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杜牧為藝妓寫的詩被誤用作懺悔,別再犯錯了

2020-12-23 萬能的科科

人們總愛引用經文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古人的詩歌往往簡潔、簡潔、優美,深受後人的喜愛。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流行的「願你行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意味深長,深受世人喜愛。

這首「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馮唐的詩已經成為人們口中的熱門話題,許多年輕人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表達他們對愛人的愛。即使是春風,也不如百姓美麗動人。然而這首詩是否適合歌頌心愛的人,估計沒有多少人研究過。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珠簾總是次品

杜牧是唐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被稱為「小李杜」和李商隱,唐宋文人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就是喜歡與藝妓交往。藝妓從小受教育,精通各種音樂、棋藝、書畫,很多藝妓都會說話。自古以來,才子佳人總是想找一個紅顏的知己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在這個情況下中,許多著名的文章誕生在這片煙花之鄉。

柳永對宋代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也是常客在煙花之鄉,甚至在柳永過世後,很多藝妓都去為他掃墓,「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說明了柳永在當時的藝妓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除了柳永,這首詩的主人公杜牧也是這樣一個天才,當時杜牧寫了一個著名的句子「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揚州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一生。

當時,他因擔任公職而擔任揚州的秘書一職,這個官方職位相對自由,杜牧位於揚州景美人美的,業餘時間,他經常在秦樓楚館逗留,並與當地許多藝妓有著親密的私人關係。

無論是哪個朝代,作為一名地方官員,他經常出入當地燃放煙花的地方,與許多歌唱家私交甚密,這不能稱之為一種特殊的驕傲。在受到上級的訓誡後,他仍然不想悔改,最後被調離了揚州。

告別杜牧告別揚州,一首歌《贈別》為了美麗

初,他已經有多了。春風十裡揚州路,卷珠簾總是次品。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初。」的第一句話主要描述了這個女人在豆蔻年華中,並指出了這個女人三十多歲的年齡。「娉娉嫋嫋」描繪的是尚處於花期的女子的婀娜多姿的身影。「豆蔻」通常用於描述女性花朵的年齡,在那一年蘇軾也寫了「淨如,豆蔻花哨初」。

再寫下名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裡揚州陸春鳳很討人喜歡,看著珠簾後面的女人,誰也比不上她。這首詩委婉直白,委婉是春風吹十裡揚州路,實際上,他是杜牧穿過揚州路,直線是後一句話,珠簾後面的人沒有一個比詩中的女人更好。更重要的是,「春風」這句話也帶來了浪漫的美麗表現。

春天最初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與女性的年齡十三歲相對應,他給人一種青春的美感,如果是「秋風」或「夏天的風」,這種意境就會消失。

另一個解釋也很有趣,有人說這裡的春風是指杜牧在春風中行走十裡揚州,他想一個接一個地和以前的熟人道別,然而當他走在十裡揚州路時,他看到的人沒有一個比他前面的女人更漂亮。試著想像一下十英裡揚州路上珠子簾後面的佳麗的數量,然而在詩人的眼裡,只有眼前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戀戀不捨人,以此來表達他不情願的心。

討論

綜上所述,這首詩首先是一首告別詩,背景是杜牧在她面前讚美藝妓。因此許多人經常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讚美女孩,結合詩中的語境,實在不太合適。

更不用說有些男孩在自白中不得不引用這句話,如果女孩了解這段歷史,後果可想而知,讀完這篇文章以後,不要再犯錯誤了。

相關焦點

  • 晚唐詩人李商隱連續寫了兩首詩贈送杜牧,為何杜牧反應很冷淡?
    李商隱曾經給杜牧寫過兩首詩,表達崇拜之情。第一首是《贈司勳杜十三員外》: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心鐵已從幹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大凡贈詩都要投人所好,李商隱也是如此。前兩句寫杜牧的最得意的代表作《杜秋娘詩》,三四句寫他的文才像梁朝的江總一樣,五六句有讚美也有勸慰,說杜牧有治國治軍的才能,不必為年華老去而嗟嘆憂傷,最後兩句寫杜牧的文章必將流傳千古。按理說,杜牧也是個爽快人,李商隱的詩評價極高感情真摯,他應該回贈才對,但杜牧保持沉默。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字,便把秋色寫得淋漓盡致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其詩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風格英發俊爽,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現存詩作500餘首,著有《樊川文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九日齊安登高》,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但是古代也有很多念透了紅塵的得道高僧,他們在面對誘惑時不僅不會淪陷,而且憑藉過人的機智,還會為後世留下一段不朽的佳話。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和尚道潛,別看他名字叫「道淺」,可面對藝妓的挑逗撩撥,他的道行深著呢!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
  • 杜牧在重陽節登上齊山,內心當真是百感交集,還寫了一首傷感的詩
    杜牧的這首《九日齊山登高》,那就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寫得也很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讀起來令人惆悵的一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花實際卻是一個女子
    杜牧一生寫詩無數,但大致都能分為兩類,一類是感懷抒情敘志詩,一類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與風月有關的情詩,杜牧寫的與女人有關的詩,有含蓄的,有直露的,有生硬的,也有婉轉的,但少有讀完令人惆悵的,杜牧一生紅顏知己無數,哪有他搞不定的人?你別說,還真有,有個女人就讓杜牧吃到了愛而不得的苦,還為此寫下詩,我們一起來看看。
  • 言輕莫勸人,杜牧一首很貼心的詩,結果卻惹惱了薛濤
    杜牧寫給薛濤的一首詩,就是反面案例。大唐女詩人薛濤走紅以後,同時期的名流才子紛紛與她詩文酬唱。晚唐大詩人杜牧,也想得到才女的青睞。可關鍵是,人家薛濤比你杜牧要大30多歲呀,你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沒懂事的娃娃。但杜牧不甘心,於是煞費苦心地寫了一首詩,想要寬慰薛濤。而正是這首詩,惹惱了薛濤。這是怎麼回事呢?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句句寫愁
    提到這個成語,一般都是在分別時候有感而發的,而且帶有強烈的不舍情懷,不論是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悶,還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離愁,無不蘊含著無限的相思。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就寫下一首著名的詩作《贈別二首·其二》。
  • 杜牧看似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是寫出了新意,充滿了高遠的意境!
    那麼說起唐詩裡的名作,可謂是比比皆是,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杜牧一首看似很隨性,完全是信手拈來的一首作品,那便是他的《鷺鷥》,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並不是很熟悉,其實這也是杜牧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有感而發,寫出了新意,充滿了高遠的意境,很是值得我們一讀。
  • 杜牧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全詩寫秋日雨景,寫得很唯美字字皆有秋意
    李商隱和杜牧的詩也是很有特色,兩個人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抒發內心的情感,那都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那筆者要為大家推薦杜牧一首很有趣的詩,也就是這首《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這首詩雖然流傳的並不是很廣泛,無法與他那些名篇佳作相比較,可是同樣寫得很有唯美,也很有韻味。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自滴階前大梧葉,幹君何事動哀吟。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全詩格調悽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讓人心碎。
  • 1200多年前的杜牧遊歷赤壁,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那麼杜牧的詩也的確是別具一格,很多的作品只不過是信手拈來,可是卻又寫出了新意,尤其是在揚州生活期間所創作的那一系列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這也正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少年時代的杜牧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不僅文章寫得好,詩歌更是一絕,同時他還為《孫子兵法》作注,可見當時的杜牧,那是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但是很可惜,他的這種願望最終並沒有實現,這也使得他內心極為悲傷,最終流落於江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別具一格。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是啊,月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讓留戀秦樓酒巷的杜牧也常常感傷。長安夜月 唐代:杜牧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獨有長門裡,蛾眉對曉晴。晚唐有位詩人劉皂寫了一首《長門怨》:「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皂這首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是宮怨詩中的佳篇。
  • 都是失意時出遊,杜牧李商隱各寫一首《登樂遊原》,誰意境更高?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主動向朝廷請求外放去湖州當刺史,這一首詩應當是地他離開長安時所作。當時杜牧已經四十有七,離他辭世只剩下兩年的時光。這個時期的他在仕途中談不上有太大的不順,只不過他對於政治上的熱情已經逐漸減退,開始心灰意懶了。因為他認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一些事情。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通篇描寫得如詩如畫,同時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憂愁也是杜牧作品裡比較顯著的一個特徵,其實作為一位才子,他在少年時代也都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並且還為《孫子兵法》作過注,這也說明他是有著遠大的理想,他是想要去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無奈現實的生活卻是給他當頭一棒,並沒有給他一個夠大的舞臺供他去揮灑,這也使得杜牧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情。
  • 杜牧一首贈別詩,以蠟燭喻人,不言人而言燭,襯筆絕佳!
    如果說《贈別》的第一首是以飽含深情的筆調讚美愛人嬌憨可愛的話,那麼這一首詩則將濃濃的離情別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贈別》唐代: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關於離別,齊梁詩人江淹曾經詠嘆出千古名句:」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不過,對於不同的時空變幻,不同的人物境遇來說,其黯然之處卻不盡相同。此詩寫詩人因仕途失意而被迫與朝思暮想的愛人分別,其內心的不舍與纏綿自是常人難以體味。前兩句以」多情「和」無情「這一矛盾心境的對比,足見詩人匠心獨具。
  • 杜牧的一首詩,描寫女子美麗容顏,內含千古名句!
    杜牧在即將離開揚州時贈別一位想好的歌姬所寫的一首詩,詩一共兩首,此為其一,意在讚美歌姬的美麗,從而引起惜別之情。《贈別》唐代: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第一句用「娉娉嫋嫋」來形容這位女子的身姿輕盈婀娜之態。「十三餘」則指女兒的芳齡。
  • 杜牧愛上13歲的妙齡少女,離別之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感人的情詩
    提起晚唐詩人杜牧,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這首作品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不過我個人更偏愛他的愛情詩,特別是他在揚州寫下的《贈別二首》,寫得纏綿悱惻,把戀人之間的依依不捨,還有那份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讓人感動,從中能夠感受到美妙的愛情,還有杜牧的一片深情
  • 杜牧兩首風流絕句,一首抱得美人歸一首錯失美女無比遺憾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商隱的詩朦朧傷感,他為人也經常感情用事;杜牧為人風流瀟灑,詩裡也毫不避諱。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別人是萬萬不會寫出來的,但杜牧就寫了,他從不避諱自己喜歡美女。杜牧的詩和美女有關係的有很多,今天講杜牧的兩首七言絕句,分別有兩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