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為一退休講師發副教授聘任證書—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因為聽了好多關於常萍老師的「傳說」,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9級的研究生陳小南打算去膜拜一下這位在很多畢業生眼中「用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舞蹈」的老師。

 

陳小南回憶,考研之前,她去「蹭」常老師的課。「她課講得特別好,感覺蹭課的人比本班的學生還多。」提前半個小時到,班裡已經沒位置了,只好和很多人一樣站著聽課。

 

備受學生敬重的常萍老師,為本科生講了32年古代文學,任教期間不出書、不發論文、不申報職稱,只專注教學。直到2015年10月退休,仍是大學講師職稱。

 

1月7日,河南大學專門為常萍舉行了特別的聘任儀式,返聘其為副教授並頒發證書。此消息經該校師生網絡傳播後刷爆了河大曆屆學生的校友群和朋友圈。

 

「她講李白,她就是李白;她講王維,她就是王維」

 

河南大學副校長劉志軍說:「這個聘書不僅是發給她個人的,實際上是發給以常萍老師為代表的、長期以來耕耘在教學第一線、潛心研究教學、全身心投入教學,同時又得到老師特別是同學們高度認可的老師們的。」

 

她的學生高翰說,常老師能用一種靈動的方式,把艱澀的古代文學課變成簡單明快的詩意道場。

 

「她的課,沒有寒暄,亦沒有個人介紹,直接進入正題:文學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階梯,是從苟且的物質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之必不可少的媒介,一直講到西方的海德格爾、老子的道法自然……」高翰回憶。

 

「她有點像那種入戲很深的演員,用自己的靈魂去深切擁抱她所講解的每一位詩人、每一個詩句。」學生崔彥玲說,常老師講課是全身心投入地在講,是以自己的生命力融入到作品中的講法。她講李白,那她就是李白,激情萬丈、瀟灑狂放;她講王維,那她就是王維,寧靜淡遠、通透曠達;她講蘇軾,那她就是蘇軾,才華橫溢、如萬斛泉湧、不擇地而出……

 

畢業生曹光煜也說,每當常萍老師走上講臺,就會煥發出神奇的光彩。古代文學中的那些人和事,在她的課堂上,都活靈活現從課本裡走出來,都像她的老朋友,無論提起哪個人,哪個掌故,哪段詩詞,她都隨口拈來,如數家珍。

 

「從河南大學畢業已經十多年了,這十多年裡,見過很多人,上過很多老師的課,聽過很多國內外名人的講座,但是,沒有一個能像常萍老師那樣,帶給我那種震撼。」在曹光煜的記憶裡,常萍老師總是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穿行在古樹林立的校園,她沉默的背影讓人看到了一名老教師的堅守。 

 

在常萍老師的課上,從不點名,不留作業,沒有考卷。也不要求學生去背誦那些名詩,隨意發揮寫文一篇便是期末考試了。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翹課的。」河南大學1998級一位畢業生說,現在高校的體制,搞得老師們都卯足了勁兒去搞課題、跑項目,那些需要靠點名來維持出勤率的老師,應該把精力放在備課和講課上。

 

不只教授知識,更傳遞人生感悟

 

「常萍老師的名字,讀著平常,但常萍老師在眾多學生心中絕非一位平常的老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師薛海霞是河南大學中文系1994級本科生,她告訴記者,20多年過去了,她還時常想起常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人生是可以說不的。我們可以選擇拒絕一些世俗在意的東西,如果那讓我們更遠離內心與幸福。」

 

「那段時間,我陷入精神上的孤獨和絕望,感覺到的只有黑暗和冰冷。上常老師的課,卻讓我感到鼓舞,便想找她傾訴。」已畢業十多年的凌豔回憶說,常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還約凌豔周末到她家去詳談,「我一直記得,她跟她女兒一起接待的我。當時她說了什麼我雖已淡忘,但我永遠記得那種關切和溫暖。那天常老師給我做了一道炒捲心菜,那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捲心菜。」

 

畢業後,凌豔每年都寄新年賀卡給常老師,但從未得到回覆。「也許對她而言,看到學生陷入困境,她熱心幫助是自然而然的,而我走出困境後,表達感謝也是一件俗事。她的這種熱切與放下,正是她為人處世、教書育人精神與原則的體現。」

 

上世紀90年代的畢業生崔彥玲回憶,常老師講的是魏晉和唐宋文學。我覺得中國傳統士子的信仰、操守和風度已經融進了她的精神血液。

 

曹光煜認為,常老師把對人生的感受、想法都貫穿到自己的教學中,不只是教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人生的感悟。「對知識的敬畏和渴望,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對人生境界和大格局的追求,對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堅守,對人間罪惡的批判與寬容,這是她帶給我的影響並一直伴隨著我的人生。」

 

「要是能有人每節課悄悄錄音或錄像,然後認真整理一下,出本上課實錄,也算是學生的一分心意啊!」多年來,有不少學生都有過這樣的念頭,但都被婉拒了。河南大學出版社擬為常老師出版一本課堂系統筆記,為此,出版社編輯還專門去聽了一年的課。

 

「已經答應一家出版社,準備退休之後寫一本詩詞鑑賞方面的書。」常萍說,退休後再寫書,已經與評職稱沒有任何關係了。

 

遲來的認可

 

「其實大學應該獎勵教學,現在大學裡絕大多數老師都把精力放在科研成果上,教學就糊弄。」薛海霞表示,科研的影響也許在於某個領域裡的深遠影響,但對於大學來說,區別於科研機構的重要特質就是大學培養一代代大學生。

 

「這個聘任證書,是個遲來的認可。」1月7日,在聘任儀式現場,劉志軍說,在常老師以講師職稱辦理了退休手續之後,經學校研究,決定聘任常萍老師為副教授,繼續為本科生授課,這是對常萍老師遲來的認可。

 

「能引導進取的老師,是好老師,因為他給學生奮進的力量,讓學生更容易走向成功;能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進退的老師,更是好老師,因為他幫助學生試著更忠實於自己,於是也更接近幸福。」一名畢業生在微信校友群寫道。

 

真正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是教學過程的力量。科研重要,但只有將科研智慧成功轉化為教學上的智慧與影響力,才是對教學更好的促進。」薛海霞說。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在河大學子的心目中,只有講師職稱的常萍老師,是「口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最早在朋友圈發布聘任儀式圖文消息的該校教師、常萍老師學生的強海峰寫道:「這不是實至名歸,論學養論造詣論貢獻論影響,她早已超越了教授。」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學一女教師不寫論文不報職稱課堂爆滿,退休特聘副教授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教師常萍老師聘任儀式。1月7日上午,河南大學副校長親自給一位副教授頒發聘書的消息,刷爆了河大校友的朋友圈。為何這個受聘儀式讓河大學子紛紛慶賀,競相傳播?聘一個副教授,為何會專門舉行規格等同於特聘教授的聘任儀式?
  • 以講師退休被返聘為副教授的老師:不忘初心—新聞—科學網
    最近,河南大學一位教師刷爆了了許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這位教師以講師職稱退休,學校返聘她為副教授。不過引發熱烈關注的不是學校的舉動,而是她的課。
  • 東北大學打破職務終身制 不合格副教授降級講師
    聘任考核動真格 9人被降級 29人被降薪  東北大學「帶頭」打破職務終身制  「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一直是高校人事改革的難言之痛。然而,10月10日,記者從東北大學了解到,該校在近期組織的聘任考核過程中,首次打破職務終身制,有9人因考核不合格被降級,29人因未完成聘期目標而被降薪。此舉在遼寧省內高校中尚屬首次。
  • 湖南大學法學院新聘任的90後副教授陳少威,高顏值的小鮮肉啊!
    【湖南大學副教授竟是「90後」高顏值小鮮肉】1月15日,@湖南大學 學子的朋友圈被一張照片刷了屏,照片中間的這個人,他是湖南大學法學院新聘任的90後副教授陳少威,出生於1991年,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
  • 關於湖南大學聘任李晟曼為副教授一事的深刻理解
    最近,一位華中科技大學本碩博的優秀才女李晟曼才26歲就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科研實力。其實,國內近兩年來這種年輕名牌大學副教授是越來越多了,比如電子科大博導夏娟,本科學於川大,23
  •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高級編輯、記者特聘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授
    (河南法制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東 通訊員徐楠 李曼琳)8月28日上午,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在藝術樓報告廳舉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特聘教授聘任儀式。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三十五名高級編輯、知名記者及其他業界精英從河南大學民生學院院長鄭逢斌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學院特聘教授及特聘講師。
  • 河南新聞進修學院稱統招涉嫌欺騙考生
    圖片上為現在校名「河南新聞學院」,右下為之前校名「河南新聞進修學院」,左為教室內部圈紅處為鐵皮屋搭建的多媒體教室 左下圖為教室內擁擠的座位【大公中原新聞網訊】(記者袁小玉)近日,多名網友向本網反映,作為培訓機構的河南新聞進修學院,本沒有招收統招學生的資格,但在招生時卻故意隱去
  • 北京大學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方案
    在2003年元月底的學校寒假工作研討會上,校領導班子根據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和近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結合國家人事部的文件精神,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就學校師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一致意見。學校認為,創建一流大學的關鍵是人才,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的關鍵是科學合理的人事制度。為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活力和競爭力,必須改革和完善現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 華中農大生科院前院長王學路被聘任為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
    王學路官方信息顯示,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前院長王學路已加入河南大學「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並被聘任為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據河南大學新聞網消息,4月14日下午,學校在金明校區辦公樓208會議室召開校級領導班子調整情況通報會。受省委組織部委託,校黨委書記盧克平宣讀了我校校級領導班子調整的有關文件。經省委組織部研究決定,闞雲超同志調任河南大學副校長;聘王學路同志為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沈潔霞同志調任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院長。
  • 講師在大學裡屬於什麼層次,年齡大仍然沒有評上副教授的講師多嗎
    大學講師大學老師的職稱主要有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不過,現在助教基本上沒了,因為高校招的都是博士,博士進普通高校都直接就是講師了,如果進的是好一些的學校大學講師所以,現在講師是大學老師的最底層了,因為好多學校已經沒有助教了,講師當中有兩類,一類是年輕講師,剛進校,還沒到評職稱的時間或者說到了時間臨時條件達不到
  • 26歲女博士畢業後被名牌大學聘任為副教授,才華與氣質俱佳
    她的本科、碩士、博士都在是我國的華中科技大學就讀的,今年剛剛讀完博士的她就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院聘任為副教授一職。值得一提的是,李晟曼所在的這個學院還不止她一名90後副教授,這也令不少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 河南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合作籤約暨名譽院長聘任儀式舉行
    校長宋純鵬為張鎖江院士頒發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名譽院長聘任證書 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與張鎖江院士籤署河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全面合作協議11月6日下午,河南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合作籤約暨名譽院長聘任儀式在校行政樓
  • 這些「教師」很特別——河南日報高級編輯記者特聘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授
    8月28日上午,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特聘教授聘任儀式在開封舉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三十餘名高級編輯丶知名記者及其他業界精英正式成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特聘教授及特聘講師,學生從此擁有了特別的「教師「。
  • 河南日報高級編輯記者特聘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授
    大河網訊 (記者 董倫峰)8月28日上午,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特聘教授聘任儀式在開封舉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三十餘名高級編輯、知名記者正式成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特聘教授及特聘講師,學生們從此擁有了特別的「教師」。民生學院院長鄭逢斌表示,學院正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以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引進為重點,積極構建以學院為主導、師資為主體、學科為載體的人才工作格局。
  • 盤點亞運冠軍學歷:有副教授,有博士,有講師,很多都是「學霸」
    他是暨南大學的副教授。而且,這個副教授職務,已經獲得三年了。之所以獲得副教授的職稱,是因為蘇炳添的本科、研究生學業,都是在暨南大學完成的,研究生畢業後,暨南大學正式聘任他為體育學院的副教授,雖然蘇炳添還沒去給學生們上過課,但他的行為,已經影響該大學的學子。除了副教授,還有一位,是博士。這位牛人是誰呢?她就是中國女籃主力前鋒邵婷。
  • —新聞—科學網
    這一制度並非南林大首創。早在2005年,同濟大學和武漢大學開始設置 「教學型教授」聘任崗位,試水大學教師評價體系改革。十幾年間,陸續有高校加入這一隊伍。 然而,針對該項舉措的爭議卻反反覆覆地出現,大學究竟應該重教學還是重科研的問題始終沒有達成共識。 讓受訪專家陷入思考的是,一個在真正的大學中根本不該產生的問題,為何總能「撩」到輿論的神經?
  • 河南30餘名董事長、知名記者、總編輯正式受聘這所大學!
    8月28日上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特聘教授聘任儀式在民生學院舉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三十餘名高級編輯、知名記者及其他業界精英正式成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特聘教授及特聘講師,學生從此擁有了特別的&34;。
  •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新聞—科學網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 從過去的「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講師晉升副高都十分困難」,高校青年教師人才梯隊建設正面臨嚴峻的「職稱擁堵」問題。 清華大學某院系副教授王老師今年39歲,2010年評上副教授。他說,現在系裡一年只有一個評上教授的名額。
  • 一證兩用!不用換發職稱證書,年限等同!證書與職稱全面打通
    隨後全國各省/市先後明確建造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可一證兩用,與職稱證書有同等效力。不用換發職稱證書,多省發文明確隨著職稱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多地相繼明確了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係。目前為止,全國已有北京、寧夏、江蘇、浙江、湖北、安徽、四川、西藏、福建、黑龍江、海南、陝西、廣西、河南、上海、重慶、山西、山東、天津、甘肅等20個省份發文明確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係。
  • 兼職教授聘任:那隻「白手套」撥弄了誰—新聞—科學網
    因此,引起了校友的強烈反彈,學院最終決定撤銷聘任、收回聘書。 中國人民大學的反應,可稱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只是,高校裡像這樣隨意性頗大的兼職教授聘任還少嗎? 不可否認的混亂 類似的事情,當然不止一件。 2015年,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體育學部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