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房車賽》(Grid)在賽車遊戲圈子中的品牌和影響力,遠遠比不上《極品飛車》(NFS)、《塵埃》(Dirt),但它不失優異而精彩的遊戲品質,曾表現出無懼諸多大作壓力的勇氣和執著。
《超級房車賽》(Grid)是Codemasters公司製作的次時代賽車遊戲,發行於2008年5月30日,分別登錄PC/Xbox360/PS3各平臺。
這款遊戲和《極品飛車》街頭警匪追逐競技不同, 著重於全球汽車賽事的重現。在這裡提一句,《極品飛車》曾因其與警方追逐的遊戲文化,試圖與法拉利籤約申請授權時屢次被拒,不過後來執拗的法拉利曾放開胸懷,在第18代《極品飛車》裡,和EA通力合作了一把。
《超級房車賽》(Grid)涵蓋了各種賽事,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個地區的各種賽事。
在美國賽區基本都是大馬力暴力肌肉車的賽事,玩家可以駕駛從60年代科威特到最新的福特野馬GT概念型跑車等各種肌肉車,這些車型都馬力強勁,直線加速性能好,外型粗獷,極具野性,不過一般操控性比較差。賽道多位華盛頓、舊金山的街道賽道,也有些場地賽道。
歐洲賽區多為歐系高性能跑車賽事,甚至還有方程式賽事。玩家駕駛的也多如保時捷GT3、蘭博基尼這樣的頂級夢幻跑車,這些車輛無論是馬力合適操控都無可挑剔,但在路面適應性較差,因此歐洲區多為Nurburgring這樣的高規格場地賽。
日本賽區則更有特色,賽事多為日本特有風格的個人對決賽和漂移賽為主,是《超級房車賽》(Grid)大亮點之一,賽車也主要以Skyline R35、350Z、S2000這樣的日本公路賽車為主,當然也不缺乏AE86這樣的經典車型,喜歡頂級跑車的玩家也不用失望,傳說中的NSX也可以滿足你。日本的賽道也十分有特色,如大阪的港口賽道場景就不由讓人想起同題材電影《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而在深夜駕駛Skyline R34進行在山澗小道急馳而下,也頗有頭文字D的感覺。《超級房車賽》(Grid)最為出彩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東京的城市賽道,商業區的繁華被一表無遺,雨後的街道反射著霓虹燈的光澤給人感覺十分華麗,雨後路面的材質給人感覺溼漉漉,而不再像極品飛車路面那樣像覆蓋著層油漬。整體來說《超級房車賽》(Grid)遊戲中的車身和場景細節雖然不算完美,但在運動模糊等各種後期處理後也顯得美輪美奐,色調選擇也很得當,給人感覺十分養眼。
遊戲的操控跟《塵埃》(Dirt)差不多,比較偏向娛樂性,要容易不少,轉向剎車都比較容易控制,車輛穩定性較好。不過對於純娛樂性賽車遊戲相比還是要困難不少,特別是使用手剎,或者開上沙地的時候還是容易失控。在賽事過程中,玩家仍然需要緊繃神經,仔細計算每個彎道的角度,選擇好進彎速度和剎車點,穩定在賽道裡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推薦玩家最好也使用向量線性控制的方向盤和手柄,這樣在方向、油門、剎車方面能精實現更精確的操控。
《超級房車賽》(Grid)主要是面對Play Station 3和Xbox 360這樣的家用機平臺,對手柄支持十分完美。
初上手就想拿冠軍絕對不那麼簡單,這款遊戲終究不是《極品飛車》(NFS)。它有多個難度的AI,初級AI合適玩家練手,普通AI則有些挑戰性,而高級AI則更具策略性和攻擊性。玩家在進入第二等級的賽事後,可以選擇僱傭一名車手作為隊友,其在比賽中會使用無線電同玩家通訊,並提供一些幫助。不過可惜的是隊友在策略上並不能直接控制。
系統要求方面,GRID由於粒子和陰影質量方面不如《塵埃》,再加上植被少,使得其系統要求《塵埃》還略低。但其加強如動態模糊這些一些後處理效果,使得其視覺觀感官更甚Dirt。在E3 CPU和970顯卡的平臺上, 開最高特效,遊戲可輕鬆60+幀。
《超級房車賽》(Grid)雖然在家用機平臺依然無法動搖Xbox 360 《Forza》和PS3 《GT》的王者地位,但對於PC平臺來說則是少有的賽車遊戲佳作。它在娛樂性和駕駛樂趣中把握了一個精妙的平衡,使得其整體雖然更偏娛樂體驗,但玩家又可以從中體驗駕駛的樂趣。其無論是在操作還是在畫面上都全面勝出了EA的《極品飛車》系列。只是在《超級房車賽》Autosport這一代,因駕駛模型調校的比較離譜,讓很多玩家感到玩起來非常費勁,運動質感也特別生硬,造成口碑瞬間大幅下滑。從Autosport的失敗開始算起,一直到目前好幾年時光過去,《超級房車賽》(Grid)都沒有再推出過任何新版。所以,推薦玩家體驗一下《超級房車賽2》(Grid2),是操控刺激性、擬真、樂趣性最完美的一個版本,也是收錄車型豐富、圖形視覺效果最優秀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