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島記者 劉笑笑 圖/逄淑才提供
也許,每一個老青島人都有一個關於第一海水浴場的美好回憶:無論是上世紀50年代的跳臺,還是用汽車內胎改造而成的遊泳圈,還是天天廣播找人的鐘表樓,抑或是作為單位福利發放的更衣證??位於匯泉灣的第一海水浴場以其百年的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成為最受島城百姓和來青遊客喜愛的地方。
在青島老照片收藏專家逄淑才收藏的上千張關於一浴的老照片中,有些黑白照片有些已經模糊,但畫面中的美景卻依舊動人。不同年代的一浴訴說著時代的變遷,也承載著許許多多青島人寶貴的家庭記憶。
一說洗海澡基本都去一浴
據史料記載,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曾稱匯泉海水浴場)建於1901年。這裡位於匯泉灣畔,呈半月形,面廣沙平,既無暗礁隱壑,又無旋渦狂濤。海灣內水清波小,灘平坡緩,沙質細軟,作為海水浴場,自然條件極為優越。浴場建成之初,專供外國人入浴,中國人不得入內,每年入浴者僅100人左右。
1914年,浴場對國人開放,入浴者逐漸增多。從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浴場陸續增添了一些設備,有官建的、民建的10多間木板房(更衣室)、備有浮臺、簡易跳臺、舢舨、救生圈。1934年以後,浴場範圍擴大,有男女更衣室各30間。抗日戰爭勝利後,更衣室增至300多間。後來,不少私人設更衣室和開辦租小船業務,入冬更衣室則變成住戶。青島解放後,人民政府經過多次翻建、擴建,浴場面貌為之一新,入浴者逐年遞增,成了人民群眾的樂園。1983年,市政府決定遷走浴場的144戶居民,拆除更衣室,重建海水浴場。新建後的第一海水浴場成為獨具特色的風景遊覽區。
今年44歲的逄淑才是上世紀70年代生人,儘管沒有更早的關於一浴的記憶,但是在他收藏的老照片裡,幾乎涵蓋了一浴的這段歷史。在他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收藏一浴的老照片。其中有普通老百姓去一浴留下的家庭影像,也有攝影愛好者拍下的一浴人文風光。從這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出,無論是上世紀50年代還是90年代,每到旅遊旺季,「下餃子」一般的第一海水浴場,堪稱青島前海最熱鬧的區域。「一浴在青島建設得比較早,水好沙質好,還開闊,所以人氣非常旺盛。過去一說洗海澡,基本上都是去一浴。」逄淑才說,「感覺那時候的人比現在還多。」
從一張張老照片可以看出,無論是沙灘上還是潮間帶裡,人都非常多,甚為壯觀。當時很多青島本地人會選擇晚間去遊泳。在家裡換好泳衣泳褲,一家大小穿過上下起伏的馬路奔向海水浴場,而光著膀子穿泳褲騎自行車向浴場飛馳而去就成了當時的海邊一景。
汽車內胎遊泳圈也很高檔
逄淑才小時候同大多數青島人一樣,每到夏天必須要跑去一浴洗海澡。那個時候,他住在徐州路附近的部隊大院裡。逄淑才記得,自己10歲左右的時候,每年夏天都會坐上部隊的卡車,跟著當兵的叔叔們去一浴遊泳。「我們都是吃了中午飯就出發,大約是下午一點半。那個時候去,海水錶層溫度適宜,洗兩三個小時的海澡,再統一用卡車拉回來。」那幾年夏天,是逄淑才過得最快樂的夏天。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物資還比較匱乏,浴場很難覓到成品的遊泳圈,就連浴場租賃的遊泳圈數量都很少。「當時帶個用汽車內胎改造的遊泳圈,都很上檔次的。」逄淑才回憶說。在逄淑才收藏的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一浴老照片中,能夠看到,凡是遊客使用的遊泳圈,幾乎清一色的都是黑色的汽車內胎。逄淑才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偶爾在一浴也能看到一兩個浮床,但是如今五花八門的浮床,在當時絕對是個稀罕物,「一般是外國人用,挺貴的。」當然,那個年代的泳衣也比較保守,顏色單一,女式泳衣以紅色泡泡泳裝為主,男泳裝多為藍色、黑色針織泳褲。
後來長大些,逄淑才就約上三四個要好的小夥伴坐公交或騎自行車去一浴。「小時候感覺放暑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一浴洗海澡,那個時候很多人的遊泳都是在海邊自學的。」逄淑才記得,當時在海邊遊泳的大人們也非常熱情,看到有人遊泳姿勢不對,就會主動上去教,或者很熱心地提醒小孩不要在靠近海溝的位置遊泳。
逄淑才還清晰地記得他小時候在一浴的一次有驚無險的經歷。「當時我剛學會遊泳,很激動地往海裡遊。一開始腳還能著地,後來遊著遊著,發現腳夠不著地了。嚇得我使勁撲通往回遊,結果被旁邊一個大爺一把把我抓起來了。」然後那個救了他的中年男人告訴他,一浴西側靠近魯迅公園附近礁石較多,一般人都會避開那裡。浴場東邊水淺開闊,最適合初學遊泳者戲水。不過浴場東側有一條陡崖式的海溝,叮囑他漲潮時千萬不要往那邊遊??
廣播「鐘錶樓下有人找」
逄淑才小時候遊得最遠的位置就是靠近防鯊網的地方。在那個位置,把頭埋在水裡,睜開眼睛,還能看到魚兒遊過,那個畫面讓他至今難忘。「當時的一浴比現在的水質還要好,海上有很多針亮魚,最大的20公分長,在水面上一群一群的,我們遊累了就用網子抄魚玩。」除了能看到魚,抓到海螺和蛤蜊在當時也是常見的事。
除了洗海澡,第一海水浴場曾經還設過跳臺供大家娛樂。在逄淑才收藏的一張上了色的黑白老照片中,就記錄了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第一海水浴場高臺跳水的情形。「1953年第一海水浴場在距離浴場岸邊不遠的海上,東西分別修建了兩個跳水的高臺,為廣大遊泳跳水愛好者提供了最佳的遊樂設施。」逄淑才說。老照片裡,跳臺周圍站滿了身著泳褲的小夥子,圍觀或者排著隊登上跳臺瀟灑地起跳??不過,後來這兩個跳水設施被拆除了。
遊樂設施匱乏,也不妨礙孩子們在一浴盡情玩耍。在一張黑白老照片中,幾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正在小心翼翼地做「沙雕」。「這是當時很多孩子都會玩的,用海水和沙子的混合物滴漏製作的,還可以做成城堡。」這在逄淑才的童年時光裡也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在很多青島人關於一浴的記憶裡,一定少不了鐘錶樓上不斷傳來的「×××,鐘錶樓下有人找」。逄淑才回憶,上世紀80年代,浴場中間位置的鐘表樓樓上設有廣播室,使用的是高音喇叭。頂上安有大鐘表,方便水中遊泳者看時間。「那時候的爸媽們絕對心大,總有各種孩子的名字在廣播裡出現。」逄淑才說,廣播裡不停地在播放尋人啟事。有一次,他們幾個小夥伴走散了,他也跑到了鐘錶樓下找廣播員幫忙廣播。沒想到廣播員阿姨非常繁忙,前面還排著好多尋人啟事待播。「後來我們也長了心眼,只要走散了,就去鐘錶樓下等著,也就不用廣播了。」
更衣證作為福利免費發放
對於一浴的美好記憶不僅僅體現在玩樂中,也在一個個與一浴有關的物件中。除了玩,童年的記憶裡也總是少不了美食。逄淑才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浴沙灘上還有叫賣雪糕冰棍的。「小販們用被子包著裝有雪糕冰棍的紙箱子,也有比較專業的則是提著一個廣口瓶式的保溫桶。最貴的是玉兔牌的奶油雪糕,一支一毛錢,便宜的是花生綠豆冰棍,只需2分錢。」
在一張拍攝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照片中,一浴沙灘上有著成排的小房子,這是當時的更衣室。後來,市政府對浴場進行了大重規模的修和擴建。沿沙灘外側是一幢幢造型新穎、風格多樣的更衣室,有塔形、圓形、方形、多邊形等,色彩豔麗明快,宛如一個童話世界。
說起更衣室,逄淑才記得,舊日的更衣室非常簡陋,地面上滿是水。但是,當時的更衣證很多是作為福利發給單位的,單位再發給員工。「使用更衣室的時候,只要出示一下這張卡就行了,都是免費的。」逄淑才說,當時不同單位還有不同的浴室,只要找到相應的浴室就行。「當然,如果沒有卡需要花錢,不過衝洗一次價格很便宜,只需要幾毛錢。印象中1992年的更衣證年卡也不超過10元錢。」
在一浴的老照片中,還不乏洋面孔。其中一張攝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照片中,幾名外國人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逄淑才說,在他小時候的印象裡,每年到了七八月份,一浴沙灘上就能看到很多外國友人。「上世紀80年代在棧橋那裡還設有英語角,外國人很多,那個時候的青島已經很開放了。」
如今的一浴依然是青島重要的旅遊地標,這個承載著青島人無數歡笑與美好回憶的浴場,依然熱情地敞開懷抱,擁抱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們??
>>>徵稿啟事
一張老照片,一段往昔歲月。當時光被定格於菲林上,情感與記憶也隨之留存於心上。生活的腳步越來越塊,日子變得越來越好,可你是否還在心上為往昔留下了空位?若你也有念念不忘的故事,魂牽夢縈的過往,而恰好又有老照片留念,不妨評論留言聯繫我們,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份心底的惦念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