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是私人創辦的博物館,位於西安市大雁塔南廣場西南角、西安威斯汀酒店負二層。當天我去遊覽大雁塔時,天上一直下著大雨,於是萌生找一個室內博物館遊覽參觀的想法。拿出年初購買的全國旅遊年票一查,正好曲江藝術博物館可以免票。
曲江藝術博物館的展館面積不大,當時分為三個展廳: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金玉滿堂展、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其中,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是基本展廳,也是精華所在;金玉滿堂展是專題展廳,斯洛維尼亞珍寶展是臨時性主題展覽。
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以「色掛形象窮神變」為主題,通過80多幅不同時期的古代壁畫,揭示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歷史,展示了古代壁畫豐富的藝術內涵。這個展廳還有北齊佛頭、銅鼓等珍貴文物。
魏晉磚畫——耕種圖
自西漢晚期以來,各地大墓出現用繪畫裝飾墓室的習俗,至魏晉時期,甘肅一帶墓葬的彩繪磚畫獨樹一幟。這個畫像表現的是當時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犁地場景,畫面中兩頭牛牽引著一個直轅犁,農夫一手揚鞭一手扶犁,緊隨其後的農婦手中持缽,邊走邊撒種子,真實反映了魏晉時期的農業勞作場景。
明清時期的壁畫——三相圖
從左到右,佛以出家、成道、涅槃三相併立。
北齊石佛頭
這件北齊時期的石佛頭用整塊花崗巖雕琢而成,佛頭高約1米,據此推測整個佛像約8米高。這個石佛原本是被文物販子,從寺廟或石窟當中倒出來之後,要販賣到國外。在出關的過程當中。由於體量巨大,所以將其砍斷成很多塊之後,依次販賣出去的。現在只回收到了他的頭部。我們可以看到佛面的眉心以及兩個眼睛這些地方,原本應該鑲嵌有寶石。但是後來都被盜取掉了。佛頭刻畫十分精緻,形象豐腴,氣質端嚴。北齊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王朝之一,這個短命王朝只存在了27年,幾任皇帝都很變態,是中國歷史上最荒淫的禽獸王朝。或許是因為世道太苦,人們對於救贖的渴望太強烈,這一時期的佛像反而成了中國佛像的精華。從這件文物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佛造像臉部較胖,五官線條柔和,頭部肉髻出現了淺雕式的螺型發紋。
漢代銅鼓
出土於廣西省北流縣。銅鼓是古代西南少數民族部落首領象徵其至高無上權力的重器之一,只有在祭祀等重大儀式上才能使用。這件銅鼓碩大厚重,鑄造精良,鼓面大於鼓身,腰部收縮,通身裝飾著精緻細密的雲雷紋和幾何紋。鼓面正中是太陽紋,細長的八道光芒穿透了暈圈,光體圓凸,反映了古代廣西人對太陽的自然崇拜。鼓面上有4隻小青蛙呈逆時針對稱分布,使得鼓面富於變化,立體感極強。青蛙擁有強大的生殖能力,對於古代廣西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繁衍,這是生殖崇拜的表現,青蛙也就成為壯族人民的圖騰。在4隻青蛙之間,還對稱分布著兩隻烏龜,象徵著生命的延續長壽。
金玉滿堂展展出中國古代的皇家金器和當代翡翠藝術大師胡焱榮先生創作的翡翠藝術品,一古一今,一金一玉,相映成輝。
明代鏨花金佛塔
此佛塔為樓閣式八角形七層佛塔,佛塔的每一層的四個面都有一個小佛龕,裡面有一尊小佛像,總計二十八個佛像。每層塔簷下都繫著一顆鈴鐺,一是為了鈴響驅逐鳥類,保護花草,也可以用來判斷風向;另外清脆的鈴聲莊嚴寧靜,也有驅邪祈福之意。
唐代鑲寶象牙金背梳
這件金背書出土於陝西省,用象牙做齒,梳背純金打造而成,上面鑲嵌著各色寶石,因年代久遠,寶石大多已經脫落遺失。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生活在唐代的女性具有不同於其他朝代女性的精神風貌,唐代婦女流行梳高髻,講究髮式造型,頭部裝飾複雜且華麗。梳子在當時,因用發而分,梳發用梳,多以木、竹、牛角製成。插戴用梳多以金玉製成,從這件梳子的尺寸和工藝來看,應該是插戴用梳。插在頭髮上,露出金光閃閃,滿是五彩寶石的梳背,更加能彰顯女主人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嵌寶金鳳冠
鳳冠不是一般女子能夠佩戴的,它是崇高社會地位的象徵。這件鳳冠上面奢華的裝飾,就證明了這一點。這頂鳳冠上鑲嵌了許多紅寶石和藍寶石,鳳冠中間是精美的五爪雙龍戲珠。上面是一隻展翅的鳳凰,中央部分是兩隻蝙蝠環繞著一個圓形的壽字。壽字中間還鑲嵌著紅寶石。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代表的是福氣的意思,這些組合非常具有吉祥意義,象徵著幸福,長壽。在鳳冠的最外面我們可以看到,火焰形狀的金板,象徵著太陽。上面還鏨刻著銘文:誥命、日月、恩榮和奉天等字樣。鳳冠與華服相配,這件是在極其重要的場合下,才會佩戴的。以彰顯女主人高貴的身份。
漢代金鑲玉鸕鷀
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共展出玻璃、蕾絲、陶瓷器、紡織品、蜂箱畫等幾大類共100多件珍寶,大多數來自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
水果點心盤
藍白描金罐
立體人物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