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爬行的窩窩牛
寫在文章前面的話:名校畢業不是100%的都是牛逼的人,非名校也有牛逼的人,但是本文只是針對於一個就業大環境來講,切勿抬槓!這篇文章獻給正在普通大學讀書、苦苦找工作和高三衝刺的你們。
畢業生就業難
最近,在網上找工作的畢業生小凡跟我訴苦說:「老師,你不知道現在找工作有多難,各個單位都提高了要求,特別是有些稍微好一點的單位招聘要求裡面明文寫著「限985、211畢業的應屆畢業生,英語要求6級.....」你說氣不氣,我們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就一定比名校畢業的學生差嗎?為什麼就一定要看誰是名校畢業的,誰不是名校畢業的,工作不是應該比能力嗎?」
老師:笑著回答道:「你先冷靜一下。你的優秀我們是有目共睹,我也理解你的苦悶,畢竟當年老師也是非名校畢業的,找工作時也遇到過你同樣的問題,當時有幾家單位也是因為我不是名校畢業的而直接拒絕我,當時的我也像你一樣氣憤。」
小凡:「真的嗎?」
老師:「是的,但是我經過這些年來的經歷,好像漸漸明白了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你可以試著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也許這些單位不是在針對於某些個人,或者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作為一家用人單位的老闆你在招人的的時候會招哪些人?」
小凡:「肯定是那些,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啊!」
老師:「對啊,但是你怎麼能知道來應聘的人哪些有能力,哪些沒有呢?你覺得僅憑面試時那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分辨的出來嗎?很多時候招聘時,應聘者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你怎麼區別呢?」
小凡:「這個..........」
老師:「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大範圍的篩選,而篩選的標準是什麼呢?我想莫過於在優秀的群體裡面進行選擇,而名校無疑就是符合這樣一個標準!所以,小凡你現在應該冷靜下來了吧?」
小凡:「是的,老師,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我們這些非名校的和名校的到底有什麼差距,我自認為我的能力一定不比他們差?」
老師:「不知道你看過一本名為《精進》的書沒有,書中有一句話我認為可以回答你這疑問,」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 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老師:「我不認可裡面所說「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這句話,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最為關鍵的點「學習的氛圍與自身的標準」這應該是名校與非名校畢業生最大的差距所在。」
老師:「當時我看到這段話時,我想到了我在清華大學裡面參觀時的感受。當時給我最大的衝擊不是老師們有多牛,每一個同學有多麼厲害,而是一種讓人不由自主的努力學習,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域」,對,就是一種氛圍。」
老師:「而當時自我感覺良好的我,突然想到了我經常「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比周圍那些只有到考試時才努力學習的同學努力多了!但是,如果不去清華看看,或許我自己就感覺不錯了,或許也要懷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和周圍同學格格不入,或許自己努力錯了。」
「其實,我們很多的人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想好了大學要好好學習,這裡面包括了很多非名校的學生,但是為什麼我們到最後只有名校的大多數學生堅持下來了呢?而非名校的大多數放棄了呢?」
「當了老師後,我才明白,原來周圍的環境的影響、與周圍人的對比,會逐漸使我們自我要求的「標準」漸漸放低,而名校的學生卻一直在保持著原來的那一個高標準。而我們很多好的單位不是要你的成績有多好,而是需要的是那一種「精神狀態」:積極努力奮鬥,不斷的提高自己,良好的自律性。」
「這也是很多好的單位所需要的品質,你說是吧?」
小凡:「話是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是不是就無法改變這樣的「偏見」呢?」
老師:「不是的,其實我們所有的人都有三次機會。」
「第一次,是在我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時「高考」,這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次可以改變自己加入名校的機會」
小凡:「老師,你這不是在開玩笑嗎?如果我當時知道,會有今天找工作如此困難的局面,我高中時候一定加倍努力考上名校,但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老師:「別急,先聽我說完。第二次,就是在我們讀大學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是以周圍的同學為「參照物」,而是以名校的學生為對比的對象,來嚴格的要求自己,這位同學一定會從中受益良多。」
小凡:「但是,找工作時,招聘單位只會看你的學歷,他怎麼知道你是有多麼優秀,多麼努力啊?」
老師:「呵呵,如果你經常關注名校,你就會知道如果你以名校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你會在畢業的時候選擇「繼續提升自己的學歷」那就是考研。你可以去看一下清華大學每年本科畢業生有接近80%的同學都選擇繼續深造,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而我們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通過考研是我們改變自己的第二次機會。」
小凡:「但是,老師,你一直在說是考上名校,而我問的是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怎麼去消除這樣的「偏見」,因為我們真的不想繼續讀書,只是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老師:「其實,前兩次機會是最容易也是最輕鬆的,但是如果沒有把握住,那麼這第三次機會是需要一定的苦和累才能抓住的。當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幾年後,名校與非名校帶來的名氣和基礎學歷教育的差異就漸漸的不明顯了,更多的是個人經驗、經歷以及社會化程度的較量,有的人生活越過越好,有的人卻找不著北,而越過越來的人正是抓住第三次機會的人,他們通過很大的努力不斷的自我革新與歷練,重新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於在學校時的自己,其實在這個時候,他們也就是通過社會鍛鍊出了在名校能培養出的「自律、進取、積極、勇敢」的精神。這也是人們常說「社會是最好的大學」的原因。」
小凡:「需要重塑自己?」
老師:「對啊,因為你在大學時候低標準要求自己所「欠下的債」(沒有在好的氛圍下養成大學生名校畢業生那樣的精神),所以需要你在社會中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償還。」
所以,各位高三的同學珍惜你這一次高考的機會,努力進入名校,名校帶給你的不僅僅是名氣和找工作時候的便利,更多的是那一種讓人能夠持續優秀的精神。
而正在普通大學讀書的同學,需要認清楚「畢業即失業」的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從現在開始嚴格要求自己,你的對比對象不應該是周圍的同學,而是名校的大多數學生。如果你做到了以「名校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管是考研還是工作,你都將事半功倍。
最後是正在找工作的普通大學畢業生,請認清楚一個現實:很多好單位都只要名校的畢業生。但是,這不是絕對的,我們要做的是從現在開始,在「社會這所大學」裡面高標準的嚴格要求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在大學裡的那種「自由散漫、不自律、不進取」的精氣神,重塑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作者:爬行的窩窩牛,有酒更有故事的理工男。從事教育工作,分享教育經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