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跌宕恢弘、雅俗共賞,被眾人青睞而常常出現在熒幕上,即使是不讀小說的人想來也不會對金庸陌生,對各個作品的情節也能略知一二。而細讀起金庸的武俠,你就會發現,金庸的武俠世界包羅萬象,星象佔卜、詩藝數理、醫學佛道無所不有。
小說裡可玩味的方面很多,比如廣大地域的場景分布隨著情節的演進而串聯起來,看小說的人就有了仿佛地理探險家的視角。書中從大漠孤煙寫到江南煙雨,從雪山峰頂到極北海島,不知道有沒有人嘗試過跟著金庸武俠去旅行,想來也不是個壞主意。
《射鵰英雄傳》裡有三個恩怨糾葛的人:南帝段皇爺,即一燈大師;原來的大理皇妃瑛姑;和鐵掌幫的裘千仞。當他們在小說裡現身的時候,他們都居住在湖南西部,那是沈從文筆下山清水秀的淳樸湘西,還是傳說中瘴多蟲毒的神秘巫地,又或是桃源般的隱世之地?
黃蓉被裘千仞打傷,和郭靖從鐵掌山山頂乘雕逃命,落在瑛姑所住的黑沼附近,可見黑沼就在鐵掌山下。在二十八回中,裘千丈在嶽陽對郭靖黃蓉說得很清楚:「從此向西,經常德辰州,溯阮江而上,瀘溪和辰溪之間有座形如五指向天的高山,那就是鐵掌山。」瀘溪和辰溪都在湘西,可見鐵掌山一定在湘西了。鐵掌山下的瑛姑指點郭黃二人前去治傷的時候,提到一燈大師的藏身地在桃源縣境內,並且「路程非遙,三天之內可至」。
金庸寫小說,雖然是虛構,但許多細節有講究有根據。他選擇一個現實地方做某段情節的場景,總是有著文化和歷史意味上的合拍,而不會是胡謅。
那麼這個離瀘溪和辰溪間步行時間三天內的桃源縣在哪裡呢?在地圖上可以輕易找到,桃源縣在現今的湖南常德市。
在射鵰裡,一燈大師避禍桃源,郭靖黃蓉要走進一見,還得分別經過一燈大師四位弟子的四關考驗。有趣的是四位弟子分別叫做漁、樵、耕、讀,打扮也如漁人、樵夫、農夫、書生一般,隱逸的意味不言而喻。
有了這些身份的象徵,金庸還嫌不夠,郭靖黃蓉通過漁人這關再往前走乘的是鐵舟,沿溪而行,過險灘,水道轉彎,眼前景色如畫,別有一番天地:「……綠柳之間夾植著無數桃樹,若在春日桃花盛開之時,想見一片錦繡,繁華耀眼。」再往前駛,鐵舟忽然鑽入一個山洞,出洞後溪水至此而至。你看,郭靖黃蓉的這一番經歷,正像《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的奇遇一樣。
金庸這樣寫無疑是喻指一燈大師的隱居地是桃花源了,並且桃源縣也和桃花源記有特別關係。桃花源的歸屬爭議近幾年非常熱鬧,並且常德的桃花源也是歸屬地的爭搶者之一,然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早在1957年就出版了。事實上,常德桃花源在古代就被人當做是桃花源記的原型,帶著些許神秘色彩,歷史久遠。
因為常德古稱武陵,《桃花源記》裡無意撞進桃花源的漁人就在武陵,又加上巧合的秦人避難傳說和桃花林等等符合《桃花源記》描寫的景致,所以自古就被一些人當做桃花源。桃花是常德桃花源的特別標誌,即使你不走進,只是遠眺,只是在街頭巷尾閒庭信步,也會無處不見桃花的蹤跡,一如「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桃源既是個有名地方,每年自然有許多『風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裡攜了《陶靖節集》與《詩韻集成》等參考資料和文房四寶,來到桃源縣訪幽探勝。」沈從文《桃源與沅州》說桃源縣是個有名地方,因著桃花源的典故。話說人們把常德桃源縣作為桃花源的原型,跟唐朝詩人劉禹錫不無關係。
劉禹錫因為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朗州的治所在武陵縣,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在朗州待了十年之後,劉禹錫被朝廷徵召回京,回京後的劉禹錫又因為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涉及譏諷之語再遭到貶謫。人們熟悉的「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裡的「二十三年」指的就是這兩次貶謫,其中的十年就是在常德度過。
雖然又是「悽涼地」,又是「棄置身」,劉禹錫在朗州也沒太悽苦,貶謫多是閒職,從政之餘,劉禹錫總要遊山玩水、搜奇訪勝一番,其中最令他魂牽夢縈的就是常德的桃花源。劉禹錫有著桃源情結,早在來到朗州之前,他就寫了改編自陶淵明的《桃源行》,描摹他的理想之地。到了朗州,更是時常遊玩桃花源,寫了大量詩文。
劉禹錫的長詩《遊桃源一百韻》已不是像《桃源行》這樣改編陶淵明故事的小文,而是描寫自己到桃花源探奇的經歷,並且,他聲稱這裡就是陶淵明所說的桃花源。
甚至劉禹錫還和韓愈上演過一場「炒作」桃花源的大戲。為了宣傳和將桃花源推薦給皇帝,劉禹錫和當時的朗州刺史竇常請畫匠畫了一幅《桃源圖》寄給尚書盧仃,希望盧仃能轉交天子。本來與劉禹錫私交不錯的韓愈聽說了這一回事後及其不悅,還特地寫了一首詩諷刺劉禹錫和竇常二人,他不僅認為「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而且還指名駁斥「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不說劉禹錫和韓愈兩個人的關係變故,總之常德桃花源經過這麼個軼事,跟劉韓二人一樣,算是人盡皆知了。如今常德桃花源的入口還存留下劉禹錫的一塊「佳致碑」,「桃源佳致」四字為劉禹錫所提。
其實常德的古稱「武陵縣」隋朝的時候才設置,而陶淵明可是兩百年前的人了。常德桃花源未必是桃花源記的原型,不過這個中原文化的避難所歷來滿足了一些文人對桃花源的想像。就像離常德僅有兩百公裡的酉陽桃花源討巧的廣告詞:「世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心中,另一個在重慶酉陽」。
不需管另一個桃花源在哪,有心裡那個就夠了,或在小說裡面尋蹤桃源,也好。