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讀起來令人惆悵的一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花實際卻是一個女子

2020-12-17 五更讀文史

杜牧是晚唐一朵燦爛的煙火,卻也是一朵奇葩,他創造了晚唐的詩歌頂峰,卻給自己留下一個喜歡風月的名聲,很多人一提起杜牧,就想起他那句有名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然而,風月歸風月,我們的小杜也不僅僅只有這點能耐,他之所以沒能一展所長,只是因為當時官場黑暗,沒能給他發揮的機會,小杜還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詩人,這點從他的詩句中,我們也能體會的到。

杜牧一生寫詩無數,但大致都能分為兩類,一類是感懷抒情敘志詩,一類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與風月有關的情詩,杜牧寫的與女人有關的詩,有含蓄的,有直露的,有生硬的,也有婉轉的,但少有讀完令人惆悵的,杜牧一生紅顏知己無數,哪有他搞不定的人?你別說,還真有,有個女人就讓杜牧吃到了愛而不得的苦,還為此寫下詩,我們一起來看看。

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首詩題目就是嘆花,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以為是感嘆花,然而杜牧這詩卻表面寫花,實際卻大有玄機。我們先來看詩的前兩句,開篇杜牧就說他很遺憾,因為尋找春色的時候有些晚了,導致已經沒什麼春色給他看了,但是呢,下一句又說,這不能埋怨花開得太早,從這還是可以看出,小杜心地還是好的,然後就是最後兩句了,剩下的景色已經沒什麼好看了,花沒有了,綠葉也結成了滿樹的果實。

不知深意的話,你會以為這是一首很普通的抱怨春色的詩,但若懂背景的話,你也會為杜牧感慨一句,太遺憾了,為什麼呢?原來杜牧之所以寫這首詩,是因為他年輕時遇到過一個女子,只是那個時候女子年歲還太小,杜牧也只是遊玩路過此地,所以當時只是和這位女子的家人商定好,過了十年後,再來娶她。

約定好後,我們的小杜滿心歡喜,還給了不少聘禮,他本以為不到十年就可相見,可是後來卻遲遲不能調到女子所在地,等到杜牧有機會到此地為官的時候,已經晚了4年,女子也已經嫁了人有三年了,孩子都已經生了幾個,杜牧時時惦記的心上人就這麼失去了,他雖痛苦卻沒有埋怨別人,因為他知道是他自己晚了,怪不得女子一家,所以痛哭過後,寫了這首令人惆悵不已的《嘆花》。

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這詩表面寫花,其實是借著花來比喻心上人,這時候再回頭讀讀這首詩,就會發現杜牧的惋惜之情已經濃到擋不住,有過相同經歷的,讀此詩應該會深有體會。縱情聲色的杜牧,可能也想不到,他浪漫生活中,還有這樣讓他懊惱惆悵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杜牧與煙花女子相戀,分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空靈清妙的詩
    而青樓則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沽酒賦詩的地方,只要你有錢或者有才。到了晚唐,江河日下,國家衰落,江湖啊,邊塞啊,都成了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只有青樓,還是那樣歌舞昇平,溫柔繾綣。所以,詩人們只好沉醉於其中,其中的代表便是杜牧。出生顯赫之家的杜牧。他的家族中曾經出過貞觀名臣杜如晦。杜牧的爺爺是一位名臣,曾經官至宰相。杜牧出生在這樣的官宦之家。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表面上寫荷花,實際是在表達愛情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表現這個主題最為精煉的文學形式便是愛情詩。古往今來,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心弦。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贈荷花》,來感受一下愛情詩的藝術魅力。
  • 杜牧兩篇神作,寫花不用一個花字,寫月不用一個月字,都驚豔千年
    對於杜牧,李商隱的評價是:「人間惟有杜司勳」,這是他對一個詩人的最高評價;楊慎的評價是:「詩豪而豔、宕而麗」,從詩風來看,杜牧的詩確實是明豔而又動人的。那麼杜牧到底牛在哪裡,能得到文壇巨匠們如此讚譽?本期就和大家分享杜牧的兩首神作,一首寫花不用一個花字,一首寫月不用一個月字,都驚豔千年。
  • 言輕莫勸人,杜牧一首很貼心的詩,結果卻惹惱了薛濤
    至少要能了解對方,說話能說到對方心坎上。杜牧寫給薛濤的一首詩,就是反面案例。大唐女詩人薛濤走紅以後,同時期的名流才子紛紛與她詩文酬唱。晚唐大詩人杜牧,也想得到才女的青睞。可關鍵是,人家薛濤比你杜牧要大30多歲呀,你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沒懂事的娃娃。但杜牧不甘心,於是煞費苦心地寫了一首詩,想要寬慰薛濤。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夏日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照耀在青青的草地上,蟋蟀在歡快地鳴叫,樹上的蟬兒也不知疲倦地附和著。晚風沙沙地吹過,池塘邊溫柔的楊柳便婀娜地舞動腰肢,荷花卻依然挺立,唯有暗香和疏影從未讓詩人停止過創作的衝動。晚唐有位詩人劉皂寫了一首《長門怨》:「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皂這首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是宮怨詩中的佳篇。
  • 解答:為何女子十三四歲會被稱作「豆蔻年華」?和杜牧一首詩有關
    解答:為何女子十三四歲會被稱作「豆蔻年華」?和杜牧一首詩有關文/史小二記名字代表一個人,一種稱呼就是代表一類人。笄是一種束髮的簪子,這時女人會將頭髮收攏起來,梳挽成一個漂亮的髮髻,插上發笄。這標誌著女人成年,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子,待遇是按照成年的。到16歲,如同瓜熟落地,發育已經完全成熟,可以破瓜,吃瓜了。也就是可成人婦。15歲之前的十三四歲就好理解了。方便理解,得說杜牧的一首詩。
  • 杜牧的一首詩,描寫女子美麗容顏,內含千古名句!
    杜牧在即將離開揚州時贈別一位想好的歌姬所寫的一首詩,詩一共兩首,此為其一,意在讚美歌姬的美麗,從而引起惜別之情。《贈別》唐代:杜牧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第一句用「娉娉嫋嫋」來形容這位女子的身姿輕盈婀娜之態。「十三餘」則指女兒的芳齡。
  • 杜牧和小女孩定下10年之約,卻生生錯過,一首詩道盡心中悵惘
    湖州的刺史早聞杜牧的大名,所以在杜牧來時,便將城內的名妓召集起來,讓杜牧挑選。 杜牧也算是閱盡人間春色,這些美女竟沒一個能入了他的眼。 於是他又跟刺史提了個建議,讓刺史在江邊舉辦一個競渡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而他就在人群中轉悠,沒準就能挑中。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秋天大地一片肅殺,大詩人杜牧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句句美得驚豔
    晚唐大詩人杜牧筆下的秋天,則是完全不一樣,沒有那份悲傷,更多的是有著對於生命的讚美,以這首《紫薇花》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雖然看似信手拈來,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全篇沒有一個「愁」字,卻句句寫愁
    提到這個成語,一般都是在分別時候有感而發的,而且帶有強烈的不舍情懷,不論是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悶,還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離愁,無不蘊含著無限的相思。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就寫下一首著名的詩作《贈別二首·其二》。
  • 杜牧很深情的一首詩:我喜歡你,像春風走了八千裡,不問歸期!
    例如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贈別》,也是一首非常唯美的愛情詩。 贈別 杜牧 (唐)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 一首杜牧為藝妓寫的詩被誤用作懺悔,別再犯錯了
    除了柳永,這首詩的主人公杜牧也是這樣一個天才,當時杜牧寫了一個著名的句子「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揚州度過了一段美好的一生。當時,他因擔任公職而擔任揚州的秘書一職,這個官方職位相對自由,杜牧位於揚州景美人美的,業餘時間,他經常在秦樓楚館逗留,並與當地許多藝妓有著親密的私人關係。
  • 杜牧看似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卻是寫出了新意,充滿了高遠的意境!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一直喜愛唐詩的原因,因為讀這樣的作品,不僅能夠享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同時也能夠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詞彙,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所以這也是唐詩,會得到大眾喜愛和肯定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 杜牧在重陽節登上齊山,內心當真是百感交集,還寫了一首傷感的詩
    特別是杜牧的詩更加的憂愁,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表達內心感受,那都是極為細膩,可能只是那麼一筆帶過,但是卻讓人難以忘懷。詩人比起普通人來說,情感自然要更加的細膩,也更加的敏感,這也使得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看似平淡無奇,可是字裡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悲痛之苦,卻又是深入骨髓,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悲傷。
  • 1200多年前的杜牧遊歷赤壁,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那麼杜牧的詩也的確是別具一格,很多的作品只不過是信手拈來,可是卻又寫出了新意,尤其是在揚州生活期間所創作的那一系列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這也正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少年時代的杜牧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不僅文章寫得好,詩歌更是一絕,同時他還為《孫子兵法》作注,可見當時的杜牧,那是希望自己可以建功立業,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但是很可惜,他的這種願望最終並沒有實現,這也使得他內心極為悲傷,最終流落於江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別具一格。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在這首詩裡,杜牧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為什麼杜牧一定要用豆蔻呢?花草那麼多,很多詩人形容女子卻喜歡用豆蔻,當然是因為豆蔻具有一定的含義。至於是什麼含義,我們看幾首古人的詩詞作品就知道了。
  • 劉禹錫很含蓄的一首詩,表面上寫天氣,實際上卻在寫愛情!
    如杜牧《贈別》一詩中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便是借蠟燭這一物象抒發離別的情感。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劉禹錫很含蓄的一首詩《竹枝詞二首·其一》,來具體體會一下我國古典詩歌的含蓄美。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到了晚唐,由於之前的安史之亂,本是鼎盛輝煌的大唐有著日落西山的景象,而詩文化在此也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下,詩人們為了自身生計四處奔波勞苦,所作的詩詞也多少帶有悲傷惆悵的情緒。比如晚唐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的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沉鬱氣質,往往更能讓人感懷頗多。
  • 杜牧曾寫過一首詩,至今仍家喻戶曉,可沒有幾個人能明白詩的含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想必大家對於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一定很熟悉吧,尤其是裡面的這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麼多年來更是家喻戶曉,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首詩,但是這裡面的商女和後庭花大家知道它講的到底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