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在我國文學史上,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表現這個主題最為精煉的文學形式便是愛情詩。古往今來,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心弦。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贈荷花》,來感受一下愛情詩的藝術魅力。其實說到愛情詩,這首《贈荷花》算是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了,畢竟李商隱是以愛情詩著稱。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皆出自李商隱之手。
雖說它是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詩,但在詩中李商隱依然以高超的表達技藝,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全詩寫得委婉含蓄,表面上寫荷花,實際是在表達愛情。公元838年,也就是唐文宗開成三年,李商隱新婚。在這一年的夏天,李商隱便藉助綠荷紅菡萏,寫下了這首愛情詩贈給妻子。
《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詩的開篇兩句「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李商隱是從花與葉的關係開始寫起,發起議論。它的意思是說,世人對待花和葉是不一樣的,它們不能相提並論。世人對花是偏愛的,會把它精心栽在金盆中加倍愛護,而葉則聽任它凋零化為塵土。可見在李商隱看來花與葉的關係很不密切。
緊接著兩句「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李商隱則是強調了百花之中荷花與荷葉的密切關係。即這世上只有荷花與荷葉是交相輝映的,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簡單來說,李商隱這兩句詩表達的便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所以才會有「桃紅柳綠」之稱。
但桃、柳是兩種不同的自然景物,荷花與荷葉的花葉相映,是其他花卉不易具備的。前面我們有說李商隱這首詩表面上寫荷花,實際是在表達愛情。這是因為李商隱將此詩贈給妻子,便是表明我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是天作之合,就同荷花與荷葉的關係一樣,自然、和諧。而這種相互理解、相互支撐、相互成長,又各自美麗的夫妻相處之道,不就是愛情的真諦麼?
最後兩句「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意思是說,荷花與荷葉長久以來互相交映,可當荷葉凋零,荷花凋謝的時候,真是讓人愁苦至極啊。雖然在環境氣氛上悽苦了起來,但是這兩句也是李商隱對於愛情的真誠表露。也就是說,李商隱擔心任何一方在愛情上出現變故,那是雙方都不堪忍受的。所以它藉此機會,告知妻子,也告誡自己,要對愛情堅貞,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