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應化所在金屬C-H鍵活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從分子水平上研究金屬催活化C-H鍵的反應機理,有助於我們了解催化反應歷程,揭示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活性 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啟動經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和吉林省創新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長春應化所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孫忠明研究小組與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趙品晶教授課題組合作,在Rh(I)催化的C-H鍵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一種
-
...科學家用原子分子物理與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AGB恆星拱星包層中c...
,恆星形成及其與星際介質的交互作用,研究包括恆星、行星及其衛星等太陽系內天體表面和大氣層的化學成分。 本項研究通過原子分子物理方法製備窄速度分布的超聲原子或分子束,觀察其與簡單碳氫分子在單分子碰撞條件下的分子動力學反應,結合高精度的電子結構計算和天體化學建模,不僅揭示了AGB恆星拱星包層中c-SiC3等含矽分子的中性-中性反應機理之謎,更為天文觀測與建模中一系列特殊結構分子的反應動力學研究提供了獨特新穎的思路。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李晨曦助理教授在氣相分子成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晨曦助理教授與瑞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的Ruth Signorell教授課題組合作,在氣相分子相態變化的初始過程(即成核過程,nucleation)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
李家洋課題組在擬南芥生長素合成調控機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李家洋課題組在擬南芥生長素合成調控機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4-17 今日/總瀏覽:1/3945
-
中國科大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二氧化碳光致還原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趙瑾教授研究團隊在氧化物表面CO2光致還原機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團隊自主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激發態動力學程序,揭示了氧化物表面的CO2分子可以通過短暫捕獲電子來激發CO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1-26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大連化物所等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疾病的發生通常都是由細胞內生物分子發生變異或者不同組成分子的相對含量發生劇烈變化所導致的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成果以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 為題於5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Nature 581, 273–277(2020)]。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物理所原核生物染色體DNA自組裝模式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為了從根本上理解生命運作本質,避繁就簡,基礎研究生物學家們幾十年以來一直以原核生物——最具代表性的大腸桿菌等為研究模型,建立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基因蛋白操縱手段,然後力求把原核細胞中的發現借鑑到真核生物及最終目標人類細胞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令人驚訝的是:迄今為止,原核生物細菌染色體DNA組裝方式仍是未解之謎。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農學院:小麥基因組學團隊在大麥適應性進化和物種形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表型、基因型和轉錄表達等多個層次解析了野生大麥微環境適應性進化的分子機理,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為揭示物種多樣性的來源及植物變異的基礎提供了重要信息。
-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浙師大簡繼文博士在苯環C-C鍵活化 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11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水稻次生壁形成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2017-11-28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IIP4與次生壁合成的頂層關鍵調控因子NAC29/NAC31互作,抑制其下遊所調控基因、如MYB61、CESA4、CESA7、CESA9的表達,從而幹擾次生壁合成。
-
松毛蟲成災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聯合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在國際著名分子生物學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伊波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人類最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團隊通過構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轉移載體,系統地研究了伊波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細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達的致病效應。
-
可見光促進的無需額外試劑的硼酸酮酸加成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可見光促進的無需額外試劑的硼酸酮酸加成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2019-10-22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015, 54, 1881);α-酮酸在自由基反應中通常作為醯基給體(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872.),而在本工作中首次作為自由基受體可以構建季碳原子中心(圖1b)。他們通過核磁共振、吸收光譜等多種譜學方法表徵,發現α-酮酸與烷基硼酸可以形成全新的分子複合物,同時促使酮酸硼酸複合物具有可見光吸收。
-
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張雅林現代藥物研發團隊在小菜蛾代謝殺蟲劑分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精密測量院在沸石分子篩Lewis酸性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精密測量院在沸石分子篩Lewis酸性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11-08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Lewis酸性位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對以往「NMR不可觀測」骨架三配位鋁物種的探測,揭示其獨特的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
南京大學《Nature》子刊:鎳基新超導體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08年至今,鐵基超導體家族的發現和壯大也為超導機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從僅有的兩大非常規超導家族出發,實際上人們很難直接得到普遍的規律和共識。如果出現一個除銅基,鐵基之外的第三家族的超導體,這一情況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