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傳媒CTO黃志敏:做數據新聞的秘訣都在這了

2020-12-13 搜狐傳媒

搜狐匯傳媒沙龍
 演講嘉賓,黃志敏

  文/郝思斯

  數據新聞團隊最佳組合什麼樣?

  哪些人更適合做數據新聞?

  編輯和技術有矛盾,怎麼辦?

  編輯學代碼,技術學內容,哪個更難?

  帶團、招人、工作流程……財新傳媒CTO黃志敏,做數據新聞的秘訣都在這了。

  黃志敏是理工男,材料專業,畢業後網際網路業沉浮十餘年,時至今日,黃志敏一直都不敢稱自己為媒體人,「我一直覺得媒體人是很高大上的層面,我一直都沒敢把自己看成媒體人,差太遠——得會碼字才叫媒體人。」 然而,在這個自覺「差太遠」的「非典型媒體人」帶領下,財新技術團隊壯大了十倍,產生中國第一個獲新聞獎的程式設計師,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也成為國內唯一獲得過大獎的數據新聞團隊,「不順是常態,順是幸運」,他說。 獲獎之後,他覺得壓力大了,「下一個作品在哪裡?明年我拿什麼作品去領獎?天天都在想這事。」

  跟網際網路公司打職業賽

  2011年,黃志敏接手的時候,只有兩個部門,一個叫產品部一個叫技術部。「從我接手以後,人譁譁開始離職,最慘的時候產品部剩兩人,技術部剩兩人,還都新招的,也有一些同事到咱們這來。我接手之前,我就跟(舒立)講,財新網做媒體,做網站,我希望能帶它去打職業賽不是業餘賽。」黃志敏說。

  傳媒狐:什麼是職業賽和業餘賽?

  黃志敏:門戶訪問量像職業賽,媒體網站都叫業餘賽。很多的傳統媒體網站是什麼?就是紙媒電子版。迄今為止有大量的紙媒網站還這副樣子。你拿瀏覽器打開,左上角是PDF文件,右邊是文字,左上角點哪個塊,文字出現在右邊,我懷疑是方正系統自帶的,到今天還這個樣子。很多傳統媒體技術部門都特別差,怎麼差法?說白了,在傳統媒體裡頭技術部門幹什麼?就修電腦的,修網絡的,也沒什麼技術能力,有些從傳統媒體過來的朋友會有體會。自己有什麼想法,或者真的看到別人有什麼好的想法也幹不出來——看著好做不出來。 對於門戶網站,訪問量至少以億為單位。就算窄眾一點,每天做個幾百萬那是應該的。當看到一個媒體的企業技術部門,很多人自然而然會覺得反正作為媒體,技術肯定比網際網路公司差,我覺得不是這樣。我覺得如果要做,就要跟網際網路公司去比。我希望大家能夠在同一層面來比。

  傳媒狐:如何跟網際網路公司打職業賽?

  黃志敏: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把隊伍組建起來,到去年把產品部、技術部橫拆了一下,變成現在的網站部和移動部。至於要招人要留人,首先核心你的中層骨幹要穩定,要招到合適的骨幹穩定下來,像我這種核心骨幹都已經工作好幾年,都在他們崗位上工作好幾年,所以是非常穩定的,然後聰明好學,有責任心,你得先找到這樣的人。 在管理上最好的程度是不管缺了任何人,甚至缺了你,這個工作都能順暢走下去。現在,我覺得我們在網站業務、移動業務這一塊已經是相對的順暢了,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才可以去嘗試開拓一些新的領域做一些新的嘗試。

  傳媒狐:這個過程,最困難的是什麼?

  黃志敏:招技術人才是最困難的。第一,給不起錢。第二,人家不願意來。網際網路公司是產品經理、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做主導,而傳統媒體是採編人員或文科生做主導。技術人員自然而然覺得我得去一個有工程師文化的地方。

  傳媒狐:解決途徑是?

  黃志敏:首先是薪水。薪水還好,坦率講,現在我們能給得起平均的薪水,比你們低一成兩成,沒有碾壓式的區別。什麼是碾壓式的區別,我給你們舉個例子。Chinaren被搜狐收購,99年,底薪5萬,相當於現在的25萬,這就是碾壓式的區別。 第二,文化的問題。一個媒體文化是很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這個東西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改變。那怎麼辦?我給研發部門一個小的氛圍,小的工程師文化的氛圍,在大環境裡有一個小環境,這樣在整個工作流程中可以讓大家自由一點,這樣大家感覺也就會好很多,這是第二個。 第三,成就感的問題。這事怎麼辦?

  首先做網站不太能做出什麼成就感,因為網站技術就那麼點兒,沒什麼技術,訪問量肯定比門戶要低。所以網站能做的就是應對需求,大家有什麼需求,你就解決什麼需求。第二步,就是移動,就是APP,當時以APP為主。APP也是很難做出花樣。舉個例子來講,大家都在做新聞APP,搜狐可以去裝機,你們目標是以億的裝機量為單位,譁譁往裡砸錢,我不可能這樣砸錢,決定了我想跟你們在一個數量級上很難。而且我們做的是一個相對窄眾的東西。我現在有時候碰到朋友做APP,都會勸他別做。你想,你掏出手機,不管裡頭裝多少個APP,我估計你常用的不會超過十個。微信佔一大塊時間頻率,我手機電量60%是用在微信上。微信裝一個,微博不裝問題也不大。支付寶得裝一個,導航得裝一個,點評之類的得裝一個,還有什麼?聽音樂來一個,美圖秀秀來一個,最後門戶類的得來一個。所以其他的可能就剩一個位置,搶這位置幹嗎?有些時候沒辦法非搶不可,有些時候你花了很高的成本,我們發展一個裝機用戶成本可能十幾塊錢,然後過兩天人家換手機一刷機就沒了,實際上你們想想,包括你自己做的APP,除了推送,你會自動打開嗎?就這個現狀。所以我覺得做APP雖然是這種情況,但是這是佔領渠道的方法,我也應該做。但是APP這一塊要出彩是很難的,只能再想別的辦法。 做數據新聞就不一樣了,做數據新聞要求這幾種人必須得合作起來做事情,所以使大家都很有參與感。以前在媒體裡,採編、技術和設計人員是上下遊的關係:出稿件是記者和編輯的事情,出完稿件以後讓美編配圖、排版,技術是解決怎麼發布出去的問題。所以設計人員和排版人員在這裡沒有什麼成就感,他們也參與不了整件事情。以前新聞獎跟技術人員有什麼關係呢?不會有什麼關係,但做數據新聞程式設計師也能拿獎,成就感就出來了。

  傳媒狐:具體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黃志敏:先定選題,再商量用什麼圖形表現會比較好,再看這個圖形技術上能不能解決。我們也都知道數據新聞用的是前端技術,前端技術並不難,只是時間長短、成本高低的問題,所以我們就看具體問題,花多長時間,不行再改方案。方案定下來,回去再確認是否還需要讓記者補充更多數據。

  傳媒狐:如何協調採編與技術的分歧?

  黃志敏:編輯權是歸編輯部的,而我是管技術研發這條線的。我們團隊是一個虛擬實驗室,它所有十來個人不是都在同一個部門裡,而是有人在採編部門,有人在設計部門,有人在技術部門。我怎麼尊重編輯權?我的做法是這樣:選題跟內容最後的定奪歸編輯部這條線管,有一個主編把握內容,我不管。但是更多的整體的項目的把控,例如做什麼項目上什麼項目,我更關注這些東西,更關注找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資源組合來做這件事情。這樣我就很好地尊重了編輯權的問題,避免這方面的衝突。

media.sohu.com true 搜狐傳媒 http://media.sohu.com/20150817/n419050519.shtml report 9194 跟網際網路公司打職業賽搜狐匯傳媒沙龍 演講嘉賓,黃志敏文/郝思斯數據新聞團隊最佳組合什麼樣?哪些人更適合做數據新聞?編輯和技術有矛盾,怎麼辦?編輯學代碼

");}

相關焦點

  • 傳媒大學設數據新聞方向,4年學什麼?
    新聞實踐主要集中於業內,且數據新聞過於粗淺,在設計理念和數據挖掘技術上都落後於國際水平。多數國內媒體模糊了「信息可視化」與「數據新聞」的概念,使新聞呈現停留在靜態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下,財新、騰訊、澎湃等媒體機構就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數據新聞探索開疆拓土的領軍者。
  • 2016美國總統大選,是一次難得的數據新聞學習機會
  • 財新傳媒全平臺收費 國內新聞收費又邁出探索一步
    (喬磊 製圖)   近日,財新傳媒成為第一家全平臺實施新聞全面收費的媒體。根據財新的公告,財新網目前屬於半收費網站。其線上除目前《財新周刊》、財新數據+、財新英文是收費產品外,按目前計劃,發稿量最大的以免費為主的財新網,也將對外全面收費,同時,財新網的主要新聞內容也將實行收費或分時收費。在我國免費新聞依然為主流的情況下,財新傳媒作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媒體,對新聞實行全面收費,我們不得不敬佩財新網的勇氣和魄力,但是也不得不問——嚴肅新聞當前真的能收費嗎?如果能收費又該如何收費呢?
  • 財新傳媒轉型帶來的媒體形態思考
    也正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財新傳媒2013年整體廣告收入的增長才有了借鑑價值和分享意義。財新傳媒最為業界熟知的是一網兩刊(財新網、《財新新世紀周刊》《財新中國改革》),而財新對自己的定位是:財新傳媒不是一個有網站的雜誌傳媒公司,而是一個以財新網為旗艦產品,擁有雜誌出版、會議、培訓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今每個月有上千萬人瀏覽財新網,財新網的月度網頁瀏覽量超過一億次。
  • 財新傳媒英文產品重裝上陣
    依託財新傳媒專業的報導團隊和強大的原創新聞優勢, 財新將通過移動客戶端、網站、期刊、定製化資訊及數據產品為英語讀者提供全天候、高質量的中國財經商業資訊。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在第七屆財新峰會開幕致辭中說:「財新一貫重視英文內容,希望更好服務英文讀者。此次,財新一方面是資訊升級,進入指數和數據領域,一方面是英文升級,擴大英文團隊和豐富線上產品,向英文世界推出高端財經新聞資訊產品。
  • 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為第11屆財新峰會啟幕
    【財新網】(記者 張帆)第11屆財新峰會今日開幕,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做開幕發言,稱今年是財新傳媒成立的第11個年頭,通過打造「中國最值得信任的財經新聞媒體」,推出了既有全覆蓋新聞,又有高端數據的中英文全平臺,同時加入國際機構媒體大趨勢,探索付費訂閱主流運營模式,以確保內容價值不斷提升
  • 用數據講好新聞:基於財新網「數字說」數據新聞特點分析
    德國之聲記者米爾科·洛倫茲將數據新聞定義為一個工作流程:通過挖掘數據,包括收集、篩選和結構化數據,依據特定報導目的實現信息過濾,藉助視覺化技術實現信息呈現。 財新網「數字說」頻道設立於財新傳媒創辦的財新網之下,定位為「用數據解讀新聞,用圖表展示新聞,將數據可視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在國內的數據新聞實踐中表現突出。
  • 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導比賽獲獎名單揭曉,哥大學生作品斬獲頭獎
    2016年4月26日,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以及中美教育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導比賽」
  • 「財新數據+」送福利 用戶暢享財新私房課
    [財新智庫公告板]  即日起至2017年10月31日,「財新數據+」面向新老用戶推出重磅福利——免費贈送價值逾萬元的財新私房課!訂閱用戶可在「財新數據+」內的「服務」頻道免費獲得全部財新私房課經典內容,訂購價格仍為1998元/年。
  • 財新傳媒反侵權說明
    2014年1月14日至15日間,財新傳媒旗下財新網編發記者王和巖採寫的關於原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被調查的系列特稿。該組稿件發表後,立即遭到十數家媒體非法轉載侵權。其中包括網易、新浪在內的多家網絡媒體,在明知稿件為財新網原創的情況下,仍以使用其他非法轉載該文的網媒的「洗稿」方式,刊發此文。
  • 財新傳媒: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
    2010年2月10日,財新傳媒副總編輯楊大明先生、財新傳媒常務副主編張繼偉先生做客搜狐財經,藉財新傳媒全新啟航之際,財新傳媒編輯團隊與搜狐網友進行互動視頻訪談,闡釋財新傳媒的使命與理念,聽取網友的建議與心聲,以此拉近財新傳媒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體現 新媒體人在新媒體時代繼續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與拓進
  • 首次財新「數據+」用戶日成功舉行
    [財新智庫公告板]  11月3日,財新「數據+」用戶日於財新北京總部成功進行。財新傳媒與財新智庫創辦人胡舒立、財新傳媒執行主編凌華薇、財新智庫執行總裁高爾基及財新「數據+」管理團隊到場與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財新「數據+」用戶展開深入交流。
  • 財新傳媒從辦會到付費閱讀:為什麼,想什麼,做什麼
    胡舒立:財新峰會一般都會以當年人們最關心的議題為核心,在內容設置與組織形式上,更好地體現這一主題,方便與會嘉賓有更好的切入點。財新峰會每年都在尋求突破,以往曾設有諾貝爾獎得主專場,和孫冶方基金會合作等。一如既往,我們做了九年,越來越精彩。
  • 財新傳媒獲點讚的啟示:好新聞是信史,好記者要歷史留痕!
    財 新 傳 媒 獲 點 贊 的 啟 示好新聞是信史,好記者要歷史留痕!在此次疫情報導中, 《財新》傳媒的表現最為搶眼——《財新》雜誌2月3日出版封面報導《新冠病毒何以至此 》、2月10日出版封面報導《搶救新冠病人》、2月17日出版封面報導《保衛湖北 》、2月24日出版封面報導《復工預備起》內容可圈可點。《財新》傳媒的勇氣和力量令人欽佩,成為業界廣受好評,高揚新聞專業主義的一面旗幟。
  • 財新傳媒: - 瀟湘晨報數字報
    財新傳媒: 「如報導失實,請明確指出哪裡失實」 2012年3月8日 >    本報北京訊  就在南車方面6日發布情況說明後不久,《新世紀周刊》的主辦單位財新傳媒回應稱,報導「嚴格遵循了新聞倫理和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必要時候會公布《名錄》」。
  • 財新APP產品分析:新聞付費路漫漫
    2017年11月,財新傳媒宣布正式啟動財經新聞全面付費,財新創始人胡舒立表示:「當新聞產品具有足夠高的水平,用戶會認可其作為創作作品的價值,從而有為之付費的意願。而中國當下正缺少高質量的深度財經報導。」
  • 「數據+」用戶,請你來財新造訪!
    尊敬的財新「數據+」用戶,您好!  「數據+」團隊正誠摯地邀請您造訪財新,參與到我們的用戶日活動中來!    時間:2017年11月3日(周五) 15:00-17:0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soho 6號樓5層 財新傳媒    到場「+」人:凌華薇 財新傳媒執行主編                        高爾基 財新智庫執行總裁
  • 財新傳媒反侵權公告:關於「華爾街見聞」多次侵權
    一段時間以來,上海阿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網站「華爾街見聞」(http://wallstreetcn.com/)及其移動客戶端在未經我司許可及授權的情況下,多次轉載或大篇幅引用財新傳媒擁有的財新網(http://www.caixin.com/)發布的多篇原創及其他享有版權的文章作品(部分案例見【附錄】)。
  • 財新傳媒聯合牛津大學推出訪問學者項目
    [財新傳媒公告板]  財新傳媒聯合牛津大學布拉瓦特尼克政治學院(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推出訪問學者項目。此項目為期三年,每年遴選1-2名優秀新聞人參與,由財新公益基金會提供資助,旨在培養兼具專業素質和國際視野的媒體領袖。
  • 財新傳媒總編胡舒立:新媒體與防火牆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 新浪科技訊 11月19日上午消息,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今日在浙江烏鎮開幕,大會為期三天,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 在19日上午的「新媒體新生態分論壇」上,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發表演講指出,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只要是傳播行業就應該建立和監視經營部門和媒體部門的防火牆,防火牆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必須明確廣告部和編輯部之間有一道無形的牆,廣告銷售部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指揮、左右、影響新聞編輯部門,新聞編輯業務必須獨立於廣告利益,要杜絕所謂客戶保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