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受到焦慮的困擾,那麼這本書一定能觸動你

2020-09-11 窩萌貓


從記事起,我就是個焦慮的孩子,長期的噩夢、莫名其妙的胃痛和沒完沒了的各種擔心,這些備受折磨的細節一直圍繞著我。


儘管我接受了心理輔導諮詢和談話治療,可卻只是讓我把這一切歸因於我的童年,由於原生家庭原因造成的焦慮,對於我的治療效果卻不佳。


後面我還一度出現了驚恐的症狀:身心極度感到恐懼,心臟狂跳,瞬間就要腹瀉,視線模糊,聽力下降,所有的東西開始變得不真實。這種症狀會在我一天當中隨時出現,已經嚴重影響我的生活與工作,可我還需要養家和照顧孩子。


你是否發現,當你接受了你的焦慮是有道理後,知道這不是自己的問題。但這個認知卻對你解決焦慮症狀的幫助並不大,焦慮還是會繼續圍繞著你。


這是作者[美]珍妮弗·香農的親身經歷,而我也是一位差不多同樣經歷的人,從出生接收到第一個有意識的信息:每個見到我的人,都對我說,我被我爸媽拋棄了。從此,我的症狀就如此雷同作者,只不過關於驚恐部分,較少發生,儘管也有過。


作者作為一個擁有焦慮症的人,久病成醫,最後一直不斷通過專業方式深入研究焦慮症,二十幾年臨床經驗通過《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告訴你,如何徹底解決你的焦慮症。



一、認知治療法


只關注我為什麼會焦慮的根源,不會幫你解決焦慮,只是讓你了解到我的焦慮是有道理的,以此緩和一下情緒。只有去關注為什麼問題仍然存在,才對所有類型的焦慮和抑鬱都有效解決。


作者在驚恐發作時,因本身也是一位職業治療師,為了弄清驚恐為什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她想阻止、抵抗這種驚恐症狀,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談話治療、儀器治療都無效後,作者深深感到絕望,對自己的職業選擇也產生了嚴重的懷疑與否認。


突然,在事情過後的某一天,她經過一家書店時,書架上一本名為《不要驚慌》的書吸引著她的目光,當即就讀了起來,越讀內心波動越大,讀到最後淚流滿面,感慨:她終於遇到一個能理解她的人了!


這本書的內容告訴她比起關注究竟為什麼會經歷驚恐發作,遠不如去關注我該如何應對恐慌來得重要。


這也是作者才是找到克服焦慮方向的靈感,這本關於認知治療法的書,讓作者的職業方向也由此切換到認知治療法上。



而窩萌貓這麼多年所有心理問題,全部都得靠自己消化,因為看心理方面的疾病太昂貴了,我可能有錢就寄回家或者讓自己學習技能,以此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我不願意多花錢去看心理醫生,只是通過了解很多書籍後,我發現我的童年經歷,足以讓一個人完全扭曲。


單單一個焦慮驚恐,只是眾多當中障礙的一點,早期我也會不斷深究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拼命讓自己去了解這些加上我身體的枷鎖,同時還得不斷原諒家人們。其實就是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他們也不是故意的,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我原諒了各種傷害到我的人,只是我還是得一個人面對這些後遺症、這些傷痕,因為它們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影響著我的生活。


什麼時候,我感覺自己從一團混亂捆在一起的棘麻中,從那種無限循環的刺痛裡開始找到改變的源頭,逐漸往好的方面發展?我想,是在我感知自己的認知不足時,我覺得我不能只停留在分析自己傷口時,我要接受一切改變時。


我自然而然地就變成那種想要找到有效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這個過程,你也會慢慢去釋懷過往,慢慢地接受自己,並且願意愛自己。


我沒有專門的去了解認知治療法,但我已在這個方法的路上,這個世界的人與物就是我最好的老師。


二、你為什麼無法抑制自身的焦慮


焦慮是如何影響你思維?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你為什麼無法抑制自身的焦慮:


1、了解猴子思維


在古老時代,先哲們會把人類的內心比作一隻猴子,在英文的諺語中,猴子也被常用來比喻焦慮、煩躁、憂慮等情緒。因為我們的大腦思維很活躍,從思維的一端跳到另一端,從不滿足,永不停歇,很多情緒像個猴子一樣嘰嘰喳喳個不停。


當這些情緒發生時,我們就會盲目地抓住任何東西,幫助我們聊以慰藉。事實效果是,這樣只會再重新引發一場猴子思維。


所以人類天生會焦慮,無論是基因遺傳特徵還是生活創傷,只有一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最真實有效。那就是除非我們感到安全,否則我們就不會放鬆、平靜。



2、為什麼產生猴子思維


在我們頭骨深處的中心位置,位於脊柱頂端,有一對杏仁大小的核,就是杏仁核。作用主要是類似安檢動作般,把你所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感到和想到的一切,都過濾一遍。當感知到有威脅時,杏仁核裡就會立即拉起警報,切換成防禦模式。


當我們感知到威脅時,就會激發起恐懼、憤怒和羞恥等負面情緒,這些就是猴子思維。當然,這些反應也會進一步同時激發我們的行為保護機制,保護自己的自身安全。


3、認知的有限,猴子也會出錯


當你感知到威脅時,你會作出什麼反應取決於你過去學習到反應模式。往往由於我們認知的受限,導致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不一定是客觀正確的,包括我們認為的威脅是否是真實的威脅。


猴子就是在認知中,被杏仁核記憶庫刷選過後被定義的威脅,而引起的焦慮行動號角,從而促使我們做出一系列的反應。


總結起來就是,我們的焦慮是天生的,像一隻亂竄亂跳的猴子。雖然它也有可愛之處,幫助你發現一些較少真的威脅,但更多的是,這隻猴子會給你很多假的情報,嘰喳個不停,以此完成它的本職工作,不知羞恥地每天幹擾著你。


三、焦慮是如何影響你思維


在你遇到一些覺得自己很沒信心去做的事情時,猴子思維模式就會開啟,給你預設個否認三連:


  1. 因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就給自己下了個焦慮命令:我必須確保自己百分百可以做這個事情。
  2. 完美之主義參了一腳:我必須一點差錯都不能出。
  3. 聖母光環的過度責任感:我對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都負有責任。


這三點從理智來看,完全不現實。可是很奇怪,我們就是想要實現這種效果,然後就會越焦慮,越覺得自己不行,進而越不敢「冒險」。但往往為了追尋我們想要的目標,我們還是硬逼著自己去完成。


結果當然是,哪哪都不對。如果沒有第一條設定,我們根本不會焦慮,不管行不行,先做了再說,哪裡還用要求完美,還用要求自己面面俱到。


這裡面還有個觸發機制,在早期人類進化過程中,導致我們形成一種潛意識:不了解的事物可能會置我們於死地。


這種猴子思維會讓我們形成一個固定處理方式:只有在能夠預知並掌控所有結果的時候,才可以高枕無憂。要麼確知一切,要麼就會死掉。而這種思維的基因延續至今。



要維持這個思維模式,我們就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的狀態,要確保自己必須是正確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長期這種狀態,累不累?肯定很累,身心疲憊了都。


關鍵是,因考慮遙遠的事情而疏忽當下的任務,沒做好老是出不該出的問題,則顯得很沒智慧。


當每一樣東西都追求極限,永不滿足時,我們永遠無法感到安全和平靜,完美主義的背後就是不停地自我否認。


而過度負責者其本質就是害怕被否認,害怕由此關係受損。在他人責任與自我責任之間分不清界線,認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會傷害到其他人的需求。


套用最近好友給我的一句話:你就是過於顧慮別人的感受了,自己的感受沒照顧到,關鍵這樣也沒讓別人多開心,自己不開心還想讓別人開心。


四、是什麼啟動了猴子思維


當我們被焦慮劫持時,這隻猴子會讓我們高估了威脅,低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其實這隻猴子不擅長風險評估,感知新信息時,拉不拉警報全靠瞎猜。


猴子就像在我們大腦杏仁核裡上班的保安,判斷問題一切看心情。只接受配合它心情的行為,不接受挑戰它權威的行為。


比如,當你遇到消極情緒時,猴子思維判定為遇到威脅了,立即引導你進行迴避、抵制、或者進行分散注意力等試圖放鬆的心理轉變和行為轉變,這樣會讓你進入一種」安全策略「的狀態。


當你硬要不接受它的建議,堅持要進行讓你覺得焦慮,不安的事情,它就會持續地拉警報,一直在用猴子思維模式幹擾你,逼你選擇」安全策略「,讓你放棄沒有把握的事情。


解決方法是,要找回自己對威脅判斷的主動權,不交給猴子瞎猜:


  • 我在害怕什麼?
  • 如果這件事成了真,最糟糕會產生什麼後果?
  • 這對我、我的生活和未來,意味著什麼?


這個動作非常重要,猴子思維是確認自己是否安全,而自己主動去思考這些」威脅「,就是提升自己認知的過程,主動去了解自己,引導自身去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往往後面會發覺我們都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得到。


五、如何徹底跟焦慮告別


焦慮循環的號角時刻響起,讓我們無法開心輕鬆地生活,每次試圖戰勝它,每次都以它的反覆橫跳收場,它可真靈活啊,彷佛拿它沒辦法了。


可事實是,還真有辦法,不然也對不起作者通過多年親身的經歷以及多年的案例專研經驗。如何徹底跟焦慮告別,這4個步驟教會你如何馴服猴子:


1、轉變猴子思維


  • 從我必須百分百確定——我願意面對不確定性
  • 從我必須要完美——我可以犯錯
  • 從我對所有事和所有人都有責任——我要對自己負責


先從這三點的轉變開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你堅持猴子思維模式那麼多年了,一下子轉變肯定難,但除了生硬的讓自己去堅持做這種轉變,別無他法。



2、不再餵養焦慮猴子


就是不要再讓自己遇到問題就進入」安全策略「模式,而是改為拓展性策略,也可以理解為對抗聯盟,要與安全策略的心理與行為反向操作。


不給自己打安全牌,直接從X牌裡拓展無限可能。當你想逃避,逃離時,就問自己在害怕什麼,有什麼後果,有多重要這三個問題。


3、常常訓練猴子思維與拓展性思維的對抗


  • 關於不確定性:


猴子思維模式:我不了解的東西可能會害死我。我必須預測並安排好如何解決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拓展性思維模式:活在當下比花時間預測未來更重要。


猴子思維模式:我必須確定我和我所愛的人是安全的。


拓展性思維模式:沒有明確的危險訊號,那我就當大家都是安全的。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事情沒有按計劃進行,這一天就全毀了。


拓展性思維模式:練習隨機應變的能力,學著在事情不如意的時候靈活應對,反而更重要。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不小心翼翼,可能就會有壞事發生。


拓展性思維模式:我可以採用合理的預防手段,但我知道我可以影響但不能控制結果。


  • 關於完美主義:


猴子思維模式:錯誤、評斷和批評都是我不夠好的標誌,我比不上其他人,或者說我失敗了。


拓展性思維模式:錯誤、評斷和批評都是我敢於冒險的標誌,也是我成長的機會。


猴子思維模式:只有事情辦得不錯,我才會感覺自己不錯(有條件的自我接納)。


拓展性思維模式:我知道自己有的事情做得好,有些事情做不好,但是好與不好並不能反映出我作為一個人的真正價值(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猴子思維模式:對於失敗的恐懼是我的動力。


拓展性思維模式:傑出、創意和目標是我的動力。


猴子思維模式:不完美、容易犯錯是差勁的標誌。


拓展性思維模式:不完美和犯錯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別人在某件事上比我強,那就說明我不夠好。


拓展性思維模式:做最好的自己,比拿別人的成就來衡量自己更重要。


  • 關於過度責任: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我在乎的人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我有責任做點什麼。如果我不這樣做,我要對後果負部分責任。


拓展性思維模式:我認為人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和選擇負責,他們的行為產生的不良後果不是我的錯。


猴子思維模式:向他人說明自己的底線或者聲明自己的偏好時,覺得自己應該對對方的感受負責。


拓展性思維模式:向他人說明自己的底線或者聲明自己的偏好時,我可以對別人的感受很敏感,但並不認為需要對他們負責。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其他人不把分內的工作完成,那我就應該收拾爛攤子。


拓展性思維模式:如果其他人不把分內的工作完成,我沒有義務挺身而出。我接受他人的作為和不作為所引發的一切後果。


猴子思維模式:我傾向於把其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拓展性思維模式:我認為照顧自己跟照顧其他人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猴子思維模式:如果其他人感到痛苦,我會很難過,並試圖幫他們解決問題,或者指出他們錯在哪。


拓展性思維模式:如果其他人感到痛苦,我可以充滿同情地傾聽對方的感受,但是我的工作不是去解決他們的問題。



4、如何應對自己的擔心


  • 認清問題。
  • 列出4種解決方案。
  • 分析每個解決方案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 選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並執行。
  • 對於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拍拍自己的肩膀,你嘗試了新的辦法呢!


以上這4個方法是作者給予的有效幫助你解決焦慮的建議,但我更多感覺是同時也可以讓你掌控自己,這些能做到了,愛自己也不是空談。


很多時候把關心別人看得比關心自己還重要,往往是出於焦慮,不僅僅是愛。


在書裡,作者也提出了一個人生價值觀清單,幫助你挖掘出自己真正重要的價值取向,都代表了你想要前進的方向和在面對問題時,你要強化或培養的目標。這些都會幫助你在對抗焦慮中找到燈塔,通往明亮之路的人生體驗。


結語


通過這本書讓我們知道,焦慮是一隻煩人的猴子,我們要做的不是聽它的命令,而是馴服它,讓它乖乖的為我們所用。之所以這隻猴子那麼囂張,是因為我們老是餵養它,順從它對我們的幹擾。


要如何對付它,從不確定性,不完美,對自己負責三方面下手就可以解決一大半的生活煩惱。甚至,我們還可以在焦慮猴子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認知,進而讓自己更強大。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捨得對這隻猴子下狠手,跟它耗得起就行了。


願被焦慮猴子困擾的讀者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搶回自己對自我的掌控權,不去追求猴子思維給予的不可實現設定。拒絕被焦慮綁架,讓自己活得簡單些,寬容些,做喜歡的自己。


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 李嘉誠


我是@窩萌貓一隻與你分享情感、成長觀點的貓,我很萌有乾貨,關注我,分你小魚乾~


這是我另外一篇文章,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這6本書,專治焦慮的你
    【精讀君曰】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家免不了承受焦慮的困擾。但焦慮僅僅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嗎?事實上,焦慮,也是一種驅動我們改變的力量。波士頓大學焦慮及相關疾病研究中心的創始人大衛巴洛在他2002年所著的書《焦慮與焦慮失調》中解釋道:「焦慮的功能是對潛在的危險情況發出警告,並激發內在的心理機制。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這本書能告訴你
    其實不然,孩子因為與家人分離所表現現出的哭泣就是一種焦慮心理的表達。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
  • 這本書能讓你擺脫自卑、自責、憂慮的情緒困擾
    如果你常常出現自卑、自責、憂慮、焦慮的情緒,那麼,你來看一看嶽小東的《登天的感覺》,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籍,全書記錄了作者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10個諮詢案例。書中作者還加入了一些自己對留學美國八年的感悟和體會,並就一些內容、詞彙及心理學專門術語做了有關的注釋,以增進讀者的了解。
  • 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為了讓大家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帶來的痛苦,不再害怕焦慮心理,知名心理學家總結了5種戰勝焦慮的方法,幫助大家阻止焦慮帶來的困擾:1、將抗拒轉化為擁抱如果你過分的抗拒內心的焦慮,只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會干擾到你的思考和正常生活,阻礙你對事情的處理。
  • 自卑困擾著很多人 但如果你讀了這本書 可能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想與你分享:在家的這段時光其實是一個人的一生。初聞,有點抽象,但仔細揣摩似乎又不難理解。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有了大把閒暇時間,利用這些時間做什麼,就決定了人生的高度。這個時候,讀上一本好書,再合適不過了。
  • 【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焦慮不要怕,牢記這5種方法,焦慮將不再困擾你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焦慮代表著你的在乎,只有在關心某件事情時,才會觸動到我們焦慮的神經相反,如果你能夠擁抱焦慮,就會發現自己很快找到了焦慮的源頭是因為在乎某件事情,能夠更有效地處理這件事情,變焦慮為便利。例如: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種類變化引起的焦慮。
  • 書單|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對婚姻困惑失望,這3本書能讓你釋然
    既然婚姻問題給我帶來了這麼大的困擾和煩惱,那麼我就去讀書好了,所以今年我讀了很多本關於親密關係、夫妻相處之道的書籍,一些原本困惑了我很久的問題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穫了一些改變與成長。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3本我認為值得推薦的好書,因為我相信,我遇到的問題,或許也是大家今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與幫助。
  • 《認生的人》這本書,教給你克服社交焦慮最實用的方法
    克服社交焦慮需要對症下藥,《認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這本書從正確認知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正確克服社交焦慮症3 個方面,幫你解決社交焦慮帶來的問題。本書全面的解析了社交焦慮的成因,詳細講述了思維與行為應該如何糾正才能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通過舉例論證,剖析總結,如指路明燈般打通了社交焦慮者的奇經八脈,幫助他們重拾信心。
  • 你會感到焦慮嗎?或是害怕做某件事情?這本書是焦慮的解藥
    你會時常有焦慮的困擾嗎?反正我會。工作壓力、生活瑣事、學習上沒有突破的時候,甚至有時一點小事都能挑起情緒,讓人煩躁不已,無法靜下心來專注做事。幸運的是,最近我找到了一顆緩解「焦慮」的解藥,就是這本叫做《心理醫生為什麼沒有告訴我》的書,也是樊登老師推薦的一本書。這本書很厚,將近500頁,非常系統的介紹了焦慮症的各種表現形式以及應對方法。
  • 如果你正被焦慮困擾,不妨從《應對焦慮》中找尋自我療愈的方法
    焦慮的概念焦慮是什麼?我們從網上搜索一下這個名詞,可以發現,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焦慮分為不同的形式,也有不同的程度。認識你所具有的焦慮情緒的類型和程度,以及找到你產生焦慮的原因,能更好地幫助你認識到需要處理的問題。
  • 如果你正在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一定要讀這本書
    窺得這世界一隅,便覺家鄉的小地方施展不開拳腳,興衝衝去往大城市追夢。 然後才發現,世界那麼大,最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無能為力。曾經的優秀在這花花世界面前也不過是一點螢光,不值一提。 持續性沒有方向,間歇性懷疑人生。
  • 如果睡眠可以濃縮,那麼你的人生也一定能更加高效
    我們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上學的路上,仿佛每天只要一睜開眼,就已經陷入了生活給你安排好的程序中。疲憊感鋪天蓋地的襲來,慢慢地,大家開始發現,自己的充電時間——睡眠竟也受到了焦慮的侵蝕,有些人是忙到沒有時間睡,有些人是有時間卻睡不著。晚上沒有休息好,白天卻依然要起床,如此惡性循環讓我們身體承受的壓力一Pa一Pa的增加。
  • 如果你焦慮了,那就解決讓你焦慮的事情吧!
    有人說,焦慮的時候就吃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有人說,焦慮時就看肥皂劇或者搞笑視頻,有人說,焦慮時就去跑步,拋棄所有煩惱,......最後,有一位大神,說出了我,找尋已久的答案。「如果焦慮了,那就解決讓你焦慮的事情吧!」當時的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一語驚醒夢中人!
  • 如果你想學好JavaScript,那這幾本書一定是你必不可少的!
    閱讀建議:這本書雖然簡單,但是能讓人快速對前端產生興趣和成就感。不過後續學習jquery的時候可能會產生挫敗感。原生js dom操作的成就感會被jquery便捷的API所徹底打敗。所以一定要恰當的調整心態,轉換思維方式,正確認識到jquery和原生js分別的優劣之處。
  • 《養育女孩》如果你對女孩養育有焦慮,不妨看一下這本書
    初為人母,小女一枚,可面對要如何養育充滿未知,偶有焦慮。在樊登推薦了這本《養育女孩》後,我也第一時間找來了讀一讀。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是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他此前最著名的書應該是《養育男孩》,而這本《養育女孩》是作者根據自己養育女兒的經歷和家庭治療師從業多年的經驗專門寫給女孩父母的養育指南。
  • 越想擺脫焦慮越焦慮,是猴子思維在作怪,教你快速識別並改變它
    不過,你也別擔心,你並不是孤身一人。全球有超過3億人和你一樣,也經常受到猴子思維的困擾。要想改變,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我們識別內心的小猴子,停止餵養焦慮的心,就可以跳出猴子思維,走出困境。《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就可以幫助我們。
  • 知識大神吳伯凡:你的焦慮我懂!|每周一本書
    你的念頭一定要好好的護著,不輕易起心動念。因為你的心決定著你未來的命運。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多焦慮感,特別少緊迫感。有一本書叫《緊迫感》就解釋了兩者的不同。什麼叫緊迫感?書中講到一個例子,麥可遜是第一位贏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有人問他何以花那麼多時間測量光速,他答道:「因為太好玩了!」如果在你的工作當中,有心流相伴地做事情,結果的成色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工作中的心流就是你的專注、沉浸感,樂在其中,如果你在工作中沒有心流,還是趁早離開這份工作。借用賈伯斯的一句話:「成就大事的惟一方法,就是熱愛所做的事。
  • 《戰勝考試焦慮》書評:你該感到幸運,因為你有幸讀到了這本書
    前幾天這傢伙還說在家裡待著上網課,老師們都擔心孩子們擱家裡玩兒呢,好吧,每次布置一大堆作業,讓你玩不得玩,貓貓們苦不堪言。「還不如上學呢,該幹嘛幹嘛,這在家裡上課比學校山谷而還累呢!」大貓鬱悶得連書房門後都給塗鴉上了「我不想寫作業」現在好了,要開學了終於,結果這傢伙又不喜歡了,開始焦慮了。
  • 用5本書來緩解焦慮情緒
    人的焦慮情緒其實也是一樣,你只要通過合適的訓練就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你推薦5本書,相信能給你帶來新的方法、感受,讓自己天天開心。可以說,這即是一本可以提高意志力的練習冊,也是一本增進自我了解的書。就如作者說的:如果說真的有自控力秘訣,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當你作出決定的時候,你需要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意識到這一點,而不是自行其是。
  • 如果每天都莫名的焦慮,你該怎麼辦?其實醫生也不一定吃藥
    那麼也就是我們身邊每十多個人,就至少有一個人有焦慮障礙,當然,這是一種比喻,真正的焦慮障礙,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比如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中,發病率會遠遠高於普通人群。後來終於說服了其中一位吃了一點我給開的改善焦慮情緒的藥物,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每天5mg,一周後焦慮情緒好多了,關鍵是不用一緊張就跑廁所了,也能坐住凳子了。然後親戚們又開始「口口相傳」,這下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相信我不是害他們了,都問我自己應該吃什麼藥,或者怎麼改善焦慮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