學、民俗文化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易學文化。不僅如此,易學在國際文化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影響(這一點以後單獨闡述)。姓名學運用的陰陽五行與五格剖象等方法都是來源於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