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教授聘任:那隻「白手套」撥弄了誰—新聞—科學網

2020-12-11 科學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捐款人只有具備符合要求的學科專長,才能被聘為兼職教授。兼職教授的一大特點是「要幹活,不幹活只捐款是無法當教授的」。一些捐款者自己提出,希望有一個頭銜。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授予其榮譽學位,褒獎他的功德、慈善心以及對學校的貢獻。

■本報記者 溫才妃

這幾天,中國人民大學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6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聘用了一批兼職教授。可就在兩天後,一條聲明赫然出現在其網站上:「鑑於6月21日學院在向有關專家頒發聘書一事上存在著程序瑕疵……經研究決定重新審核兼職教師資格,收回聘書」。

然而,據媒體報導,程序瑕疵只是對外公開的原因,背後更是經歷了一番校友抗議——在這批兼職教授中,有一位人士的聲譽不佳,恐將影響學校的形象。因此,引起了校友的強烈反彈,學院最終決定撤銷聘任、收回聘書。

中國人民大學的反應,可稱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只是,高校裡像這樣隨意性頗大的兼職教授聘任還少嗎?

不可否認的混亂

類似的事情,當然不止一件。

2015年,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體育學部兼職教授。有同校教授稱「因學校當局未經正常程序而聘任鄧女士為兼職教授」,「決定逃離」。一時輿論譁然。

且不說鄧亞萍的聘任是否經正常程序,單從這些年高校校慶活動中,就可以嗅到聘任兼職教授混亂的味道。

北京某「211工程」高校教師王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學校聘高官為兼職教授,校友、社會人士通過給高校捐款成為兼職教授,這在高校裡都是常有的事。

比如,借著校慶的機會,曾有一名校友給母校捐款1000萬元,但同時他要求成為學校的兼職教授。出於利益的考慮,加上校友本人的聲譽尚可,學校一般都會應允。然而,這位捐款1000萬元的校友拿到了一張聘書後,就再也沒有在學校出現過了,更不用說利用業餘時間在學校授課、講座。

最讓王力看不過去的是某些高校的諂媚。「這些人被當作學校裝點門面的資本,在一些場合,享受了超出專職教授的待遇。」比如,在校慶等慶典活動中,這些官員、富商型的兼職教授會被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一幫校領導、媒體圍著他們轉。「大學本該是誕生大師的地方,但很多時候看到的卻是本該屬於大師的位置,卻被有錢、有官位者佔據了。」

靠著權錢裝點門面,圖的是表面的風光。把不合適的人聘為兼職教授,傳習知識、價值觀,也有可能適得其反。浙江某高校輔導員張辛對於一些兼職教授很反感,「他們當中有些人一夜暴富,宣傳的成功學思想很容易把學生引到重視錢、重視名利以及崇洋媚外上,這對于越來越浮躁的學風很有影響」。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曾說,一流的大學不等於偉大的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廣明深以為然,「受人尊重的大學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靠權錢裝點門面的大學為教授所不齒」。

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可否認,兼職教授制度是一項重要的現代大學制度。尤其是在大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今天,大學教授大多是學者型人才,而非專家型人才,因此,聘用一批專家型人才來彌補師資不足,很有必要。

對出於不同目的聘用的兼職教授,不能一棍子打死。

記者了解到,兼職教授聘任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聘請學科「大牛」。一些學科發展薄弱,需要本學科水平更高的人參與,但對方無法全職聘任,於是就以兼職的形式來幫助學校解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問題。

第二種,聘請業界專業人士,他們有本職工作不能全職到大學任教,但是其專長又有助於人才培養。

第三種,聘請身處高位的領導、功成名就的社會人士。前者的身份地位對學校建設有所幫助,後者能為學校創收。這些人如果不參與教學工作,就屬於超出了學術考慮的不正常聘用。正如前文所述,他們也是兼職教授問題的高發人群。

相比第三種情況下聘任的兼職教授,前兩種兼職教授的問題可謂「小巫見大巫」。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別敦榮告訴記者,學科「大牛」們有本職工作,平日工作飽滿,在外兼職時是否履行兼職義務需要斟酌。從履職的角度來說,學校是弱勢方,一般很難對強勢方——學科「大牛」提出剛性要求。

業界人士的授課時間、地點本該靈活,但一些學校會出於安全、路途、時間的考慮,把原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固定為課堂教學。張辛所帶的班級,原本定好暑假去工廠開展小學期,但因為相隔百裡且只上三天實踐課,最後改在學校教學。

這就不得不讓人產生疑問,兼職教授制度之所以有諸多不完善之處,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標準隨意性大

反腐劇中經常出現一個名詞——「白手套」,所謂「白手套」就是充當黑錢「漂白」的中間人。後來,該詞泛指從事某些見不得人的事,尋找「合法」「合理」的理由來加以掩飾的個人、單位、組織。

程序瑕疵是一個在兼職教授聘任引起風波時,被屢屢提到的詞彙。劉廣明指出,所謂的程序瑕疵,本質上是行政權力長期對學術權力的踐踏。「在一些大學裡,校長、書記決定的人和事,學術會議開與不開都是一樣,都會通過。」

這就像象牙塔裡的一隻「白手套」,給不合理的人和事披上合理的外衣。從根本上說,更是大學精神的缺失。

別敦榮、劉廣明指出,目前,不少大學的兼職教授聘任普遍存在「三無」——無名額限制、無標準可依(好一點的情況是,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的標準自定)、無履職內容。「缺少能夠讓大家都遵循的標準,聘什麼樣的人、什麼時候聘、聘期多長、過程中履行什麼樣的職責,很多高校都不明確。」

相比較中國高校聘任兼職教授的隨意,國外高校就嚴苛得多。據劉廣明介紹,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拒絕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理由是剛上任,主要工作尚未開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希望在哈佛任教但不授課,被哈佛拒絕……因此,單靠捐錢、名氣幾無可能成為兼職教授的。

別敦榮告訴記者,國外高校聘請兼職教授,往往是出於教學需要,教學需要產生於教學的基層單位,因此聘請兼職教授的決定往往是由基層單位提出。兼職教授又分為帶薪兼職與不帶薪兼職。帶薪由學校發薪水,需要徵得學校同意;不帶薪往往由學院決定。

「聘請兼職教授,首先必須考慮的是教學需求,其次是兼職教授的學術水平和專業水準。而了解學術水平、專業水準的教師在院系裡,是否需要請人、需要請誰來,都是由教授會來研究、建議的。」別敦榮強調,「不同於我國高校聘任兼職教授自上而下的形式,國外更多的是採用自下而上的形式。」

榮譽學位制度缺失

中華民族講求知恩圖報,對於校友、社會人士捐款的褒獎,對於政要貢獻的肯定本是應該的。只可惜,一些國內高校在形式上走偏了。

在別敦榮看來,捐款人只有具備符合要求的學科專長,才能被聘為兼職教授。兼職教授的一大特點是「要幹活,不幹活只捐款是無法當教授的」。「一些捐款者自己提出,希望有一個頭銜。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授予其榮譽學位,褒獎他的功德、慈善心以及對學校的貢獻。」

那麼,又有哪些人適合授予榮譽學位呢?

據別敦榮介紹,榮譽學位是一種特殊的學位制度,本身並不一定代表被授予者的學術水平。榮譽學位一般授予三類人群——學業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優秀的社會人士、有貢獻的政要等。只有授予學業優秀的應屆畢業生的榮譽學位才是代表學術水平的。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一方面,我國榮譽學位制度不健全,我國沒有建立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榮譽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制度,儘管一些大學向一些社會人士,包括國外政要授予過榮譽學位,但數量極少;另一方面,社會上仰慕虛名者眾多,教授的頭銜遠比榮譽學位風光。「換句話說,我國的榮譽學位制度的建立還有一段較長的道路。」別敦榮說。

而對於兼職教授制度,立規矩卻是迫不及待的。

別敦榮建議,對於學科「大牛」,學校應該有所規範,給他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接受了聘任就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對於業界人士,教學也應該有所規範,所謂規範並非效仿全職教授,而是發揮兼職者特長、優勢,利用他們的工作環境、條件,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

「對於兼職教授本人,除了履行相應職責以外,還必須將其視作一份榮譽。在其他單位兼職是對其學術水平的承認和褒獎,不履行職責事實上就是對自己的榮譽、聲譽不負責任。」別敦榮補充道。

《中國科學報》 (2017-07-04 第5版 大學周刊)

相關焦點

  • 法大公布兼職教授聘任四條件:鄧亞萍完全符合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近日,鄧亞萍受聘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一事引發熱議,該校昨日表示將公布聘用兼職教授的相關規定。今日上午,記者拿到《中國政法大學關於聘用兼職教授、講座教授、客座教授,授予名譽教授的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 大學聘任兼職教授,「姿勢」要正確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最近幾天在輿論的漩渦裡打了幾個轉,學院6月21日熱熱鬧鬧舉行儀式聘任幾個兼職教授,兩天之後,學院發文稱此次聘任存在程序瑕疵,「經研究決定重新審核兼職教師資格,收回聘書。」因為6月21日聘任的特聘教授中,有一位在輿論場中多有惡評,所以此事在人大校友中引發了質疑。很多人大校友認為聘任特聘教授,雖只是一個學院的行為,但也關係大學聲譽。此事迅速發酵,也讓校方感受到了壓力。  從社交媒體反映看,人大校方及時出面幹預止損,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
  • [「理」上往來]聘任鄧亞萍為兼職教授,槽點在哪?
    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該校兼職教授一事,5日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關注,一些法大校友和網友對鄧亞萍任職法大提出質疑,也有網友認為以鄧亞萍的學歷和成就有資格獲聘。6日,該校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聘請鄧亞萍為兼職教授符合兼職教授聘任規定中的條件和程序。
  • 我國高校聘任兼職教授有啥標準和流程?
    最近鄧亞萍被中國政法大學聘任為兼職教授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正反方各執一詞。國內高校聘任兼職教授到底有何標準和流程? 小編答 首先,小編先解釋一下啥是兼職教授,以及兼職教授與客座教授、榮譽教授的區別。 兼職教授是指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受聘為兼職教授之人本身需為教授。
  • 學校舉行洪錦維兼職教授聘任儀式
    學校舉行洪錦維兼職教授聘任儀式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信息學院     瀏覽次數:次 12月11日,洪錦維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石麟9樓會議室舉行。
  • 國家檢察官學院聘任204名兼職教授檢察教官
    本報北京9月9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9月9日,在第34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國家檢察官學院兼職教授、(高級)檢察教官聘任儀式在北京舉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光輝出席聘任儀式並講話。  記者從聘任儀式上了解到,國家檢察官學院決定聘任潘劍鋒、卞建林、宋英輝、梁根林等87人為兼職教授,聘任王松苗、萬春等50人為高級檢察教官,胡強等67人為檢察教官,共204人,聘期為三年。  王光輝首先向教職員工送去節日祝福。他強調,兼職教授、檢察教官是檢察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察業務素質培訓中的最強「外腦」。
  • 我校舉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李連忠教授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 IAM要聞
    6月28日下午,應研究生院副院長董曉臣教授邀請,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李連忠教授來訪我校,並欣然受聘我校兼職教授
  • 除兼職教授 還有這麼多種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在其《關於聘任鄧亞萍女士為學校體育教學部兼職教授的相關說明》中表示,學校聘任鄧亞萍女士為體育教學部兼職教授,嚴格遵守了《中國政法大學關於聘用兼職教授、講座教授、客座教授,授予名譽教授的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   教授一詞,原本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根據相關規定,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
  • 教育部:聘名人當「兼職教授」應規範
    昨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近日名人「兼職教授」引爭議一事。許濤表示,正常的教師交流和流動是可以的,但要有序要規範。「下一步教育部會再次強調有關的要求,尤其是在執行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高校操作的規範性,給高校更多的指導。」
  • 鄧亞萍任大學兼職教授遭質疑
    中國政法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該校於2005年下發過兼職教授聘任的相關管理辦法。該校剛剛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聘請鄧亞萍為兼職教授符合兼職教授聘任規定中的條件和程序。政法大學聘鄧亞萍任兼職教授引爭議12月2日,中國政法大學在其新聞中心發布了一則《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巡講團走進法大鄧亞萍傾情訴說「中華情·中國夢」》的新聞,新聞中提到,「會議結束後舉行了鄧亞萍受聘我校兼職教授儀式。」昨日,多家媒體報導了鄧亞萍獲聘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一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
  • 湛江師範學院聘任臺灣胡永崇教授為兼職教授
    日前,該校舉行了臺灣胡永崇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湛江師範學院副校長劉周堂、教科院黨委書記赫雲鵬、教科院院長範兆雄、教科院黨委副書記李德深、副院長鄭劍虹等參加了聘用儀式。儀式由範兆雄主持。隨後,劉周堂為胡永崇教授頒發聘書。  範兆雄指出,海峽兩岸的友好往來,為兩岸同胞在學術、教育問題上交流合作提供了保障。特殊教育作為湛江師範學院的新增專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 中國科學院大學17位教授受聘科技副校長—新聞—科學網
    科技副校長聘任儀式 12月27日,北京懷柔區第一批中小學校科技副校長聘任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的17位教授受聘成為17所中小學校科技副校長,將為優化懷柔科學城教育環境,提升懷柔中小學科技教育水平提供支持。
  •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舉辦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智能製造專題學術報告會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舉辦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智能製造專題學術報告會 來源: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時間:2018-07-18  瀏覽: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科研評價指標功與過-新聞專題-科學網
    我可以這麼說,作為各類排行榜的製作者,完全可以做到讓誰做第一就能通過挑選指標、設計權重以最後達到這一目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西方的科技評價從來都是由學術界同行來做的,也就是說是教授評價教授,而不是行政人員或領導來評價教授!指標體系設計得再好,教授不重視,沒有用!而教授之所以不會重視各種指標,是因為他們再怎麼愚蠢也不會看幾個數字(而不用腦子)就對一個同行的工作做出評價!但是領導要搞指標,教授不認,會出現什麼結果呢?那就是領導捲鋪蓋走人!
  • 南京郵電大學舉行姚嶽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思未學堂」首場報告會
    12月2日,南京郵電大學舉行姚嶽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思未學堂」首場報告會。江蘇省通信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姚嶽受聘該校兼職教授並應邀作「思未學堂」首場報告。張志華熱烈歡迎學校校友姚嶽總經理來校參加聘任儀式。他介紹了姚嶽教授的基本情況,充分肯定了姚嶽教授的學術造詣和帶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貢獻,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校企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促進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聘任儀式上,張志華為姚嶽教授頒發聘書並佩戴校徽。
  • 鄧亞萍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大學生寫信質疑
    中國政法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記者,該校於2005年下發過兼職教授聘任的相關管理辦法。該校剛剛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聘請鄧亞萍為兼職教授符合兼職教授聘任規定中的條件和程序。
  • 頒發才兩天,司馬南、姜昆兼職教授聘書就被收回,真是斯文掃地
    不過,據說在公布這次聘用結果後,有人大校友對於被聘兼職教授是否符合資質,產生了質疑。這或是促成人大繼續學院最終收回聘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聘用兼職教授,近年來屢屢引發關注和爭議。雖說從出發點看,大學在常任師資力量之外,聘用客座教授、特聘教授,無可厚非。可在現實中,一些高校的兼職教授成了一種隨意相送的名譽和頭銜,有名無實:一來是聘任的程序規範存在問題,二是兼職教授的資質無硬性標準。
  • 財政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繆建民先生聘任儀式暨黃達—蒙代爾講座•...
    5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繆建民先生聘任儀式暨黃達—蒙代爾講座•金融高管系列在明德主樓830講堂隆重舉行。繆建民先生以「危機與變革」為主題進行了金融高管系列的第一場講座。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吳曉求教授、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教授、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莊毓敏教授等出席講座。儀式由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杰教授主持。
  • 校長辦公會研究名譽教授聘任等重要事項
    1月16日,吳普特校長主持召開2018年第2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聘任及管理等重要事項。  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學校《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聘任及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