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婆媳,有人說婆媳是天敵。她們原本是兩個陌生的人,互不認識,因為同一個男人有了牽扯,交際。
沒有一樣的生活習慣、沒有一樣的教育認知,也沒有經歷過長達20年的磨合,相處起來有難度只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性格不一樣,處事方式、閱歷自然也就不一樣。但為什麼那麼多對婆媳都是在懷孕或坐月子時產生矛盾,甚至加大了衝突呢?下面幾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原因。
女性在懷孕後身體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乳房觸痛和生殖系統的改變,黃體酮和雌激素可引起食慾改變等等。
各種改變會導致女性懷孕的某個階段,她們的情緒總是失控。控制不住的與老公、婆婆發生爭吵,耐心更是急劇減少。
爭吵過後,她們有時候又會後悔,後悔自己沒有控制住脾氣,擔心影響胎兒的發育。如此種種情況,更是是她們心情低落,嚴重的還會導致產生抑鬱。
孩子出生後,面對孩子的哭鬧不休,也會讓她們心情不愉快。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本就和自己不是很親近的婆婆,過度的敏感心理會導致她們多想,不自覺地放大婆婆的話語,本來很正常的一句話語,也會讓她們心理難受。
心想:你不讓我開心,我幹嘛要讓你開心呢。這不,矛盾就來了。
一個人對你是不是真心的,在平時可能隱藏的很好,但在生孩子的時候絕對能看出來,哪怕她們平時隱藏的再好。
婆媳之間也是這樣的,沒孩子的時候離的遠,不經常在一起,偶爾見面,表現得挺熱鬧和諧的,彼此過彼此的日子,因為彼此用不著幫忙。
但有了孩子後,坐月子,帶孩子,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最考驗婆婆的真心和耐心,有些婆婆在兒媳婦坐月子的時候,不但不認真照顧,還總是故意找茬挑事兒,矛盾自然會多。
就比如我婆婆,在我懷孕期間啥時不管,一個電話也沒有,直到孩子要生前幾天才從家裡過來,說好的照顧我呢。
結果我坐月子期間,有次家裡停電了,家裡沒水,婆婆在那玩著都沒說去買,還等我下樓去超市給她買水。
等她兒子回來了,還跟他兒子哭訴我欺負她,月子還沒出呢,就讓我跟老公大吵了一架。都不知道她是來伺候我坐月子的,還是來找茬的。
後來,孩子剛出月子沒幾天,就抱著孩子回家了,最近一年一個電話也沒打過,也沒關心下她孫女。
這樣的婆婆,怎麼能不讓我恨呢,又怎能沒有矛盾產生呢。
女人結婚後,大家都說裡外不是人,因為娘家人覺得女兒嫁了再回家就是客人了,婆家覺得,兒媳是外來人,反正不是自己家的。
很多兒媳在婆家經常受到冷落,或者感覺婆家很客套,自己根本不是他們家的人。
尤其是在懷孕和坐月子期間,婆家對於兒媳婦是否舒服基本不過問,每天聊天說的都是孩子怎麼樣,怎麼樣。
最明顯的就是,兒媳在醫院經歷疼痛生下孩子,從手術室出來的時候,婆家都是去看孩子了,根本沒人想著剛出手術室的兒媳。
沒人記得這時的兒媳婦同樣需要照顧,沒人給她說要保暖等等。
孩子吃奶的時候,因為是母乳,口味清淡,對於一個平時不喜歡吃清淡,愛吃辣的人來說,本來帶孩子就很累,想要改善下口味,結果做婆婆的卻一直說,哎,這個不能吃,孩子要吃奶呢啥的.....
要麼因此食物太膩了吃不下,婆婆也會說:哎,你不吃孩子沒奶呀,這可不行,多吃點孩子才有奶吃.....
難道作為一位母親會不疼自己的孩子嗎,她只是想要解解饞,僅此而已。
婆媳婆媳,本來就是兩代人,生的時代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自然也就養成的性子不同。
兩代人又不是親母女,想要和諧相處,只能相互體諒,相互關心。你把我放在心裡,我把你放在心裡。
你在我難過需要幫助的時候伸把手,我在你不能動彈,需要照顧的時候還回去。你拿真心對我,我還你真心。
有問題的時候不要總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要總把對方當外人。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那就要真心把對方當作家人,才能夠避免許多矛盾的產生。
尤其是在懷孕坐月子的時候,更要知道體諒,現在的時代畢竟不同於幾十年前,不要總拿來做對比。
婆媳雙方唯一能做的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彼此體諒,婆婆細心照顧,兒媳也不要過分挑剔,要懂得感激婆婆的付出,而不是一味的思想偏激。
這樣兩人的關係才不會惡化,甚至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